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創新發展又邁出重要一步。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
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創新發展又邁出重要一步。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
依據《通知》,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范圍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河南省、廣東省、四川省、陜西省等10個省(市),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據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商業養老金業務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賬戶與產品相結合。為個人建立信息管理賬戶,提供不同期限、風險、流動性等特征的商業養老金產品,滿足客戶穩健投資、風險保障、退休領取等養老需求。
二是:建立鎖定養老賬戶與持續養老賬戶的雙賬戶組合,兼顧鎖定養老資金長期投資和個人不同年齡階段流動性的雙重需要。
三是:產品設計以積累養老金為主要功能,支持個人長期持續積累養老資金,并可提供一定的身故、意外傷害等附加風險保障。
四是:強化風險管控,建立產品托管機制,加強投資監督和估值對賬,通過多種手段控制風險。
五是:提供定額分期、定期分期、長期(終身)年金化領取等多種領取安排。
六是:提供包括收支測算、需求分析、資產配置等養老規劃服務,協助客戶管理好生命周期內的養老風險。
個人養老金制度已于上周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啟動實施。即將開展試點的商業養老金業務與個人養老金有何區別?
上述負責人表示,商業養老金定位于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普惠性、創新性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是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組成部分,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具有支持和補充的作用。
具體來看,兩者主要區別在于:
第一,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養老保險制度。商業養老金是個人自愿參與,市場化、法治化運作的養老金融業務,由養老保險公司提供包括賬戶管理、規劃顧問、產品購買、長期領取等一站式服務。
第二,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并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個人參與商業養老金業務,不享受相關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
第三,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年滿18周歲的個人可與養老保險公司簽訂商業養老金業務相關合同,通過商業養老金賬戶長期積累養老金。
第四,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商業養老金客戶可選擇購買養老保險公司提供的多種商業養老金產品。
《通知》顯示,此次參與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養老保險公司共有四家,分別是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養老保險公司是我國金融市場中唯一一種名稱中帶有養老字樣的專業型保險機構,在發展養老金融方面具有多年的客戶服務和養老金投資管理經驗。
養老保險公司是我國企業(職業)年金基金管理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長期開展企業(職業)年金基金受托管理、投資管理,并積極參與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在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家參與試點的養老保險公司在資本實力、業務渠道、經營管理等方面各有特點,由其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有利于發揮養老保險公司在養老資金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專長,以及長期參與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所積累的豐富經驗,進一步深化養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金融發展路徑。
記者從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了解到,該公司集中優勢資源緊鑼密鼓地推進產品開發等相關工作,已開發養老規劃服務系統,并將根據商業養老金產品“資金長期性、收益安全性、領取約束性”的基本定位,探索開發系列產品,兼顧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風險偏好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實現覆蓋至退休的養老資金生命周期管理。
國民養老保險也表示,已在產品、系統、投資、運營、客服、人員和制度準備等方面做了充分籌備,將在第一時間備案商業養老金產品。同時,還將發揮股東優勢,積極和各股東銀行溝通業務銷售合作,為客戶提供長期、穩健的資金管理和風險保障服務。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養老金融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當前,適應多元需求的養老金融發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出為更大范圍內的金融機構參與養老金融破除了制度障礙。我國商業養老金融起步晚,發展滯后,截至2021年底,第三支柱規模為0.7萬億元,占全部三支柱規模的比例僅為6.3%。
隨著富裕人群步入老齡化,養老金融市場需求逐漸旺盛。改革開放后最先享受經濟發展紅利的人群逐步邁入老年階段,央行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調查顯示,戶主年齡56-64歲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最高,其次為46-55歲,這部分群體有較強養老資產儲備需求。但他們的金融資產配置比例僅有20%,且以短期銀行存款和理財為主,專業養老金融市場無疑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世界銀行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應不低于70%,而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對此,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預測未來5-10年時間我國預計會有8萬-10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有待補充,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進一步擴大。
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約2.64億人,占比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3.5%。可以預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疊加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以及養老投資規劃理念深入人心,養老金融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未來,養老金融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養老金融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7年中國養老金融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養老金融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養老金融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養老金融行業的市場規模、養老金融市場供需求狀況、養老金融市場競爭狀況和養老金融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養老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中研普華憑...
查看詳情
鋰電產業呼喚建設統一大市場近段時間國內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需問題備受關注。隨著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近年來,我國滑雪人群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帶動消費品類迅速拓展。“冷資源”轉化為“熱消費”,正在加快激活整個產業鏈...
數字經濟浪潮來臨,顯示屏幕成為信息交互的第一觸點和重要端口。2021年,全球顯示產業產值超過1.6萬億元。其中,顯示1...
車企自造電池開啟“自力更生”模式面對動力電池價格持續上漲、供應鏈緊張等問題,眾多中外汽車企業開始布局動力電池生...
我國三文魚進出口按魚種分為大馬哈魚和大西洋鮭魚,按加工程度可分為冷凍、鮮冷、熏制和制作或保藏。其中出口的主要是...
我國冬季能源保暖能力提升 天然氣資源量超千億立方米據央視新聞,為應對寒潮天氣,天然氣保供企業全力以赴攢足保供“...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