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宏觀、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下,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將整體好轉,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回升,消費場景將陸續恢復常態。據此判斷,2023年的消費信貸規模或將較去年大幅回升,有望回到2021年水平。
消費者信貸,就是消費者憑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權,然后按期歸還貨款以購買商品。消費者信貸的歷史由來已久。我國解放前有些商店平時賒銷,逢時過節收賬,這也是消費者信貸。
去年四季度以來,在促消費政策密集推出、落地見效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費需求逐步釋放,不少銀行機構提早布局,加大消費貸的優惠推廣力度。
為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推動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不少銀行加大了消費貸的優惠力度。
例如,招商銀行推出了閃電貸利率優惠券活動,符合活動條件的閃電貸客戶,可獲得利率折扣券,折后年利率最低可達到3.2%。針對房貸、代發工資或者公積金客戶,消費貸利率有優惠,打完折后利率在4%左右。
消費貸強勢復蘇的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在出臺助力實體經濟復蘇相關文件時,均強調了加大消費金融支持力度。銀保監會也提出,為恢復和擴大消費營造良好金融環境,下一步將督促銀行機構合理增加消費信貸。
在一系列宏觀、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下,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將整體好轉,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回升,消費場景將陸續恢復常態。據此判斷,2023年的消費信貸規模或將較去年大幅回升,有望回到2021年水平。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回首過去一年,消費金融行業無疑被寄予了極大的期待。截至2022年9月末,已經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貸款規模達7929億元,約占我國短期消費貸款市場的8%,成為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消費金融市場的重要補充。
由于居民杠桿率持續處于高位,加上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的貸款意愿、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反映到消金公司的營收上,今年的消費金融行業的業績表現并不亮眼。年中報顯示 ,盡管頭部消費金融機構在2022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但增速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已經出現明顯下滑,也有部分消金公司凈利潤呈現大幅下滑。
但是,今年也是消費金融行業臥薪嘗膽,儲能蓄勢的一年。監管政策從大方向上為行業發展辟出了方向;機構自身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手段,尋求更低的資金成本,充足糧倉;同時,一些金融機構也基于自身的優勢和資源稟賦獲取了消費金融牌照,為未來消費金融業務的全面展開鋪平了道路。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消費貸款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今年以來,銀保監、央行等監管部門對消費金融行業的監管政策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對消費金融業務層面的監管趨嚴;另一方面,對消費者保護的要求更高。
在業務層面監管主要聚焦于貸款業務中以風控數據為核心的信息保護,以及對經營不善的尾部機構加速清退。
7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核心是要求商業銀行履行貸款管理主體責任、強化信息數據管理、加強貸款資金管理、規范合作業務管理,此外還明確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存量業務過渡期至2023年6月30日,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所設定的整改期限保持一致。
《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自今年1月1日開始實行,將征信替代數據應用納入監管,并強調從事征信業務需取得合法資質,可有效解決“無證駕駛”的問題,將原先游離于監管之外的新興征信活動納入法治監管的軌道。這意味著從事消費金融業務需要從目前僅有的2家個人征信公司,即百行征信、樸道征信進行中轉。隨著風控數據公司的產品價格逐年走高,消費金融公司每年付出的數據成本也水漲船高,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監管對核心數據的重視和保護,以及對風控管理認知的提升。商業銀行需將個人征信業務合規改造進程與互聯網貸款業務合規整改相結合,落實征信數據“斷直連”。
住戶消費貸款增速持續回落
今年8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今年央行分別兩次下調政策利率、兩次降準,一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15BP,通過多種政策工具推進市場利率穩步下行,同時保持市場流動性相對寬裕,部分銀行消費貸利率已降至3.6%的歷史較低水平。
然而,消費意愿低迷,住戶消費貸款增速持續回落。截至三季度末,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7.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半年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4.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5141億元,同比少增5587億元。
“消費信貸作為居民消費資金的來源之一,可從滿足居民的部分消費需求,但作為提前消費的習慣之一,使用消費貸在年輕人中已經產生越來越多的顧慮。”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專家、助理研究員王小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說。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在助力經濟社會恢復、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消費金融可以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現階段消費金融主要面向年輕客戶群體和長尾客戶,以金融杠桿的作用增強消費意愿、提升消費能力。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長尾客戶借款人信用狀況不斷改善。
一方面,需要讓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增長能夠有比較好的預期,由此消費者無論是買房、買車還是增加其他日常消費,也都敢于消費。在這個過程中,金融可以更多地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保障國內大部分群體的就業以及收入增長,進而促進消費。
另一方面,在不同消費群體中,受到流動性約束的群體主要是年齡偏小、工作時間不長的群體。這些消費者面臨流動性約束的時候,通過消費信貸能夠幫助他們將未來的收入轉移到當期,進而平滑消費,這對促進消費需求也能夠起到比較好的作用。因此,在發揮消費信貸功能時,關鍵是需要利用相關大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對這部分群體給予相關的消費信貸支持。
2022年是消費金融試點在我國落地的第十二年,消費金融行業逐漸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從行業總體情況來看,截至2022年9月末,我國狹義消費貸款(剔除住房按揭貸款)規模為17.08萬億元,消費貸款增速為5.42%,相較2017年末狹義消費貸款63%的高增速,消費貸款增速顯著下滑。
雖然消費貸款增速總體有所放緩,但隨著互聯網企業、國有大行設立或參股消費金融公司,消費金融的貸款規模和客戶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麥肯錫2022年5月發布的《內外兼修,奏響消費金融新樂章》報告顯示,結合對市場的研判,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仍將保持穩健發展,預計2025年底市場規模將增至約28萬億元人民幣。
《2022-2027年消費貸款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消費貸款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消費貸款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
查看詳情
隨著防疫物資產能的逐步提升,目前抗原、N95口罩等產品供貨逐漸充足;許多中間商甚至開始在社交平臺低價甩賣此前囤多8...
大宗商品行業前景如何?今日,大宗商品迎來了2023年首個交易日,開年交易各版塊會有怎樣“首秀”也備受市場關注和期待3...
數字經濟行業前景如何?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逐步融入經濟社會發展2...
據英國鋼鐵研究機構MEPS,2022年全球不銹鋼產量預估5650萬噸,同比減少3.07%(此前MEPS預測,2022年全球不銹鋼粗鋼產...
外匯(Foreign currency)是貨幣行政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2...
血氣分析儀是指利用電極在較短時間內對動脈中的酸堿度(pH)、二氧化碳分壓(PCO2)和氧分壓(PO2)等相關指標進行測8...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