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成團的前三位都很有實力,也都是被大家認可的,Ella、劉逸云、美依禮芽本就都是唱跳型的歌手,其它姐姐也都不錯,但相比起來這三位綜合方面是最專業的。
綜藝節目行業市場到底怎樣?暑期火爆全國的綜藝節目《浪姐4》成團夜出道名單新鮮出爐,根據馬欄山的最新咨詢成團成員總共有11位姐姐,分別是:陳嘉樺Ella(冠軍)、劉逸云(亞軍)、美依禮芽(季軍)、謝娜(隊長兼年度乘風創始人)、朱珠、芝芙、劉惜君、黃麗玲、盧靖姍、龔琳、賈靜雯。
這次成團的前三位都很有實力,也都是被大家認可的,Ella、劉逸云、美依禮芽本就都是唱跳型的歌手,其它姐姐也都不錯,但相比起來這三位綜合方面是最專業的。
其實對視頻平臺來說,開發一檔新綜藝是復雜且困難的。綜藝生產始終面向用戶,但當下處于分眾時代,用戶審美多元又多變,如何保證新綜藝是用戶所想所看是綜藝創作的第一大難題;而且新綜藝意味著未經確定、沒有標桿,不僅要考量試錯風險,還要考慮廣告主是否買單。
綜藝節目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網絡原創視聽節目已經成為網絡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網絡視聽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2020年以來,網絡綜藝創作生產進一步繁榮發展,數量趨于穩定,題材、類型豐富多元,創作生產精品意識進一步增強,積極擺脫“有意思沒意義”的創作慣性,內容品質進一步提升,市場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網絡綜藝正能量引導創作,呈現創新發展的新特點、新景象。據統計,2015-2018年,我國網絡綜藝節目數量規模快速增長,到2018年,全國新上線網絡綜藝節目241檔,為近年最高。2019年以來,隨著我國網絡綜藝市場發展趨勢平穩,疊加疫情影響,全國新上線網絡綜藝節目數量規模有所回落,到2021年,全國新上線網絡綜藝節目215檔。
2021年中國網絡綜藝與電視綜藝上線數量基本平分秋色,電視綜藝上線數量占49%;網絡綜藝上線數量占51%,其中季播占了45%。
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于做好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編排和備案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對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等問題進行持續治理。2021年9月,中宣部發布《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廓清文娛領域風氣。
多重新政下,國內綜藝節目面臨整體調性的轉型。作為文藝作品的一部分,綜藝節目可帶來的價值與社會意義越來越受到重視。因而在廣電總局發布的一系列對于偶像選拔類節目、藝人、飯圈管理的政策影響下,平臺和內容創作思路都在作出調整。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來,淡化明星流量,關注平凡人日常,倡導生活質感、人文情懷的電視綜藝多了起來,并收獲一定口碑。
新一輪“限娛令”有望出臺,這在短期內將會影響到國內主要上星臺(如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等幾大衛視)的收視率,甚至還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上星臺的廣告收益,進而影響向這些上星臺提供內容、策劃、執行等傳媒公司的自身利益。但是,長期來看,這也將促使上星臺重新審視自身對電視節目內容的架構,以便能夠更好地進行節目創新。
綜藝節目的形態也開始追求輕松、治愈和專業。音樂類節目中,《時光音樂會》以0.68%的直播關注度沖到排行第三,小眾民歌節目《春天花會開》同樣進入前十。推理類節目成為綜藝新寵,從《明星大偵探》開始的偵探宇宙進一步擴大,各大平臺先后推出同題競爭節目,主打IP沉浸式推理的《萌探探探案》系列,劇式推理的《開始推理吧》,燒腦程度日益內卷。綜藝節目不再追求大而全,更多選擇深耕小眾市場,找準屬于自己的受眾群體。這顯然是綜藝市場的及時轉向,也代表了國產綜藝終于走出了盲目追求高預算大制作的粗放發展,真正回歸內容導向,開始重視模式創新。
我國網絡綜藝節目行業收入主要來自廣告收入與衍生品收入,包括向消費品品牌進行IP授權以及各種形式的IP運營收入。隨著中國視頻平臺用戶日益關注視頻內容的質量和原創性,網絡視頻平臺開始注重專業制作的內容或聯合制作的內容,以滿足觀眾不斷變化的需求。因此2016-2020年我國網絡綜藝市場規模從151億元增長至173億元,網絡綜藝節目數量從102個增長至125個。
過去綜藝是To B的生意,廣告主買單,那對廣告主來說,自然是更認可有大制作人或者名導背書的綜藝,意味著安全、效果有保證。但這種思維并不利于新人的挖掘和打造——行業更多的資源流向了頭部創作者,新人無法出頭、好的創意難以面世,內容生產受到影響、行業也青黃不接。
解決人才儲備的難點,需要更科學的組織決策和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讓優秀的創作者能收獲應有的回報、新人有被認識的機會。
我們看到,各大視頻平臺都在積極挖掘、培養外部創制人才,以注資、合作的方式深度綁定。愛奇藝多年以來與米未緊密綁定,從《奇葩說》《樂隊的夏天》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建立了持續穩定的合作。這一趨勢在其他平臺也得到驗證:騰訊投資了偵偵日上(《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系列老團隊小盒子工作室),雙方共同推出推理類綜藝《開始推理吧》;優酷則是燦星的主要網綜合作平臺。
綜藝類節目的播出比重繼續上升,達到近幾年的最高值6.4%,在觀眾收視中的比重也繼續上升至10.1%;資源使用效率達到57%,雖然相比前兩年略有下滑,但與其他各類型節目相比仍最高。播出比重與收視比重雙雙創出新高也說明無論是電視臺還是觀眾,都更看好綜藝節目。
我國綜藝節目市場規模達到頂峰后出現波動,由于電視臺廣告收入下降以及電視綜藝節目播出數量下降,電視綜藝市場規模出現輕微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電視綜藝市場規模為374億元,網絡綜藝市場規模為173億元;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分別增長至383億元與180億元。
從市場表現來看,偶像選秀綜藝包攬前二,《創造營2021》力壓《青春有你3》,成為內娛最后一個選秀年的頭號玩家,播映指數分別為70、68.4,披荊斬棘的哥哥播映指數為65.1;向往的生活第五季播映指數為65;這!就是街舞第四季播映指數為63.2;王牌對王牌第六季播映指數為62.8;萌探探探案播映指數為62.1;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三季播映指數為62;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播映指數為61.5;脫口秀大會第四季播映指數為61.5。
獨播成為網絡綜藝的主要播出模式,"規模+播放表現”的雙劍合力形成了長視頻的階梯式格局,騰愛芒占據第一陣營。從獨播網絡綜藝上線數量來看,騰訊視頻上線數量最多,愛奇藝和芒果緊隨其后,獨播網絡綜藝數量分別為69檔、53檔。芒果TV、優酷、Bilibili、搜狐獨播網絡綜藝數量分別為47檔、28檔、8檔、3檔。
我國電視綜藝行業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分授權與衍生品收益。截至2020年我國電視綜藝廣告收入為222億元,分授權收益為113億元,衍生品收益為39億元;預計2021年我國電視綜藝廣告、分授權與衍生品收益均有所增加。
但同時,恢復投放力度的廣告主有了新的訴求。在投放內容的選擇上,大金主還是會投S級大綜藝,但其他的廣告主還是相對謹慎,傾向于小而美的垂類綜藝,想要用更少的預算獲得更好的效果。在趨勢與玩法上,董軒羽表示,今年以來廣告主明顯更注重國民情緒的共振,想要借助綜藝內容傳遞品牌價值觀;此外則是更注重場景化營銷的契合。
廣告主的投放思路變化可以在《種地吧》中一探究竟。《種地吧》在沒有大熱題材和一線明星的加持下仍贏得了元氣森林、金龍魚、銀鷺等12家品牌的青睞。這一方面是因為《種地吧》的“母題”更厚重,宏觀上的農耕文化、人人都能共鳴的“做事就有回報”,都能讓品牌找到相關聯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在玩法上長綜藝+vlog+直播的形式也讓品牌的曝光渠道疊加,十位少年種地、生活的場景也給了品牌植入的氣口,比如勞作了一天的少年回到家之后,喝一口元氣森林,便自動“加滿元氣”,品牌植入更生動自然。
綜藝節目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隨著綜藝節目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綜藝節目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領市場,取得先發優勢。
網絡綜藝節目的競爭加劇,大量同質化、低俗化網絡綜藝節目已經無法在播得受眾青睞,視頻網站需要通過更多具有新鮮元素、具有多樣性特色的節目來吸引受眾,而做到這一點也需要進行大力的原創網絡綜藝市場節目開發。為此視頻網站也會積極配合國家腳步,進行積極的網絡綜藝節目探索,爭取實現多樣性和個性化發展,以及實現網絡綜藝產業升級。
如果綜藝節目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綜藝節目行業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綜藝節目市場調研如何?更多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綜藝節目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綜藝節目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綜藝節目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綜藝節目行業的市場規模、綜藝節目市場供需求狀況、綜藝節目市場競爭狀況和綜藝節目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綜藝節目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中研普華憑...
查看詳情
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形顯恢復之態 勢有向好支撐7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5...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林產品的精深加工、衍伸產品日趨增多,已經成為林區廣大職工再就業、致富的主要途徑。2019年全國...
碧桂園推行準現房銷售碧桂園公眾號上表示,碧桂園將推行“現房銷售”政策,購房者以較低比例樓款即可鎖定心儀房源,待...
不銹鋼產業正在向高質量時期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階段演進,將以政策鼓勵、強鏈補鏈延鏈、綠色低碳為統領,以智慧制造、...
8家網約車平臺下架寧波市交通運輸局向各聚合平臺發布通知,要求從7月20日零點起對攜華出行、首汽約車等8家網約車平臺7...
“AI+醫療”的模式在醫學健康行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和大數據分析,AI可以更好地幫助醫生準確診斷...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