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是指農業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的總稱。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它的發展具有自身的規律性,在生產關系的改革和生產力的組織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經濟問題。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使農業生產關系更加適合生產力的狀況,如何正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生產保供給,鞏固成果守底線,統籌協調促振興,多措并舉增收入,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夏糧獲得豐收,全年糧食生產基礎較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夏糧產量2923億斤,比上年減25.5億斤,下降0.9%,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仍是豐收季。早稻豐收在望。預計早稻面積7100萬畝以上,基本保持穩定。
第二,“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裕,市場價格弱勢運行。上半年,牛肉、羊肉、牛奶、禽蛋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5.1%、7.5%、2.9%,供給相對寬松,價格整體下行。國內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5%,價格穩定。蔬菜供應充足。目前,蔬菜在田面積約1.1億畝,同比增加100多萬畝。受姜、蒜等個別品種拉動,價格略有上漲。
第三,產業就業幫扶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當年累計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469.2億元,支持106.2萬脫貧戶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發展生產。就業幫扶超額完成。截至6月末,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3259萬人,超過年度目標任務240萬人。此外,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持續深化。
第四,科技裝備支撐不斷增強,農業現代化穩步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序推進。上半年建成高標準農田約3663萬畝,占年度任務量的45.8%;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約838萬畝,占年度任務量的83.8%。
第五,鄉村產業持續壯大,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6月全國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4.2%、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實際增長7.2%,高于城鎮居民2.5個百分點。
第六,鄉村建設有序推進,農村改革持續深化。深化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分別超過223.4萬家、397萬個、104萬個。此外,農產品進出口保持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1717.6億美元,同比增長6.4%。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農業經濟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農業經濟是指農業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的總稱。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它的發展具有自身的規律性,在生產關系的改革和生產力的組織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經濟問題。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使農業生產關系更加適合生產力的狀況,如何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等,顯然與工業有所不同。
202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7013億元,比2012年增加60671億元。分產業看,農林牧漁各業均保持穩定增長,其中農業產值增加最多,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長速度最快。
2021年,農業產值78340億元,比2012年增加33494億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長4.5%;林業產值6508億元,增加3101億元,年均增長6.1%;牧業產值39911億元,增加13420億元,年均增長2.7%;漁業產值14507億元,增加6103億元,年均增長3.4%;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7748億元,增加4554億元,年均增長7.8%。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不僅提供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豐富多樣的農產品,還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眾多的原材料。2021年,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54108億元,比2012年增加1962億元。2020年,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166900億元,比2018年增加20980億元,年均增長6.9%;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6.5%,比2018年提高0.6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總體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土地流轉、農資電商、農機服務線上平臺、線上農業技術服務等新興模式也促進了數字信息與技術在農業生產要素流通領域的進一步應用。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農業生產服務分工更加精細,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量快速增加。2021年末,全國有實際經營活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100萬家,家庭農場近89萬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種業振興一方面要持續進行種質資源的精準識別與保護,完善重要種子產品資源庫;另一方面要繼續聚焦良種繁育,有效保障良種供應,全面提升良種化水平。在技術創新上,要著力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力爭在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加大對原始育種創新成果的保護,推動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轉變。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格局已經逐步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再一次提速,政府投資和社會資本將更多地投向農業農村,用于土地、水利、種子、數字化、物流設施,特別是冷鏈建設等領域。
“十四五”期間,需積極推動我國糧食進口來源多元化,擴展進口渠道。一是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度合作;二是要積極拓寬海外農業產業鏈,增加與海外相關糧食企業的合作,為當地種植戶提供農業生產服務,尤其是在倉儲物流方面的投資,實現全產業鏈的控制。特別是隨著RCEP的生效,跨境農業投資合作的門檻顯著降低,需要積極開展區域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合作。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農業經濟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農業經濟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十四五”規劃時處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在這個變局中,世界經濟中...
查看詳情
國資委再提央企迎峰度夏能源保供隨著今年夏季高溫天氣的延續,全國多個地區提前進入歷史最高溫,用電高峰提前到來。國...
2022年度輕工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至2.82%近日,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上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
在蜜雪冰城、茶百道等新式茶飲品牌通過加盟開店實現快速擴張的當下,一直堅持直營的頭部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也按耐不住了...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全球信息技術發展正處于跨界融合、加速創新、深度調整的歷史時...
科技地產作為科技園區開發的嶄新模式,已經成為順應時代潮流、打造市場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重...
近年來,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逐漸受到重視,已上升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當前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不...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