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競爭力提升帶來了巨大的出口增量。2020年新能源車出口22.4萬,2021年新能源車出口59萬臺,2022年新能源車出口112萬臺,2023年1-6月出口新能源車80萬臺。
比亞迪宣布全資投建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預計2024年投入運營,同時還將在巴西等地建設工廠;東風表示旗下新能源品牌嵐圖將在芬蘭等北歐市場投放,今年第四季度將開始交付;上汽通用五菱表示,未來將積極擴大在印尼投資,更深入參與印尼新能源汽車產業及生態建設……近期多個國內新能源車品牌加速布局海外,通過直接出口、海外建廠等多種方式擴大在全球市場的份額。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新能源車產業在技術等多方面居于優勢地位,加大出海力度一方面有助于產業進一步升級,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當地技術進步,推動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發展。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競爭力提升帶來了巨大的出口增量。2020年新能源車出口22.4萬,2021年新能源車出口59萬臺,2022年新能源車出口112萬臺,2023年1-6月出口新能源車80萬臺。
7月25日消息,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撰文稱,2023年1-6月中國汽車出口共234萬臺,出口增速73%,同樣實現持續強增長。
崔東樹表示,相對于國內汽車銷量的逐步復蘇,出口市場的表現仍是超強的。由于世界疫情沖擊和特斯拉國產,中國汽車出口實現巨大的銷量和單價的突破。
他認為,今年中國汽車出口激增的主要動力仍是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和在歐美市場的突破,以及俄烏危機下俄羅斯市場國際品牌全面被中國汽車替代。
中國汽車出口經歷多年的百萬量級平臺期終于在2021年開始突破。在2013-2016年世界經濟低迷下的劇烈下滑后,2017-2020年出口增速逐步企穩改善,年度出口量維持在100萬臺左右水平。2020年的出口達到108萬臺,同比下降13%。隨后進入高增長期。
2020年全年的銷量達到108.5萬臺,同比下降13.1%。2021年的出口市場銷量218.7萬臺,同比增長102%。2022年的出口市場銷量340萬臺,同比增長5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我國整體車市穩中向好,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128.1萬輛和112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和8.8%。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28.3%。
7月下旬,A股上市車企陸續公布2023半年業績預告。據不完全統計,在已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上市車企中,僅有比亞迪、長城汽車、江淮汽車3家實現了業績預增。
但與比亞迪相比,長城汽車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11.5億-15.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0.51億元到44.51億元,同比降低72.32%-79.47%。
江淮汽車則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但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仍虧損2.4億元。
主流上市車企中,比亞迪盈利能力遙遙領先——預計2023年上半年盈利105億-117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92.05%-225.43%。
這使得比亞迪成為目前已發布業績預告汽車企業中,唯一利潤超過100億元的企業。究其原因,一是不斷提升的品牌力,二是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三是強大的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四是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汽車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銷量為1104.3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3.43%。與上年同期相比,比亞迪股份銷量增速最為顯著,奇瑞控股、北汽集團和吉利控股也呈兩位數較快增長,中國一汽、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小幅增長,長城汽車微增,其他企業呈不同程度下降。
隨著年初價格戰陰霾的逐漸消退,國六b排放政策的塵埃落定,2024-2027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及新能源汽車下鄉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
數據顯示,6月國內汽車產量銷量同比雙增長: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6.1萬輛和262.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9.8%和10.1%,同比增長2.5%和4.8%。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
新能源汽車方面,產銷進一步增長,插電混動銷量創歷史新高: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4萬輛和80.6萬輛,環比分別增長9.9%和12.5%,同比分別增長32.8%和35.2%,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創下歷史新高,6月產銷分別完成23.5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0.5%和93%。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到28.3%。
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布局
隨著技術研發持續加強,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自主品牌車企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均取得了新進展。今年初,一汽紅旗宣布實施“ALL In新能源”戰略,發布新能源品牌構架、設計語言、技術平臺、產品規劃等信息;一汽解放則提出“15333”戰略,加快新能源產品研發。
近年來,隨著技術研發持續加強,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自主品牌車企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均取得了新進展。今年初,一汽紅旗宣布實施“ALL In新能源”戰略,發布新能源品牌構架、設計語言、技術平臺、產品規劃等信息;一汽解放則提出“15333”戰略,加快新能源產品研發。
技術革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今年7月3日,中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與此同時,相關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得到延續和優化,工信部、商務部積極推動新能源車下鄉,諸多利好推動眾多車企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
上半年進出口首次突破20萬億元
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進口8.64萬億元,同比下降0.1%。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
“這在歷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呂大良說,這一突破,是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動因素”消退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
從產品維度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增長強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 “中國的市場規模對于綠色、新能源產品、新業態、新產業的帶動作用顯著,‘新三樣’相關產業在技術和產能上都將得到發展。
服裝、家具、家電曾是我國外貿出口的“老三樣”,如今“新三樣”加快發展,對整體出口增長的拉動力持續提升。
其中,民營企業是拉動我國“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的主力,共出口3463億元,增長64.6%,對同類產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6.8%。
白明認為,未來進一步出臺和落實相應的外貿支持政策,夯實外貿發展的產業基礎,讓更多的“新三樣”不斷涌現,因為外貿需要更多的增長點、興奮點。
《2023-2028年中國汽車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汽車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汽車制造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汽車制造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
查看詳情
一、藥膳行業概況藥膳發源于中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
糖尿病作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全球患者人數持續增長,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疊加患病率的持續提升導致糖尿病人數迅速增長...
中藥提取物是從中藥產業中分化出來的新興領域,是現代植物藥先進技術的載體,一些先進技術在中藥提取物生產中廣泛使用...
幼兒園市場現狀最新消息 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力爭達到60%以上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
中信金屬2023年半年報中信金屬發布半年報稱,上半年營業收入612.18億元,同比減少1.8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歐美發達國家對水務行業實行私有化,水務行業由傳統的福利性、公益性部門轉化為具有合理商業利益的產業部門。在借鑒發...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