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已春播糧食8.1億畝,接近尾聲。同時,小麥主產區正從南到北迎來收獲。今年“三夏”期間,全國預計將投入1650萬臺(套)各類農機裝備,開展夏收、夏種和夏季田管機械化作業,為確保夏糧豐收和全年糧食穩產增產提供裝備支撐。
農業機械裝備作為農業科技的集成和大規模應用重要載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在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方面效果顯著,為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以糧食收獲環節為例,根據有關研究,如果三大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率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每年全國就可挽回120億斤左右的糧食損失。新形勢下,農業機械裝備在護航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地位愈發突出。
我國農業機械裝備總量接近2億臺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已成為世界農業機械制造和使用大國。農業機械總動力超過10.78億千瓦,裝備總量接近2億臺(套),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初步得到解決。農業機械裝備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已經形成65個大類、4000多個機型品種的產品系列。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動力換擋、免耕播種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大喂入量多功能聯合收獲機、六行采棉機等高端產品打破國外壟斷,一批具備自動駕駛、作業狀態實時監測和遠程運維能力的智能農業機械裝備成功研制、快速推廣。農業機械裝備創新人才和團隊發展壯大,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氛圍也更加濃厚。
但也要看到,農機裝備短板弱項依舊不少。農業機械裝備有效供給有待增加,目前我國農業機械裝備應用在北方平原地區發展較快,南方丘陵山區發展較慢;主要糧食作物生產農業機械裝備應用水平較高,糖果菜茶等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農業機械裝備應用水平較低;高端裝備技術水平與國外的差距亟須縮短,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機具主要依賴進口;農機農藝農田協同配套亟待加強。只有進一步加速農業機械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已春播糧食8.1億畝,接近尾聲。同時,小麥主產區正從南到北迎來收獲。今年“三夏”期間,全國預計將投入1650萬臺(套)各類農機裝備,開展夏收、夏種和夏季田管機械化作業,為確保夏糧豐收和全年糧食穩產增產提供裝備支撐。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機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加快發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不斷創新突破,農業機械化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無人駕駛高地噴灑機器人,起壟播種機器人,大豆、玉米復合播種機……節省作業時間、提高作業效率、增加農民收益,一臺臺插上信息化“翅膀”的農機裝備成為農民好幫手。提高糧食生產智能化作業水平,幫助農民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我國農業裝備研發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縮小,農機工業制造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農機流通及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智慧農機”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我們也必須清醒看到,我國農機裝備還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農業種植標準不統一,對農機需求五花八門,幾乎沒有農機能夠在所有區域通用;又如,丘陵山區面臨無機可用、無好機可用的問題;再如,一些小農戶的農機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等等。
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要堅持問題和產業“兩個導向”,一手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手抓創新體系效能提升。這就需要,一方面,瞄準“卡脖子”技術難題,著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找準產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產品和技術,加快研發與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另一方面,構建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農機裝備創新體系,組織“產學研用推”各方優質資源協同攻關,共同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方向發展,要大力推廣新技術、新裝備,推進機械化由耕種收向產前產后延伸,加快補上烘干、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物資裝備短板。在科技、財稅、產業、金融等多方面發揮政策合力,實現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的全鏈條全要素支持,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機械化水平,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插上了“科技翅膀”,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走得更深走得更實。
全球農用拖拉機行業是一個重要的機械制造行業,涉及到許多國家的工業和農業生產。根據世界農業機械化協會(CIGR)公開資料顯示,全球農用拖拉機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將持續增長,主要受到農村地區人口增加、技術升級、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響。另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農用拖拉機的設計、生產和應用得到了大幅改進。生產商不斷地引入新的機械和電子技術,使農用拖拉機的效率、精度、安全和環保性都得到了提高。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農用拖拉機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根據國情不同,全球農用拖拉機市場分布也有所差別。美國、印度、中國和歐洲等地的市場份額較大,而發展中國家和一些非洲國家在農用拖拉機市場的份額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些年來新興市場的迅速崛起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涌現,全球農用拖拉機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生產商不僅需要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還需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以贏得客戶的信賴。
全球農用拖拉機行業是一個重要的機械制造和農業生產領域,隨著農業行業的現代化和技術的提升,該行業的發展也在逐漸變革和引領著這場變革。以下是全球農用拖拉機行業的一些主要發展趨勢:自動化和數字化趨勢。隨著機器學習、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發展,現代化農業也越來越趨向自動化和智能化。農用拖拉機行業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被應用在農用拖拉機的開發、生產和使用中,從而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趨勢
隨著對環境的關注不斷加強,農用拖拉機行業也應當逐步采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驅動,可以對環境造成更小的負擔。例如,培養使用電動或混合動力方式的機型,用以減少農用拖拉機的碳足跡和燃料消耗。
大型化趨勢
農用拖拉機行業將趨向大型化。大型的農用拖拉機能夠提供更大的工作覆蓋范圍和生產能力,同時也能夠承載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設備和電子裝置,從而提高農業的效率和產量。
區域化市場趨勢
農用拖拉機市場將趨向一定程度的區域化,不同地區和市場對農用拖拉機需求的差異會更加明顯,從而農用拖拉機制造商需要更加注重針對本地市場的研發、銷售和服務,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地區和市場農業生產需求。
智能農機高效建設“天府糧倉”
當前正是四川省麥茬水稻栽插的關鍵時期,農戶們要在5月完成大部分水稻機插作業。在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金穗源糧食專業合作社的田地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推廣中心聯合引進的智能化農機得到應用,幫助農戶們完成稻田耕整、底肥撒施、秧苗栽插以及封閉除草等作業。
“我們從2022年開始采用無人駕駛插秧機技術,這項技術不僅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保守估計每畝能節本增收20元,每臺經過智能化升級的插秧機,1個插秧季能節本增收超過1萬元。”中江縣金穗源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常濤說,利用這項技術,15天就能完成合作社1200畝水稻插秧工作。
無人駕駛插秧機按照預設作業指令,沿著系統預設路徑精準栽插秧苗,栽插深度和行駛軌跡達到厘米級精準控制,水稻機插輕松實現“跑直線”。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朱從樺博士說:“這樣的插秧,全程僅需一名輔助人員補充秧苗,大幅降低勞作強度,每小時可插秧5畝以上,稻田有效栽插利用率還能提高3%以上,目前在全省范圍內已推廣近10萬畝。”
5月19日,四川省農業相關部門聯合德陽市農業農村局在中江縣的田間地頭舉辦了一場“水稻機械化種植高質高效技術培訓會”。專家們通過現場示范、手把手教學的方式,向省內各地的農技人員及種植戶們展示農機智能化駕控、水稻底肥全耕層混施等技術。據介紹,目前麥茬水稻底肥全耕層混施技術和高負載無人機封閉除草技術已在四川省內推廣應用超過100萬畝。
《2023-2028年中國農用拖拉機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農用拖拉機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
全球農用拖拉機行業是一個重要的機械制造行業,涉及到許多國家的工業和農業生產。根據世界農業機械化協會(CIGR)公開資料顯示,全球農用拖拉機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將持續增長,主要受到農村地...
查看詳情
近三年,高端品質牛排市場份額逐年上升,價格敏感度在下降,品質成為消費者主要關注方向。隨著健康、輕食、低熱低脂等...
智慧城市正是人們對更高級社會結構和生活形態追求的體現,而AI無疑就是打開這一演化進程的鑰匙。使用人工智能(AI)芯...
城市污水處理對提高水環境質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環境改善有助于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近日,山東省推...
一、酒吧行業概況酒吧(原寫作酒茇,茇釋義為房屋時,吧是茇的訛傳字),指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雞尾酒等酒精類飲...
高速公路,簡稱高速路,是指專供汽車高速行駛的公路。高速公路在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代和不同的科研學術領域有不同規...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近年來通過推行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降低費用負擔超過4000億元。2023上半年中國內...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