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及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海洋旅游業復蘇勢頭明顯,出游人次顯著回升。上半年,海洋客運量同比增長130.5%,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1.0%。五一、端午假期,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接待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均明顯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4.7萬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旅游業等主要海洋產業增勢良好。隨著舊船淘汰釋放紅利及國際強制性減排政策出臺,海洋船舶工業新船需求明顯擴大,船企經營效益持續改善。全國新接海船訂單量同比增長38.1%,以修正總噸計占國際市場份額達67.2%;我國造船業主營業務一改多年來的長期虧損,利潤率超4.0%,造船業處于一個新的增長周期。
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及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海洋旅游業復蘇勢頭明顯,出游人次顯著回升。上半年,海洋客運量同比增長130.5%,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1.0%。五一、端午假期,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接待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均明顯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海洋產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昂I巷L電+”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直供海上油氣田群,廣東青洲、福建興化灣、山東昌邑等“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融合示范項目穩步開展。海洋油氣、深遠海養殖、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帶動海工裝備需求持續旺盛,海工交付訂單金額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長116.7%。全球首艘M350型海上浮式生產儲卸船、“耕海1號”二期海洋牧場綜合體相繼交付。海洋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天津港建成數字化料場平臺,提升煤炭采制樣系統智能化水平;日照港正式上線運行采用“5G+物聯網”等新技術實施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智慧設備管理平臺,提升智慧綠色港口效能;智能數字化浮式生產儲油船“海洋石油123”號正式交付,為智能化油氣生產運營奠定基礎。
海洋資源要素保障持續推進。持續做好海域資源供給。自然資源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進一步簡化落地項目海域使用論證要求,優化海域使用審批程序。上半年全國批準項目用海面積127.1萬畝,同比增長24.6%,支撐海洋經濟運行持續向好。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中央財政上半年支持沿海城市新實施16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并已下達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3億元。
海洋資源供給能力穩步提升。持續提升海洋能源供給能力。海洋油氣持續增儲上產,海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1%、7.2%,海上規?;爻碛陀吞锫么?-2北油田一期全面投產,渤海灣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建造取得關鍵進展。海上風電有序發展,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和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5.5%、22.7%。持續推進“藍色糧倉”建設。國內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6%,其中海水養殖產量同比增長5.1%。深遠海養殖年產量占海水魚類養殖產量的兩成以上。持續做好海洋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上半年提供數據下載、收藏和訂閱服務137萬次,下載量約123TB。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版海洋經濟項目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牢、越來越穩。但同時,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尤其對動物性蛋白的消費需求呈現剛性增長,導致飼料糧供需缺口持續增大。面向2035年,我國國民收入水平將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食物消費結構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陸地生態資源環境約束將更加趨緊,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面臨挑戰。
為保障我國食物安全和滿足居民不斷升級的食物消費需求,同時減輕食物生產對耕地壓力的影響,建議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之外實現“藏糧于?!?,積極建設“海上糧倉”,加快形成國家糧食安全新高地。
建設“海上糧倉”要求運用海洋領域高新技術,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推動海洋漁業及其關聯產業有效對接,實現整個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在實施過程中,建議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強化頂層設計與管理,尤其在總體規劃、監督評價、法制建設等方面進行統籌謀劃,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二是統籌優化海洋漁業科研布局,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整合科技力量和管理經驗圍繞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海洋水產品加工等領域核心產業進行重點瓶頸技術攻關,打造海洋漁業全產業鏈;三是推動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集約化經營,同時加快海洋養殖從近海向深海轉變、海洋捕撈由近海向遠海拓展,推動海洋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華為推出智慧海洋系統
廣東陽江建設有全國面積最大的海洋牧場示范區,其中海陵島閘坡國家級中心漁港更突出本地海洋經濟稟賦優勢。近年來,廣東聯通攜手華為共同開發了全國首個5G海洋專網和5G數字漁船系統解決方案,為漁民出海和漁政管理提供更大的通信便利。目前,廣東聯通已經將陽江7000多艘漁船納入系統管理。
為改善海洋網絡覆蓋,做好漁船管理,守護漁民出海安全,助力海洋經濟發展,中國聯通聯合華為開發全國首個“5G海洋專網+5G數字漁船系統”解決方案。據了解,5G數字漁船系統可以實現對漁船海上作業的全天候動態監測。通過智慧管理系統,漁政監管部門可以實時掌握船舶的位置信息、告警信息、臺風路徑信息等實時生產作業態勢,及時監管漁船出海情況。特別是在休漁期和臺風期間,能有效指揮調度船舶回港,切實維護漁業生產秩序和廣大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廣東聯通聯合華為開發的全國首個5G海洋專網和5G數字漁船系統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漁船海上作業的全天候動態監測,為漁業捕撈、海洋牧場等海洋經濟提供堅實網絡保障。
未來,廣東聯通計劃采用“兩級接力覆蓋”等多種回傳方式,滿足海洋業務人員對于日益增長的日常生活、電商直播等交互式新業務需求,完善大型港口、漁港、航線等重點區域覆蓋。
得益于5G NR高精度波束賦形技術,可補強近中海及風電場5G信號覆蓋,達成近中海40公里連續覆蓋。
除了5G數字漁船之外,陽江的智慧海洋經濟還囊括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包括海上風電場、智慧海洋牧場等。陽西沙扒海上風電場是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場,通過5G岸基網絡與海上風電升壓平臺5G網絡的協同覆蓋,為海上風電巡檢運維走向高清化智慧化提供有效網絡支撐。
海洋產業步入數字化轉型關鍵期
我國作為海洋大國,有效開發海洋資源、持續形成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至關重要。從海洋自然地理資源來看,海岸帶發展是海洋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如今迎來了數字化助力的關鍵時期。
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院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表示,將海岸帶生態環境作為整體進行思考,并在現代數字化藍圖指導下實現海岸帶綠色化、數字化發展,推動海洋經濟、海洋產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海洋高質量發展最終還是要靠科技,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將海洋經濟作為探索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重要路徑,仍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激活政策、人才、資金等多要素支撐力度。
未來應加快海洋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突破,加大對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創新與政策突破,例如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積極盤活低效利用的海域和岸線資源。
從金融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交通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楊勇提出,金融服務業應推動藍色金融模式創新,進一步打通在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科技轉換等方面的痛點、卡點,從海洋產業空間布局、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建設、海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著手全面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助推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2023-2028年版海洋經濟項目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海洋經濟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海洋經濟項目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
《2023-2028年版海洋經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普華公司獨家首創針對行業投資可行性研究咨詢服務的專項研究報告。報告分為:行業通用版、專業定制版。行業通用版是中研普華根據行業一般水1...
查看詳情
近三年,高端品質牛排市場份額逐年上升,價格敏感度在下降,品質成為消費者主要關注方向。隨著健康、輕食、低熱低脂等...
智慧城市正是人們對更高級社會結構和生活形態追求的體現,而AI無疑就是打開這一演化進程的鑰匙。使用人工智能(AI)芯...
城市污水處理對提高水環境質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環境改善有助于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近日,山東省推...
一、酒吧行業概況酒吧(原寫作酒茇,茇釋義為房屋時,吧是茇的訛傳字),指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雞尾酒等酒精類飲...
高速公路,簡稱高速路,是指專供汽車高速行駛的公路。高速公路在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代和不同的科研學術領域有不同規...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近年來通過推行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降低費用負擔超過4000億元。2023上半年中國內...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