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洋強國戰略不斷推進,沿海島嶼與內陸供電網互連規模不斷擴大,海底電纜網絡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于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海底電纜行業需求將會持續增長。
海底電纜的概念
海底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用于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電線電纜是國民經濟的"血管"與"神經"。電線電纜是輸送電能、傳遞信息和制造各種電機、儀器、儀表,實現電磁能量轉換所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器材,是電氣化、信息化社會中重要的基礎性配套產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能源、建筑、交通、通信、工程機械、汽車等各個領域。電線電纜用途廣、種類多、品種雜,電線電纜行業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配套行業之一,在我國機械工業的細分行業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汽車整車制造和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業。
全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的。中國的第一條海底電纜是在1988年完成,共有兩條,一條是福州川石島與臺灣滬尾(淡水)之間,長177海里;另一條由臺南安平通往澎湖,長53海里。海底電纜作為實現內陸與島嶼之間、海上平臺供電以及海上風電場輸電的關鍵媒介,是沿海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的強力保障。隨著海洋強國戰略不斷推進,沿海島嶼與內陸供電網互連規模不斷擴大,海底電纜網絡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于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海底電纜行業需求將會持續增長。
海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海底通信電纜主要用于通訊業務,費用昂貴,但保密程度高。海底電力電纜主要用于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地下電力電纜的作用等同,只不過應用的場合和敷設的方式不同。由于海底電纜工程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復雜困難的大型工程,從環境探測、海洋物理調查,以及電纜的設計、制造和安裝,都應用復雜技術,因而海底電纜的制造廠家在世界上為數不多,主要有挪威、丹麥、日本、加拿大、美、英、法、意等國,這些國家除制造外還提供敷設技術。
海底光纜的核心是由細如毛發的高純度光纖制作,通過內反射來引導光沿著光纖的路徑前進。海底電纜要能夠承受水下8公里處的巨大壓力,相當于把一頭大象放在人的拇指所承受的重量。NEC公司所制造的深海電纜采用輕量的聚乙烯制作,整條電纜僅有17毫米的厚度。
在海底光纜的制作中,光纖首先會被嵌入在類似果凍的化合物中,保護即使在與海水接觸的情況下電纜也不會損壞。然后將光纜裝入鋼管中,防止水的壓力將其破壞。接下來將其包裹在整體強度極高的鋼絲之中,并套在銅管之中,最后套上聚乙烯材料的保護層。靠近大陸架的海岸,海底電纜的鋪設通常采用輕質電纜搭配強度更大的鋼絲,并覆蓋瀝青涂層以防止海水腐蝕。
我國萬噸級以上的泊位數量有限,增速也很緩慢,根據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沿海與內河港口萬噸及以上泊位共計2592個(其中沿海有2138個),而其中大部分泊位規模較小,2020年我國10萬噸級以上港口泊位數量為440個,占比16.98%。從行業產量來看,據統計,2021年我國電線電纜產量約為5480萬千米,同比增長4.5%。而銅和鋁是海底電纜行業重要的基礎材料,占比80%左右。我國是銅鋁材生產大國,整體供給穩定。
海底電纜最多可以搭載80Tbps的數據量,相當于在一秒鐘內傳輸4.7GB容量。現在99%的越洋互聯網數據傳輸通過海底電纜進行傳輸。目前海底電纜共有39000公里長,共連接33個國家和四大洲。鯊魚雖然被攝像頭記錄下破壞海底電纜一次,但是2006年后鯊魚和其他魚類導致的海底電纜故障不到1%。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海底電纜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顯示:
海底通信電纜主要用于長距離通訊網、通常用于遠距離島嶼之間、跨海軍事設施等較重要的場合。海底電力電纜敷設距離較通信電纜相比要短得多,主要用于陸島之間、橫越江河或港灣、從陸上連接鉆井平臺或鉆井平臺間的互相連接等。在一般情況下,應用海底電纜傳輸電能無疑要比同樣長度的架空電纜昂貴,但用它往往比用小而孤立的發電站作地區性發電更經濟,在近海地區應用好處更多。在島嶼和河流較多的國家,此種電纜應用較廣泛。
海底電纜是實施出口質量許可制度的產品,生產企業須按規定取得由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頒發的出口質量許可證書,方可生產出口產品。目前我國的大陸和臺灣島之間沒有直接的通信光纜連接,一般都是通過美國的海底光纜交換信息的,世界上的全球性的Internet互聯網都是通過海底通信光纜來實現的,目前正在準備的“太平洋高速公路”海底光纜系統,長度將達到兩萬五千公里,聯結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許多太平洋國家。
我國在發展海上風電上具備區域優勢。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有望持續超預期。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達1690萬千瓦,同比增長452.29%,是此前累計建成總規模的1.8倍。截至2021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638千瓦,超越英國躍居世界第一。我國海纜交付量持續提升。根據數據,中國海纜交付量2020年達到2904km,近年持續提升,同比2019年增長1.4%。隨著海上風電建設需求持續向好,海纜交付量將進入持續增長軌道。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風電海底電纜行業市場規模為60億元,同比上漲53.85%,年均復合增長速度為79.48%(測算2021年數據約在110-120億元之間)。我國年均速度是全球增長速度的3.5倍,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54億元的市場規模。
當前國內、國際海底電纜存在廣闊的市場及應用前景,主要體現如下幾個市場:各類每座海上石油平臺上電纜的用量是:自升式平臺150km,半潛式平臺180km,采油平臺200km,生產平臺200km,生活平臺100km。由于改造江河、湖泊以及水庫大壩的需要,水下電纜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怒江、錢塘江、珠江等市場。建設海上風電場是國際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將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方向中的方向”。中國已有近百家陸上風電場,但海上風力發電場建設才剛剛起步。對于海底電纜來說,其在海上風力發電及輸電上的應用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東南亞各國如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緬甸等還不具備海底電纜的生產能力,不少本地區域性海底電纜工程從西歐引進光電復合海底電纜,耗費巨大。相對而言,中國的海底電纜生產企業具有成本和地域的優勢。2022年3月,據路透社報道,谷歌擁有的一條海底電纜登陸多哥,該公司表示,這是為整個非洲大陸用戶提供更廉價網絡接入的多年項目的最新進展。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海底電纜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海底電纜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海底電纜(submarine cable)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鋪設在海底,用于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電線電...
查看詳情
當前,智慧交通已成為交通運輸行業創新實踐最為活躍的領域,也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領域和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電熱毯成為長江流域和北方家庭冬季必備的采暖神器,不過隨著采暖方式的多元化,電熱毯也逐漸淡...
未來固體飲料將向低糖健康方向發展,為了在減糖不改變口感的情況下,添加纖維、甜味劑、特殊淀粉和穩定劑等,用來在減...
我國已進入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時期,研發投入持續加大, 2017至2022年,據國家統計局,我國研發經費支出復合 增速高...
2023年上半年,隨著全面放開,中國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但二季度經濟恢復慢于一季度。打印機市場在經歷2-3月的短暫回4...
口腔醫療市場前景如何?口腔醫療具有很好的市場概念和運作空間,無論是從人口的數量、口腔疾病的普遍性,還是從牙醫的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