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部署了“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提出以縣域為單元大力推動鄉村風電建設,統籌農村具備條件的屋頂或統籌安排村集體集中場地開展分布式光伏建設。“根據測算,一個行政村只需拿出200平方米土地,安裝2臺3兆瓦風機,以村集2
“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實現翻倍……近年來,風電光伏產業吸引了不少投資加入。隨著項目多點開花、市場競爭加劇,降本增效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所在。
出口總額超過512億美元,同比增長80.3%——2022年,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亮眼。歷經多年深耕細作,我國風電光伏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比重提升至70%。在國內,風電光伏也已成為新增發電裝機和新增發電量的主體,2022年占比分別達到78%和55%以上,累計裝機突破7億千瓦,相當于30多個三峽電站。
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更高且不占用土地、靠近電力負荷中心,是未來布局的方向。針對這一市場趨勢,2022年中材葉片在兩座沿海工廠布局了6條120米級葉片生產線。“120米級葉片的掃風面積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滿發旋轉一圈的發電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7天左右。”莊琴霞介紹,目前這款抗臺風型葉片需求旺盛,訂單已經排到2024年,還有一些國際客戶前來尋求合作。
淡季不淡,光伏企業同樣有此感受。陜西咸陽,隆基綠能占地200多畝的組件工廠生產正忙。經過劃片、串焊、疊層、封裝測試、包裝等工序,一塊塊長約2.27米、寬約1.13米的光伏組件等待出廠。“從目前的計劃排產量來看,今年需求預計比去年增加2.5吉瓦,產能利用率可達到九成以上。”工廠負責人祁冀介紹。組件需求旺盛,也帶動了上游硅片、電池片等環節的擴產。組件工廠40公里外,總投資超452億元的光伏擴產項目也即將動工,預計年產100吉瓦硅片、50吉瓦光伏電池。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量再創新高,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幅均超過55%;行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95%;光伏組件產量、新增裝機量分別連續16年、10年位居全球首位。
產線繁忙、訂單旺盛的背后,是市場對于風電光伏行業發展的良好預期。開年以來,多個重點項目加速落地:庫布齊沙漠,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施工正酣,總投資超800億元;廣東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產業項目簽約開工,規模約300億元;福建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首次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23年底全國并網風電4.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4.9億千瓦,太陽能發電及風電裝機規模均有望首次超過水電裝機規模。
推進鄉村風電和光伏發展,既是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部署了“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提出以縣域為單元大力推動鄉村風電建設,統籌農村具備條件的屋頂或統籌安排村集體集中場地開展分布式光伏建設。“根據測算,一個行政村只需拿出200平方米土地,安裝2臺3兆瓦風機,以村集體土地作價入股等方式,每年村集體可增收20多萬元。”秦海巖介紹。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版可再生能源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光伏+治沙”“新能源+氫能”“新能源+儲能”……更多的“新能源+”應用項目正加快落地。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將聚焦多元融合,重點開展光伏治沙、光伏廊道、海上風電與海洋油氣深度融合發展、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等示范,探索多品種互補、多場景綜合發展新模式。
2023 年是 " 十四五 " 規劃的第三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被認為將在 " 十四五 " 時期進入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根據 CINNO Research 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 1 月中國新能源項目投資金額高達 7778 億人民幣(含臺灣),新能源產業持續保持較高投資態勢。
當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裝機規模正在迅速擴大。根據國家能源局公開的數據,2022年,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2%,其中,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1.2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1.1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由于碳中和目標的倒逼,如此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將成為常態。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能源轉型,構建新型能源系統,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然而,風電、光伏具有出力不穩定、隨機性和間斷性特點,受到氣象因素影響大,發電預測難度高,因此,大規模風電、光伏的并網會減弱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與電力需求存在地理分布不匹配問題,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所在地逆向分布,可再生能源的長距離大容量輸送也是影響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因素之一。此外,可再生能源的靈活性調節能力弱,又具有反調峰特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受到電網調峰能力的桎梏。上述問題均導致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問題,進而制約著可再生能源的高質量發展。
如何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成為低碳發展的關鍵問題。未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將會快速提高,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將會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以及成本造成影響,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問題也將愈發嚴峻。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
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報告提出,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123.99億元,為預算的97.8%,增長3%。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330.48億元,完成預算的78.4%,主要是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低于預期。
2023年要完善綠色低碳財稅支持政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范圍,加大相關產品采購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安排330億元,重點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中央財政水污染防治資金安排257億元、增加20億元,主要支持實施長江保護修復、黃河生態保護治理、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做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作。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中央財政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安排172億元,推動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繼續支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和森林、草原、濕地、海洋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2023-2028年版可再生能源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可再生能源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查看詳情
海洋牧場是指利用海洋資源建立起來的一種養殖方式,通常是指在海洋中固定一些設備,如浮筏、網箱等,然后在這些設備上...
體外診斷行業是醫療健康領域最具發展前景的醫療器械細分產業之一,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們保健意識的提高以及全球多...
單克隆抗體是由單一B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均一、僅針對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體。通常采用雜交瘤技術來制備,雜交瘤抗體B...
林業在人和生物圈中,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從事培育、保護、利用森林資源,充分森林的多種效益,且能持續經...
仿制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仿制藥是與被仿制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替代藥品,具有降低醫療支...
凍干食品是快速凍結,真空冰狀脫水,保存了原有的色、香、味、營養成分和原有的物料的外觀,并具有良好的復水性,而且...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