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六b排放標準改變了以往等效轉化歐洲排放標準的方式,因此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據悉,國六b排放標準將大多數污染物的限值指標標準大幅提升。與國五排放標準相比,國六b車型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將下降42%,顆粒物(PM)下降33%不能超過每千米3毫克,6
自今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的汽車。國六b標準實施的同時,近百萬輛非RDE車型也獲得半年緩沖期,這也讓懸在車企與經銷商心中的“石頭”落地。
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政策,最早要追溯到六年前。2016年底,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根據規定要求,“國六”分為ab兩階段,第一階段為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車應符合“國六a”要求;第二階段為2023年7月1日起所有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車應符合“國六b”要求。
事實上,國六b排放標準改變了以往等效轉化歐洲排放標準的方式,因此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據悉,國六b排放標準將大多數污染物的限值指標標準大幅提升。與國五排放標準相比,國六b車型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將下降42%,顆粒物(PM)下降33%不能超過每千米3毫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蒸發排放限值則下降65%,總碳氫化合物(THC)和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分別下降50%。
除限值指標大幅提升外,該標準還采用全球輕型車統一測試程序、燃料中立原則、全面強化對VOCs的排放控制、完善車輛診斷系統要求、簡化主管部門進行環保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監督檢查的規則和判定方法并引入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測試,即RDE(Real Drive Emission),RDE法規要求目前所有的在售車和新開發的車都需要按照RDE重新實驗和重新申報公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相關人士表示:“此前RDE試驗結果符合標準限值要求的,企業可自主選擇在試驗報告上登記‘僅監測’或‘滿足標準限值’。但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僅監測’車型不能繼續生產,所有生產及銷售的輕型汽車RDE試驗結果均應為‘滿足標準限值’。”不過,在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對于車企來說,相關車型的升級技術并不難,如加裝設備和檢測裝置等,但加裝相應設施卻會提升企業的制造成本。
盡管車企逐步完成國六b排放標準切換,但該政策落地前待消化的庫存車還是引發車市波動,并在今年3月觸發價格戰。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版乘用車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據統計,今年3月,全國有超30家汽車品牌、上百款車型參與降價,多地政府也相繼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引發本輪促銷的背后,是由于市場積壓了不少未滿足RDE標準的國六b排放標準車型。一位合資品牌經銷商,隨著各城市提前進入國六標準,國五時代已徹底結束,而為滿足排放要求國六a排放標準的車型庫存量并不高,但市場上有不少非RDE的國六b車型需要清除庫存。
事實上,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不符合RDE要求的國六b排放標準車型的庫存問題已經顯現。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去年四季度中汽協已陸續接到行業部分企業反映,受疫情、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不符合RDE要求的國六b排放標準車型庫存積壓嚴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不滿足RDE要求的庫存車輛超過189萬輛,含已采購部件的庫存超過200萬輛。
乘聯會 發布2023年4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該報告中稱,2023年4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63.0萬輛,由于去年同期上海、吉林等地受客觀因素影響,同比增速55.5%,環比增長2.5%,也是自2010年以來僅有的兩次環比正增長之一。
4月自主品牌零售79萬輛,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1.5%。2023年4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8.2%,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49%,相對于2022年同期增加3.3個百分點。4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55.8%,因超高基數原因而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上汽乘用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4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1萬輛,同比增長35%,環比增長12%。4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1.6%,同比增長2.3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8.7%,同比下降5.7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8.4%,同比增長1.9個百分點。
4月豪華車零售24萬輛,同比增長101%,環比下降13%。去年受芯片供給短缺的豪車缺貨問題逐步改善,市場走強。
4月乘用車生產175.9萬輛,同比增長77.4%,環比下降15.7%。由于國六排放升級的老庫存風險,企業生產極其謹慎。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48%,環比下降11%;合資品牌生產同比增65%,環比下降24%;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71%,環比下降12%。
4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78.8萬輛,同比增長87.6%,環比下降10.0%。今年以來累計批發684.1萬輛,同比增長6.9%。由于新能源市場的拉動促進,部分車企表現分化明顯。4月自主車企批發100萬輛,同比增長83%,環比下降5%。主流合資車企批發53萬輛,同比增長67%,環比下降17%。豪華車批發26萬輛,同比增長186%,環比下降12%。
4月廠商生產減產,但零售回暖,推動渠道庫存改善,形成了廠商產量低于批發3萬輛,而廠商國內批發又低于零售14萬輛的去庫存走勢。去年12月到今年4月持續去庫存33萬輛從而減緩了渠道庫存壓力。
而具體到廠商來看,進入狹義乘用車零售量TOP10的廠商除了東風日產同比下滑了0.9%外,其余品牌均悉數上漲,而且漲幅均在2位數。具體來看,比亞迪再次取得了第一的寶座,其當月零售銷量達到了19.4萬輛,同比增長85.1%,可以看到經過新能源車市場的迅猛發展,比亞迪已經基本作為了乘用車銷量冠軍的寶座,而且隨著此前的基數逐步被放大,未來比亞迪的銷量增速或會降低,但是漲勢也會日漸穩定。
一汽-大眾位列第二位,當月銷量達到了14.1萬輛,同比增幅達到了73.9%,從增幅來看同樣不俗,在比亞迪問鼎之后,一汽-大眾也只能退居“二”線,畢竟眼下信能源車的勢頭如日中天,但不得不說,一汽-大眾在新能源市場也是具備十足潛力的,其未來發展勢頭依舊值得看好。
長安汽車位居第三位,當月零售銷量為10.1萬輛,同比增幅達85.7%,雖然長安的銷量不及比亞迪,但是在自主品牌中,長安汽車算是發展比較穩健的了,尤其是在銷量表現上底氣十足,當然其新推出的深藍汽車也承擔著長安向新能源轉型的重任,但目前來看表現較為一般。
上汽大眾本月終于“止跌”,其銷量同比增幅達到了91.7%,上汽大眾的銷量走高主要還是受去年4月上海“口罩”管控影響,眼下隨著經濟復蘇,其銷量回暖也是意料之中,但是也應看到,上汽大眾眼下逐步被自主品牌趕超,未來增長壓力較大。
吉利汽車當月銷量達到了9.1萬輛,同比增幅達65.9%,吉利汽車的銷量也一直比較穩健,并且也在向新能源車企逐步轉型,銀河車系的推出有望為吉利汽車在新能源市場注入更多活力,其未來發展也很值得看好。
《2023-2028年版乘用車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乘用車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查看詳情
近十年來,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核心器件逐漸實現自主研發,擺脫進口依賴,中國無人機產業也得以迅速發展。作為技術密集...
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是目前海洋工程裝備的主體,包括各類鉆井平臺、生產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鋪管9...
電力行業前景及現狀如何?未來電力市場投資趨勢怎么樣?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家能源局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統籌能源安全...
基于柔性基底的SERS芯片具有較高的機械柔韌性,可以充分地與待測物共形采樣,適用于現場的快速、無損檢測。目前基于柔...
近期玻璃市場運行狀況可以用“強現實弱預期”來概括。現實端,在剛剛過去的“金九銀十”行情中,9月玻璃現貨市場表現1...
2023年11月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報告顯示,盡管2022年全球商標和外觀設計申請數量下3...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