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氣象服務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氣象服務行
近年來,隨著我國氣象專業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防雷、手機短信等方面發展較快,為企業等專業客戶贏得了部分利潤,但與國外相比,我國氣象服務行業專業化、個性化的產品服務仍處于較大水平。個性化的氣象服務需要利用到很多數據和專業人員,但目前國內專業氣象服務普遍呈現出收費低、客戶群體少等現象。現階段,我國氣象服務行業還是以國家投入、服務為主的公益性事業,公共氣象服務的營收占比達到76%,商業氣象服務即專業氣象服務,占比僅為4%左右,氣象科技服務和決策氣象服務占比分別為11%、9%。
氣象服務是以氣象為主要對象的服務,最基本的對象是政府和社會公眾,此外氣象部門還可以針對不同行業的具體需求,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定需求等提供氣象服務。從服務對象來劃分,可以劃分為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和科技服務。從廣義上講,就是要促進氣象科技成果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的生產過程轉化為氣象產品,包括公益性氣象服務產品和商業性氣象服務產品,狹義上則是指圍繞市場需求,按市場機制推動氣象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即發展商業性氣象服務。
如果你想了解氣象服務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氣象服務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氣象服務酒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有氣象觀測站超過7萬個,鄉鎮覆蓋率達100%。其中,242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實現觀測自動化、數據精準化、綜合判識智能化;7顆在軌風云氣象衛星組成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網;200余部雷達與100余個探空站、大型無人機等組成協同觀測陣型,密切監測天氣發展變化。同時,數值預報業務支撐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現階段,我國氣象服務行業還是以國家投入、服務為主的公益性事業,公共氣象服務的營收占比達到76%,商業氣象服務即專業氣象服務,占比僅為4%左右,氣象科技服務和決策氣象服務占比分別為11%、9%。我國氣象服務的收益只是填補了氣象部門在加工和制造特殊產品時所付出的成本,未形成商業化的氣象服務市場,氣象服務體制尚未健全,我國氣象服務行業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雖然起步較晚,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商業化進程提速很快,隨著原始數據的不斷積累,以及氣象數據商業化程度不斷深化,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我國氣象事業的技術能力沉淀,也為氣象數據提供了優質的供給保障;另外,全球以及國內幾十年的商業氣象服務,也為進一步激活氣象數據要素價值潛能提供了市場環境。
氣象服務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2012年以來,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布局適當、運行可靠的全球最大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基本建成,為氣象服務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陸海空天一體化、協同高效的精密氣象檢測系統建設,建設健全氣象衛星和雷達業務體系,持續提升綜合應用水平,發展提速,我國氣象服務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我國氣象服務行業的收入規模已突破400億元,隨著行業的穩健高效發展,收入規模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據中國氣象協會預計,到2025年,我國氣象服務行業的收入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十四五”交通氣象保障規劃》,明確到2025年,聚焦公路、鐵路、內河水運、海上交通、多式聯運五大重點方向,基本形成多部門協同規劃、協同部署、協同實施、協同保障的綜合交通氣象服務格局。智慧氣象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構建氣象發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包含強烈智慧需求和宏大智慧布局。
在雙碳目標下,精準的氣象數據分析和氣象數據預測是能源消費、社會碳排放的重要研究基礎。尤其是對于“靠天吃飯”的農業、林業、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來說,精準的氣象數據支撐十分重要。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規模可達3000億元,后續增長勢能強勁。
到2035年,科技研發力量較2025年再翻一番;氣象科技整體實力達到同期世界先進水平,災害性天氣預報、地球系統數值模式、重大觀測裝備三大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邁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成為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氣象科技創新中心;氣象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原始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學術水平和影響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近年來,隨著我國氣象專業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防雷、手機短信等方面發展較快,為企業等專業客戶贏得了部分利潤,但與國外相比,我國氣象服務行業專業化、個性化的產品服務仍處于較大水平。個性化的氣象服務需要利用到很多數據和專業人員,但目前國內專業氣象服務普遍呈現出收費低、客戶群體少等現象。
隨著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全面進入自動化時代,觀測頻次提高4-8倍,數據量增加5倍以上,數據傳輸速度優化至秒級,觀測業務自動化、站網布局科學化水平顯著提升。在我國氣象服務的站點布局中,主要以自動氣象站和地面觀測業務為主,站點個數遙遙領先,其中自動氣象站的站點個數更是常年保持在5萬個以上。2016-2021年期間,我國氣象服務不同應用領域的站點個數總體呈現出增長的態勢,2021年我國高空探測業務的站點個數為120個,較2020年減少了4個;天氣雷達觀測業務的站點個數共計303個,較2020年增長了2.36%;農業氣象觀測業務的站點個數為725個,同比保持穩定;自動氣象站的站點個數達到55719個,較2020年增長了5%;地點觀測業務的站點個數為10955個,同比增長了2.88%。
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是世界氣象衛星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等作出了重要貢獻。經過50余年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風云一號至風云四號兩代四型共計19顆風云衛星,實現了中國氣象服務衛星從無到有、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的歷史跨越。作為中國第三代低軌氣象衛星系統中的低軌氣象衛星綜合觀測系統,風云五號衛星將在風云三號衛星的基礎上,大幅提升對大氣溫濕廓線、降水、風場、云和輻射、氣溶膠和大氣成分等探測的精度和穩定性,滿足氣候觀測的高精度要求,同時提高對氣象及其衍生災害的應急監測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氣象局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工作方案》明確了未來5年氣象科技創新目標:到2025年,智慧氣象行業科技研發人員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進一步提高。《工作方案》確定了加強重大天氣氣候機理研究、研發下一代數值預報模式、研發第二代再分析系統、推進氣象觀測裝備技術研發、強化氣象衛星遙感應用、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氣象融合應用、推進智慧氣象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等7項重點任務。
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政策背景下,也為氣象數據釋放高價值潛能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從機遇層面來看,氣象數據規模化的供需關系,極高的使用價值,造就了氣象數據在流通上是具有活力的要素;氣象指標、作物生長模擬、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的業務平臺,正逐步成為氣象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農業防災減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氣象服務行業報告根據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行業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氣象服務行業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氣象服務行業也是業內第一份對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以及行業重點企業進行全面系統分析的重量級報告。更多氣象服務市場前景與現狀消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氣象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氣象服務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氣象服務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
查看詳情
無人值守零售終端是零售業的新物種之一,它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重塑了“人、貨、場”的關系。盡管無人零售不能代...
今年前9個月,江蘇全省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1.06億筆2.27萬億元,消費金額全國第一;新增數字人民幣受理商戶109萬個,線...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期,要求圍繞有效需求擴大有效投資,優化供給...
視覺檢測設備的優點應該是眾所周知的。非接觸式測量不會對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造成任何損害;只要肉眼可以識別的缺陷都可...
目前我國市場消防產品主要分為四類:自動滅火系統、報警設備、建筑防火和消防裝備。而其中滅火器是人們平時最常見且最...
伴隨著光熱行業掀起新一輪發展熱潮,與其黃金搭檔的熔鹽儲能也開始爆發式增長。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推進的53個光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