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一般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產業活動,由這樣一些產業活動形成的經濟集合均被視為現代海洋經濟范疇。
海洋經濟,一般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產業活動,由這樣一些產業活動形成的經濟集合均被視為現代海洋經濟范疇。主要包括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等。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海洋經濟以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主要表現為:活動范圍多方向擴展,經濟總量迅速增加,增長速度快于全國國民經濟增長及一直處于領跑地位的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的增長,海洋產業發展速度快于行業整體產業的發展。這樣的趨勢和特點是帶有普遍性的,同期,世界海洋經濟發展步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在眾多沿海國家和地區,海洋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目前全球海洋治理體系的議題涵蓋海洋環境、氣候變化、資源與生態、藍色經濟、發展與安全等諸多領域且相互交織。特別是近幾年“藍色經濟”成為全球新熱點,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制定專項計劃促進藍色經濟發展。海洋經濟“引擎”作用不斷增強,海洋生產總值從2001到2018年平均每6年翻一番。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保持穩定,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10多年保持在9%以上。
數據顯示,海洋經濟規模和效益顯著提升。2021年,海洋經濟規模再上新臺階,2021年海洋生產總值將近9萬億元大關,比2020年增長7.6%。2016年-2021年沿海地區人均海洋生產總值不斷攀升,年均增速達4.7%。初步核算,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4628億元,比2021年增長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占比與2021年持平。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3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45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5718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4.6%、36.5%和58.9%。
2022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平穩增長。在國內外紛繁復雜的形勢下,海洋經濟頂住壓力,實現平穩增長。按照《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2022年海洋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為94628億元,比2021年增長1.9%;按現價計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與2021年持平。海洋一、二、三次產業占比為4.6︰36.5︰58.9,第二產業占比較2021年提高1.9個百分點。因受疫情影響,分季度看海洋經濟呈V型起伏態勢,韌性凸顯。一季度海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受東南沿海地區疫情反復延宕影響,海洋產業鏈供應鏈不暢,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海船完工量同比分別下降1.5和4.5個百分點,海洋產業下行明顯;三、四季度海洋產業主要指標穩步回升,全年海洋經濟實現平穩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海洋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細分而言,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最大,為40.7%;緊隨其后的是海洋下游相關產業,增加值為206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2%;海洋公共管理服務增加值完成15902億元,增長了3.5%;海洋上游相關產業增加值是13560億元,同比增速為2.4%;海洋科研教育所占比例最小,增加值完成5950億元,增長3.6%。
2022年,15個海洋產業增加值38542億元,比2021年下降0.5%。海洋傳統產業中,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實現平穩發展;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海洋礦業均實現了5%以上的較快發展。海洋電力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海洋旅游業下降幅度較大。
國務院發布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給出定義:海洋經濟是開發利用海洋的各類產業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2023年11月9日,《2023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海洋生產總值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9%,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海洋漁民人均純收入達3.2萬元。
在國民經濟穩增長背景下,中研普華預計2023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速約5.1%,海洋經濟繼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將繼續擴大,預計跟隨GDP增速回升,由于2023年是十四五規劃期的較強發展年,根據趨勢線性回歸測算,2023年海洋經濟生產總值達到98602億元,增速約達4.2%;2024年海洋經濟對沿海地區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持續增強。總體來說,海洋經濟技術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將逐漸取代資源投入增長模式,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亦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活力,不斷提升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增長動力。
海洋經濟是典型的開放型經濟,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海洋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就業創造了廣闊空間。2021年進入“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印發《“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明確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特色海洋強國。11個沿海省(市、自治區)和部分沿海城市先后印發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劃。為促進涉海相關行業發展,相繼出臺了《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等。2022年,雖然疫情影響、國際地緣政治緊張等不確定性因素仍在持續,但海洋經濟持續恢復和向好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支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
在“海洋強國”“陸海統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和規劃的指引下,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平穩,結構性轉變、創新驅動、綠色效率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海洋經濟規模總量不斷取得新突破。但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均衡、海洋經濟關聯不協調、海洋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海洋經濟潛力挖掘不顯著等諸多難題,仍面臨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海洋經濟產出效率不高、海洋經濟與海洋資源家底不清、海洋經濟內生動力不足、抵抗外部沖擊能力較弱等突出問題。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海洋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海洋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海洋經濟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海洋經濟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海洋經濟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
查看詳情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玻璃纖維成為建筑、交通、電子、電氣、化工、冶金、環境保護、國防等行業必不可少的...
中國水果產業品類多、總量大,水果已經成為中國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農業種植產業,果園總面積和水果總產量常年穩...
煤焦油深加工過程是現代煤化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煤綜合循環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煤焦油深加工過程得到的化學品是合...
中國嬰幼兒洗護用品行業嬰兒洗護用品就嬰兒日常護理必備的用品,包括淋浴液、潤膚露、按摩油、痱子粉、乳液等。因為嬰...
生豬屠宰是連接養殖和消費的重要環節,把好生豬屠宰的質量安全關,有利于提高生豬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
原料藥是制劑中的有效成分,在產業鏈上處于核心環節,堪稱醫藥工業的“芯片”,在醫藥行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自20世...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