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在技術層面,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在技術層面,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不等于虛擬經濟,關于數字經濟的通俗說法是“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發展數字經濟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實現產業智能化。
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絡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人類處理大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為落后國家后來居上實現超越性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數字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工業4.0或后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征,是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的核心要素。正是得益于數字經濟提供的歷史機遇,使中國得以在許多領域實現超越性發展。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快、輻射范圍廣、影響程度深,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發展數字經濟之所以會在全球形成廣泛共識,是因為當前社會經濟生活的生產要素發生了巨大改變,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且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數字經濟則成為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并形成新動能,重塑經濟發展結構和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
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現狀分析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型態,是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為載體,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與融合來驅動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和生產效率的提升。?
數字經濟的本質在于信息化。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等生產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具體說來,信息化包括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內容。信息產業化與產業信息化,即信息的生產和應用兩大方面是其中的關鍵。信息生產要求發展一系列高 新信息技術及產業,既涉及微電子產品、通信器材和設施、計算機軟硬件、網絡設備的制造等領域,又涉及信息和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等領域;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上。
2021年7月13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2020年,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已達39.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3.3萬億元,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提升至38.6%。國家數字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
2022年7月30日,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成果發布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會上,《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2)——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正式發布。2021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達16251.9億元,占GDP比重達40.4%,比重位列全國第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8918.1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54.87%。近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新設企業年均增加1萬家,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以上企業8000多家,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19%。數字經濟大型企業數量逐年增多,收入千億級企業由2018年的2家增長到2021年的5家;百億級企業由2018年的39家增長到2021年的58家。?
2023年5月2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0萬億,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超過四成。此外,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45個國家級集群產值超20萬億元,占GDP比重近兩成。?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測算,2023年1-3季度,北京市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萬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8.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4.3%,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6%,占GDP的25.9%,提高1.2個百分點。出行、醫療、政務數字化等加快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數字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中國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50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41.5%,位居世界第二位。數據已成為第五大生產要素。
“數據資產,作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新興資產類型,正日益成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財政部資產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數據資產仍面臨高質量供給明顯不足、合規化使用路徑不清晰、應用賦能增值不充分等難點,亟需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通過出臺指導性文件對數據資產管理進行引導規范。
數字經濟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型經濟形態,正成為全球產業發展與變革的重要引擎。1月9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以下簡稱《白皮書》),分析全球數字經濟戰略布局新趨勢,數實融合落地方向。
當前各國均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現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大力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各國激活新應用、拓展新業態的重要基礎,由于不同類型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階段存在差異,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程度不同,相應政策推進力度和重點也不盡相同。
《白皮書》顯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布局領先的國家正在進入政策升級發力期。如中國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先后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文件中提出加快拓展5G網絡覆蓋范圍、全面部署千兆光纖網絡、持續推進骨干網演進擴容和服務能力升級等目標。
隨著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數字化轉型支出保持快速增長,全球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入發展新藍海。需要把握數字技術融入經濟社會民生各領域全過程的重要趨勢,如構建“鏈接+算力+能力”的服務體系,滿足制造、能源、農業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需求,打造安全可靠、性能穩定、服務可視的5G專網,拓展覆蓋不同垂直領域的行業平臺及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傳統產業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數字經濟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數字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數字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數字經濟研究報告對數字經濟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數字經濟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
查看詳情
跑腿,指為人奔走做雜事、勞動雙腳、奔波等。現在也有很多通過跑腿衍生出來的職業。當消費者不便出門或希望節約時間時...
近年來各項法律法規也從法律層面確立了生物制品需要經過細胞質量安全控制、評估和檢測的要求。根據《藥品管理法》《藥...
我國混凝土產業雖然體量很大,但大多數企業規模過小,總體上仍以中小企業為主。行業集中度低、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激...
麻醉用藥是醫院治療必不可缺的醫藥產品,為更好地規范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國家及相關主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金融科技的進步,金融機構對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不斷增加,這為金融外包行業提供了巨大的...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周邊生活環境設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購物體驗中,人們更多地關注購...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