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雙碳”目標與數字經濟浪潮的雙重驅動下,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正加速從傳統資源型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依托“銅、鎢、稀土”三大核心產業集群,2025年江西省有色金屬產業規模預計突破8500億元,占全國比重提升至8.7%,形成“一核兩翼”產業布局。
一、產業現狀: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與結構性矛盾并存
1.1 產業規模:從“資源輸出”到“材料革命”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江西省已形成“銅、鎢、稀土”三大核心產業集群,2025年規上企業營收達8500億元,占全國有色金屬行業比重提升至8.7%。其中,銅產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鷹潭“世界銅都”貢獻全國64%的銅材產量;贛州“中國稀金谷”成為全球最大的中重稀土供應基地,鎢產業產能占全國45%。然而,產業鏈“兩頭在外”現象突出:原生礦產開采貢獻超60%產值,而精深加工產品僅占28%,高端合金材料、半導體靶材等高附加值領域國產化率不足15%。
1.2 區域布局:從“單點突破”到“集群共振”
江西省有色金屬產業呈現“一核兩翼”空間布局:
鷹潭核心區:依托江銅集團、江西銅博科技等龍頭企業,形成從礦山開采到銅箔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2025年,鷹潭銅加工材產量突破500萬噸,高精度銅箔產能占全國30%,直供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新能源企業。
贛州-吉安雙翼:贛州以中國稀土集團為龍頭,聚焦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研發,2025年產量達12萬噸,占全國40%;吉安則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為特色,年處理廢舊有色金屬超20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率提升至65%。
1.3 技術迭代:從“粗放開采”到“綠色智造”
江西省有色金屬企業加速技術突破,推動綠色智造:
智能采選:江銅集團德興銅礦引入無人駕駛礦用卡車、智能鉆機等設備,采礦效率提升30%,選礦回收率提高7個百分點,年增效超2億元。
綠色冶煉:贛州稀土集團建成國內首個稀土產業碳管理平臺,實現全流程碳排放可視化,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8%。
高端材料:江西銅博科技研發的6μm超薄鋰電銅箔,良品率提升至95%,成本較進口產品低15%,打破日本古河電工技術壟斷;廈門鎢業超細晶硬質合金刀具市占率達25%,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替代瑞典山特維克、美國肯納等進口產品。
二、政策環境:頂層設計與精準扶持并重
2.1 戰略規劃:萬億級目標與集群化布局
《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30年,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將實現產值翻番,邁向萬億級產業集群。規劃以“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為核心,重點發展鋰電銅箔、稀土永磁、高純金屬靶材等高端材料,構建“城市礦產+再生資源”雙循環體系,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2.2 資金支持:專項資金與金融創新并舉
江西省政府設立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025-2030年期間每年投入不低于50億元,重點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數字化轉型和高端材料研發。同時,推出“有色金屬貸”等專項金融產品,企業融資成本降低2-3個百分點。
2.3 標準體系:從地方標準到國家強制標準
江西省主導制定多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建成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大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同源”行業數字變革創新。通過構建“江西省有色金屬”產業標準體系,推動地方標準升級為醫用標準國家強制標準,補充完善種苗標準、產品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基礎或通用標準。
三、市場需求:新能源革命催生需求裂變
3.1 新能源材料:動力電池與氫能產業的雙重驅動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年均增速25%背景下,鋰、鈷、鎳等戰略金屬需求將持續井噴。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預測,至2030年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用銅量將達45萬噸/年,稀土永磁材料市場規模突破800億元。稀土儲氫材料在氫燃料電池中的滲透率提升至30%,支撐江西成為全國氫能產業重要基地。
3.2 高端合金材料:國產替代與新興應用場景的雙重突破
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超薄鋰電銅箔等高端材料成為研發重點。中國稀土集團、江西銅博科技等企業通過技術突破,打破國際壟斷,提升產品附加值。例如,江西銅博科技研發的6μm超薄鋰電銅箔,良品率提升至95%,成本較進口產品低15%,打破日本古河電工技術壟斷。
3.3 再生資源利用:循環經濟與雙碳政策的雙重驅動
江西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比提升至35%,吉安再生資源產業園年處理廢舊有色金屬超20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率達65%。通過推廣再生有色金屬冶煉,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率,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正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
四、技術創新:5G+工業互聯網重構競爭壁壘
4.1 智能礦山:AIoT技術賦能全流程數字化
江銅集團德興銅礦部署5G+AI視覺檢測系統,實現礦石品位實時識別,選礦回收率提升至92%;贛州稀土集團引入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虛擬冶煉工廠,設備故障預測準確率達95%,年減少停機損失超5億元。
4.2 綠色冶煉:低碳技術與清潔能源的雙重突破
江西省推廣氧氣底吹連續煉銅技術、封閉式鎢濕法冶煉先進工藝技術、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綠色高效浸萃一體化新技術等節能減排技術,降低能耗與排放。到2030年,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使用清潔能源占比將顯著提升,行業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實現重要進展。
4.3 高端材料研發: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江西省聯合中科院、中南大學等組建國家級實驗室,突破高端合金材料“卡脖子”技術。例如,中國稀土集團與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啟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體”攻關計劃,推動稀土永磁材料向高端電機、機器人關節等領域滲透。
五、未來展望:萬億級市場的戰略路徑
5.1 綠色化轉型:構建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體系
江西省有色金屬企業加速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體系,贛州稀土集團碳足跡追溯系統覆蓋90%的產品,出口產品通過歐盟CBAM認證。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到2030年,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將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
5.2 智能化升級:打造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江西省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打造10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數字賦能企業轉型升級,鼓勵行業龍頭示范帶動中小企業加快轉型,推進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
5.3 高端化突破:培育百億級細分領域
江西省將重點發展鋰電銅箔、稀土永磁、高純金屬靶材等高端材料,到2030年形成3個百億級細分領域。通過提升銅加工材深加工率、推動稀土永磁材料向高端應用領域滲透、建設亞洲最大數控刀具生產基地等措施,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將顯著提升產業附加值。
六、風險與對策:應對挑戰與把握機遇
6.1 風險預警:資源安全、技術封鎖與環保合規
資源安全風險:全球礦產資源爭奪加劇,需建立“海外資源基地+國內戰略儲備”雙保險。
技術封鎖風險:高端材料領域面臨西方“技術脫鉤”,應加速組建創新聯合體。
環保合規風險:需投入超500億元完成歷史遺留礦山治理,建議發行專項綠色債券,并探索“生態修復+光伏發電”綜合開發模式。
6.2 對策建議:聚焦“技術突圍、數字賦能、綠色轉型”
技術突圍:將研發強度從1.2%提升至3%,重點突破半導體靶材、高溫合金等“禁運清單”產品。
數字賦能:用3年時間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打造10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綠色轉型: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體系,爭取2028年前納入歐盟CBAM豁免清單。
......
欲了解更多關于有色金屬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