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全球氣候治理與能源轉型的雙重驅動下,中國中央空調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的深刻轉型。作為建筑環境調控的核心設備,中央空調系統不僅承載著室內舒適度保障的基礎功能,更成為綠色建筑、智能制造、數據中心等新興產業的關鍵基礎設施。
二、中央空調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技術驅動的產業升級
能效革命加速推進
在“雙碳”目標約束下,行業技術迭代呈現明顯低碳化特征。磁懸浮離心機、光伏直驅系統等高效設備滲透率持續提升,通過變頻控制、熱回收技術實現能源梯級利用。以美的集團推出的間接蒸發冷卻技術為例,其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使PUE值顯著降低,標志著工業制冷領域能效標準的突破。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2030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分析
智能化重塑產品形態
物聯網與AI技術的融合催生“空間氣候管家”新物種。海爾智家推出的全屋空氣生態方案,通過AI算法實現分室精準控溫,聯動新風、照明系統形成環境自適應網絡。智能控制系統不僅提升用戶體驗,更通過故障預判、遠程運維等功能重構服務價值鏈。
環保制冷劑替代加速
全球環保法規趨嚴推動制冷劑迭代。格力電器研發的R290環保冷媒壓縮機實現GWP值趨近于零,突破外資技術壟斷。政策層面,多地出臺綠色建筑標準,明確新建住宅須配備集成熱泵+熱回收功能的智能空調系統,加速淘汰高GWP值產品。
(二)市場需求的結構性分化
商業地產剛需持續釋放
粵港澳大灣區年新增商業建筑面積龐大,直接拉動大型離心機、螺桿機等商用設備需求。軌道交通、醫院等公共建筑領域,集成空氣凈化、消毒功能的醫用級中央空調成為標配,推動產品功能向健康化延伸。
住宅市場消費升級凸顯
精裝房政策推動家用中央空調滲透率大幅提升,變頻多聯機在零售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消費者需求從單一溫控向全屋空氣管理升級,具備自清潔、靜音、新風功能的高端機型銷量增長顯著。
工業制冷需求爆發式增長
數據中心、生物醫藥、半導體制造等高精尖產業對精密溫控環境提出嚴苛要求。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通過“硬件+服務”模式切入市場,其推出的液冷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通過智能溫控算法實現能耗動態優化,重構工業制冷競爭格局。
三、中央空調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
(一)市場規模的二元化特征
國內市場呈現“內銷承壓、外銷高增”的分化態勢。受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內銷市場價格競爭激烈,但以舊換新補貼與高能效產品專項補貼疊加,刺激換新需求釋放。外銷市場則受益于東南亞基建熱潮與歐美極端天氣,工業制冷設備與家用多聯機出口保持雙位數增長。
(二)競爭格局的多極化演變
國產品牌技術突圍
格力、美的、海爾等頭部企業通過核心零部件自研構建技術壁壘。格力磁懸浮離心機打破外資壟斷,美的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實現PUE值突破,海爾智家全屋空氣解決方案形成差異化優勢。本土品牌在中高端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
外資品牌渠道下沉
日立、大金等外資企業通過“Proshop”體驗店覆蓋縣級市場,推出針對別墅群體的“水墅適”系列,在特定細分領域保持競爭力。歐系品牌聚焦工業制冷,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跨界玩家重塑生態
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依托物聯網平臺優勢,推出千元級入門風管機,通過生態鏈企業快速滲透市場。其“硬件+服務”模式挑戰傳統銷售邏輯,推動行業向訂閱制服務轉型。
四、投資建議
(一)技術賽道選擇
能效升級領域:重點關注磁懸浮軸承、光伏直驅系統等高效設備研發,布局具備BIM設計能力的系統集成商。
智能物聯領域:投資搭載AI預判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統,關注具備自學習能力的環境自適應算法開發。
服務增值領域: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碳資產管理等新興服務模式,構建“產品+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二)區域市場布局
國內市場:深耕華東、華北等經濟活躍區域,抓住商業地產節能改造機遇;拓展華南、華中制造業升級需求,提供工業制冷定制化方案。
國際市場:借助“一帶一路”政策紅利,在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建立本地化生產基地,規避貿易壁壘;針對歐洲市場推出高能效熱泵產品,滿足碳關稅要求。
五、風險預警與應對策略
(一)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波動較大,可能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建議通過簽訂長期采購協議、布局上游原材料產業、優化庫存管理等方式平滑成本壓力,同時加強供應鏈數字化改造提升響應速度。
(二)技術迭代風險
變頻控制芯片國產化率不足,存在供應鏈安全隱患。企業需建立政策跟蹤機制,提前布局低GWP制冷劑、磁懸浮軸承等前沿技術,通過產學研合作加速技術轉化。
(三)市場競爭風險
部分城市設置本土品牌采購比例門檻,影響市場公平競爭。企業應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構建知識產權壁壘;通過海外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全球資源,提升國際化運營水平。
六、中央空調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一)綠色低碳深化
從單一設備能效提升轉向能源系統整合,集成空調將通過熱泵技術解決北方冬季采暖效率問題,利用余熱回收系統實現能源循環利用。政策層面,綠色建筑標準將強制要求新建建筑配備可再生能源系統,推動行業向零碳目標演進。
(二)智能化普及
AI與物聯網技術將推動中央空調向“空間氣候管家”演進。設備不僅能自動調節溫濕度,還能聯動新風、照明、安防系統,根據用戶行為與外部環境動態優化室內環境。企業競爭焦點將從硬件性能轉向服務能力,通過數據驅動的運維平臺提供能耗分析、設備健康診斷等增值服務。
(三)服務化轉型加速
從一次性設備銷售向“產品+服務”模式轉型,提供售前咨詢、定制化設計、智能運維等增值服務。企業通過與房地產商、物業公司合作,拓展后市場服務空間;推出“能效托管”服務,承諾客戶在一定周期內降低能耗成本,超出部分由企業承擔,以此綁定客戶忠誠度。
中國中央空調行業正處于技術突破與市場重構的歷史交匯點。政策紅利、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升級為企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綠色化、智能化與服務化的趨勢則對企業的創新能力與戰略定力提出更高要求。唯有精準把握行業脈搏、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深化服務轉型的企業,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引領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如需獲取完整版報告及定制化戰略規劃方案,請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