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三甲醫院高年資神經科醫生,聽慣患者和家屬抱怨看病貴,看病難,也目睹個別患者因病返貧,甚至無力治療等死的悲劇。我所有直系親屬無一例外都因病先后住過院,意味著我也是資深患者家屬。所以對“貴,難”,有自己的體驗和看法。
先搬出肯定要被拍磚的結論:當今,如果不是非常的疑難危重病,如果不是社會最底層,如果不是萬眾去協和,那么即使相對收入而言,在中國,看病不貴,也不難。但未來怎樣并不確定。
為什么說多數情況下看病并不昂貴呢?
以本人為例,前面說過我自己是資深患者家屬,資深到什么程度呢?近十五年,我父母,岳父母,兄妹,太太,孩子因為外傷,腫瘤,膽結石,膽囊息肉,疝氣,白內障,子宮肌瘤,腦梗塞,剖宮產,保胎,肺炎,重癥腹瀉等疾病(說好聽點兒叫經歷豐富,說難聽些倒霉催的),先后在帝都三甲,省市三甲,地市醫院,正規民營醫院住院治療。
涉及的內科,外科,骨科,婦科,產科,兒科,神經內科,腫瘤科,眼科等等,花費自然不菲。可是講真,說話要公平,我的家庭收入在省內中等偏上,但如果看病真的很昂貴,或沒有醫保的支撐,那么面對這么多家人,這么多疾病,早就破產了,還有心情在這里刷知乎?說完了自己說別人,客觀的講,我作為日常遇到很多疑難危重病的神經科醫生,每天都能聽到對醫生醫院的抱怨,但真正因病破產的患者,其實百千不足一。所以我認為多數情況下看病并不貴。
為什么說看病不難?
幾乎所有人到帝都或省會的三甲醫院,會感覺方向迷失,擁擠不堪,排隊漫長,態度惡劣,心情不爽。然而無論體驗多么糟糕,事實擺在那里,提前做好掛號功課,早去一會兒,有些耐心,最多找找黃牛(支持打擊黃牛,提高醫生診費),多數患者在數日內甚至就診當天,都能見到自己心儀的專家。至于這樣的就診效率怎樣,診金是否昂貴,有興趣的讀者何不在知乎,百度,甚至網易上查詢下國外就診的經歷,就會有所體會。在國外看過病的讀者,體會將更加深刻。
所以多數情況下,看病也不難,至少不是很難,只是在擁擠吵鬧的環境中,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談不上體驗愉快。
其實只要仔細思考就知道,畢竟,很多人會專程從國外飛回來做手術,種牙的,如果國內真的看病貴,看病難,他們是瘋了嗎?也有人可能會舉例說你看國內也有很多人到國外體檢,治病。可是,出國看病的這群人總體家庭收入很高,對醫療質量和體驗更敏感,而不是對價格更敏感。他們出國為治病而非省錢。
還有抱怨在協和,301看病難,還要負擔旅差費的,說明看病貴。可是你看美帝政府醫療投入巨大,人口也只有天朝兩成,同樣不可能每個患者都去梅奧,克利夫蘭,麻總就診的,更不可能去負擔家屬差旅費。
既想享受最好的資源,還不想付出金錢代價,還要抱怨看病難,那么這個問題恐怕是無解的。
那么什么時候看病貴,看病難?
疑難危重病會很貴,很難。
底層的貧民會很貴,很難。
前面提到我一位家人惡性腫瘤,帝都先后診治十年,家中即使不算治療費用,搭上的旅費,住宿,陪護費,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花銷。雖然有醫保托底,也還是對家庭命運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
譬如十年前曾計劃在帝都購房,但后來要優先看病所以錯失投資良機。
又譬如我在帝都,目睹一位重癥腦炎患者,16歲花季,在最好的神經科ICU三個月,家中花費150萬(近十年前,僅醫療費用),最后不治。
再譬如我科的一位極危重的患者,家中賣了一套房子,成功的保住了一條命。
所以說遇到這一類病,肯定貴,難。
我曾收治一位50歲農家婦女,格林巴利,唿吸機支持七天,花費三萬,估計家中再有三五萬就堅持過最危險的時刻了,但家人就是沒有這筆錢,于是選擇放棄。我終生無法忘記當時患者絕望的眼神。
所以說社會最底層,肯定貴,難。
那么對上述兩類人群該怎么辦?
主流的意見是政府應該負責。可是政府真的有能力全部負責嗎?自己想一想!這個問題象三體一樣,古今中外所有大國幾乎都是無解的!!!最高效廉潔的政府,選擇也有限:
不想看病貴,要么高稅收,高福利,養懶人多(坐標,英國,從搖籃到墳墓的醫療體系快崩潰了);要么低質量醫療,任誰都只給維生素與青霉素(坐標,朝鮮,不解釋)。
不想看病難,要么壓榨好醫生,每天看二百個號,直到累死他們為止(當今,天朝);要么增加低水平醫療,大批赤腳醫生(七十年代,天朝)。客觀來講,國內的醫療體系無論在費用上,效率上,已經是一大奇跡了。
目前的現狀是:大家都在抱怨,卻鮮有人愿意去理解現象背后的原因,去努力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譬如無數人在抱怨等候三小時,看病三分鐘!似乎很少人思考,怎樣才能既讓醫生與每個患者都交流半小時,還能保證自己當天就能看上病!
譬如無數人在抱怨為什么看病報銷比例太低!似乎很少人思考,怎樣才能既讓民眾看病免費,還能保證不增加稅負,醫保不穿底!
譬如無數人指責醫院沒有錢就見死不救!似乎很少人思考,怎樣才能讓醫院醫生既勇于擔責,還不需要擔心最后需要自己出力還出錢。
譬如無數人指責醫生態度冷漠!似乎很少人思考,7×24+職業風險+評價負面+職業倦怠,單純的指責更有助于解決問題還是會更加劇醫生的冷漠?
譬如無數人痛斥紅包回扣!似乎很少人思考,巨大的前期投入,微薄的陽光收入,消退的職業光環,惡劣的行醫環境,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違背經濟規律換取民眾滿意的做法能否長期維持,這種環境下換了自己是否能如圣賢初心不變?
在目前的現狀下,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看病貴的風險?
最有效與最無恥的方法是看完病后去鬧,天朝常常是按鬧分配的。只是法律,ZF,社會都逐漸意識到醫鬧的巨大危害,行不通的風險越來越大。但仍然非常適合沒有任何道德底線的患者。
最優秀與最合理的方法是保持相對健康的生活習慣,努力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參加基本醫保,購買健康險,尊重與認識醫生朋友。或許是避免看病貴與難的最佳方式。非常適合正常心態的社會大眾。
如果自己非常不幸罹患不治之癥怎么辦?當然令人同情,但寫文字的我與讀文字的你,誰會不死?就我自己而言,走到生命盡頭時,更愿意在愛人臂膀的懷抱中節儉安靜,而不是在ICU管路的環繞中奢侈痛苦的離開這個世界!記得一個數字說:國人60%的醫療支出在人生最后一年。
題外:很多病有錢也看不好,所以很多問題不是有錢就可以,要改變觀念!醫生與金錢也常常無法拯救人生,想要獲得幸福感,信仰很重要!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