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前夕,據大數據顯示,今年醫學專業相關搜索量同比上漲164%,這預示著醫學教育行業前景廣闊。醫學教育是指按著社會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醫藥衛生人才的教育活動。一般多指大學水平的醫學院校教育。
2020醫學教育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前進規模分析
2020高考前夕,據大數據顯示,今年醫學專業相關搜索量同比上漲164%,這預示著醫學教育行業前景廣闊。醫學教育是指按著社會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醫藥衛生人才的教育活動。一般多指大學水平的醫學院校教育。人類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建立了醫學,為了把長期積累起來的醫療經驗傳給下一代,便產生了醫學教育。醫學教育起初是以師帶徒的形式,隨著知識量的擴大和對醫務人員需要量的增加,學校形式的醫學教育便應運而生。中國早在公元 443年劉宋王朝已設立了官方的醫學教育機構;公元9世紀,意大利薩列諾醫學校開始聞名于世。
醫學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醫學分為傳統醫學、基于"生物-醫學模式"近代發展起來的西醫,20世紀西醫又發展到"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或綜合醫學模式,后基因組時代系統生物學的興起,形成了系統醫學在全球的迅速發展,成為繼傳統醫學、西醫學之后中、西醫學匯通的未來醫學。
醫學專業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實驗診斷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同時比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畢業后能夠從事臨床各科醫學檢驗、醫學檢驗教學與科研工作。
從就業形式來看,醫學類的就業情況依然是最好的,對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教育部公布了44所直屬高校本專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的有關情況,各高校總體一次就業率達到82%。
從中可以直觀看出,醫學類學生的就業率,依然有所保障,但雖然在就業率高的同時,醫學類學生對未來自己職業的認同度卻在下降。據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醫學生對醫療行業的職業認同感從兩年前的38.5%的不滿意上升到58.4%,仍有半數醫學生對就業前景信心不足;在報酬方面,近30%的醫學生理想年薪期望值在"20萬以上";在工作環境的選擇上,愿意畢業后去基層工作2年的醫學生比例從93.5%下降到57.3%。
未來醫學教育行業發展前景規模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許多新技術、新材科和新藥(包括基因重組生物因子等)將有力地推進了臨床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已經從生物學模式發展到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初級醫療保健,即使全國人民得到良好的第一線醫療服務的全科醫學也在悄然興起。
跨入21世紀,隨著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以及基因工程、分子克隆和基因芯片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和完善,同時也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和蛋白質組計劃的啟動以及人們對自身保健意識的提高及對生活水平需求的日益增長,現代醫學模式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同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療需求的變化,醫療質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費用控制、服務態度等多方面,成為醫務人員素質、技術服務水平、設施環境條件、醫療費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現代化醫院的質量管理是突破單純醫療技術和生物醫學效應的質控,而成為與經營管理、科技管理、醫療業務管理有機結合的全方位質量管理,從而使質量管理提高到醫院發展戰略。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歐洲出現了終身教育的思想,認為教育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地學習的過程。在這種思潮的啟發下,國際上醫學教育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一個醫生接受醫學教育也是一個終身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基本醫學教育,即醫學院校教育,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的是基礎教育;畢業后教育,醫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以后,在所學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接受專業化培訓,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朝著某一專業方向深化;繼續醫學教育,是在完成畢業后教育以后,為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繼續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終身過程。這三個性質不同的教育階段應緊密地銜接,形成連續統一的醫學教育過程。
中國的醫學教育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世紀以后,西方醫學傳入中國,外國教會在各地陸續辦起醫院,進而招收學徒,創辦醫學校,西方新醫學教育引入中國。1866年美國教會在廣州創辦了博濟醫學校,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開設醫學館,繼之,1903年在北京京師大學堂內增設醫學館。這以后全國各地建立許多醫學院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基本上確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進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結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層次的醫學教育體系(見表中國醫學教育形式和層次一覽表)。在發展現代醫學教育的同時,又奠定了中醫藥教育基礎,發展了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醫學教育。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醫學教育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中國高等教育行業規模
《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比上年增長1.13萬所至53.01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比上年增加660.62萬人至2.82億人。其中,專任教師1732.03萬人,比上年增加59.18萬人,增長3.54%。
在高等教育方面,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長0.94%。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職(專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
。“十三五”期間,將優化高等教育宏觀布局結構。將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繼續實施“985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繼續實施“211工程”和特色重點學科項目。
按照國民經濟布局和城鎮化體系建設要求,完善中央部屬高等學校和重點建設高等學校的戰略布局,加強區域高等教育中心建設,形成與國家生產力布局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銜接的高等學校布局結構。推進高等學校有特色、高水平發展。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為高等學校創造開放、公平、有序競爭的發展環境,使各類高等教育都能涌現出一批有特色的一流學校。
高等醫學教育結構狀況
圖表:2016年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結構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
中研普華研究院醫學教育行業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醫學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組織工程企業、學術科研單位、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必備參考工具。未來醫學教育行業將如何發展?請關注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0-2025年中國醫學教育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5年中國核醫學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光電子器件是光電子技術的關鍵和核心部件,是現代光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前沿研究領域,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
美國將于11月4日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將如何繼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將取決于大選結果。《巴黎協定》在2016年114...
將馬術納入中小學體育課新疆阿勒泰市萬名中小學生迎來了本學期“馬術培訓”第一課。在一處戶外場地上,來自市二中的44...
動力煤價格持續上漲動力煤11月03日最新價格614.00元/噸,最近60天上漲10.48%。上周,動力煤價格再現漲勢,秦港動力6...
十四五明確房住不炒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并舉、因城施策,...
將馬術納入中小學體育課新疆阿勒泰市萬名中小學生迎來了本學期“馬術培訓”第一課。在一處戶外場地上,來自市二中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