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市場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強勢增長。其中,9月充電電量同比增長18.2%,而最大增幅則出現在12月,同比增長高達27.8%。從去年全年看,用戶平均單次充電電量為24度,用戶平均單次充電金額為32.47元。
去年下半年,隨著疫情逐漸穩定,用戶充電需求大幅增長,去年12月單月充電量同比增長高達27.8%。去年全年,北京新能源車主平均單次充電金額為32.47元。
e充網數據顯示,充電樁市場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強勢增長。其中,9月充電電量同比增長18.2%,而最大增幅則出現在12月,同比增長高達27.8%。
從去年全年看,用戶平均單次充電電量為24度,用戶平均單次充電金額為32.47元;在充電時長方面,用戶平均快充時長為1.29小時,平均慢充時長為4.9小時。此外,全市冬季日充電高峰時段基本與夏季相同,均保持在下午4時左右,但市民在冬季的充電次數明顯增加,周均充電次數較夏季增長30%。
2019年電動汽車的公共充電樁數量躍升60%,是過去三年來最大增幅,并超過了電動汽車本身的銷量增幅。具體來說,全球慢充和快充充電樁數量達到86.2萬個,中國占有其中60%份額。
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個的共有8家,分別為:特來電運營15.2萬個、星星充電運營13.0萬個、國家電網運營8.8萬個、云快充運營4.0萬個、依威能源運營2.5萬個、上汽安悅運營1.8萬個、中國普天運營1.4萬個、深圳車電網運營1.3萬個。這8家運營商占總量的90.2%,其余的運營商占總量的9.8%。充電樁行業真正的危險就集中在未來的1年至2年,大量的設備面臨老化失修。因為各家都是自有資產,絕大多數企業不會選擇整合。結果就是沒有導流運營能力的運營商退出,而以物業為單位的微型運營商將成為主流并自主運營充電服務。
今年以來,百度、小米等先后宣布“入圈”新能源汽車,攪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池春水”。新能源汽車的“池子”逐漸擴大,2020年下半年,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指出,2022年底,全市出租車全部完成更換新能源車任務。
而在全國層面,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占比20%,力爭到2035年,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政策的春風、資本的追捧,讓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頭無兩,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一環,公共充電樁的投資和建設,讓人歡喜讓人憂。
當下,公共充電站正在經歷一個發展爆發期,也是裴春松眼中大浪淘沙的過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7月發布的《河南省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若干政策的通知》(簡稱《通知》)中提出,會優化充電設施建設獎補政策,“可能有一些樁企想通過建設公共充電站獲取補貼”。還有一些樁企,為了獲取市場份額,開始打起價格戰。
中國石化宣布,目前全國一共大致有3萬多座加油站,準備利用這樣的網點優勢,開始著手布局充電供能站的業務,并且展開對油電供能站的改造和建設。計劃在幾年的時間內,能夠完成5000座充換電站。
現在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充電樁的需求,可是目前來看,新能源電車的充電模式主要是很分散的分布,沒有集中和固定的位置,造成了供求不平衡的狀態,充電樁的發展應該提上日程。
在2017年,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增速達198.3%;2017年后增速開始緩慢,呈平平無奇的增長態勢。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我國的充電樁數量達到45萬臺,同比增長58.5%;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平均每月新增12306臺公共充電樁。
目前的公共充電樁盈利模式主要是向車主收取一定服務費。而充電樁運營商也有很多家品牌,自然而然的收費標準一定會有所不同,但每個城市還是有收費上限的。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充電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報告》顯示:
一、充電樁行業投資現狀
1、充電樁投資規模分析
圖表:2017-2019年充電樁投資規模(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2、充電樁檢測投資規模分析
圖表:2017-2019年充電樁檢測投資規模(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充電樁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1、充電設施市場規模分析
圖表:2015-2020年2月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單位:萬臺)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2、充電樁市場規模分析
圖表:2017-2019年充電樁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0-2025年中國充電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報告
2019年電動汽車的公共充電樁數量躍升60%,是過去三年來最大增幅,并超過了電動汽車本身的銷量增幅。具體來說,全球慢充和快充充電樁數量達到86.2萬個,中國占有其中60%份額。阻礙新能源汽車普...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當代年輕人對于車的要求已不止于性能,可以說2021年是新能源智能汽車除了是行業的突破口,更是重大的時代機遇。4月19q...
2021上海車展全球首發、全新車型、全新技術,吊足車迷胃口的2021上海車展今天在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大幕!作為2021年全球A...
根據2021年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成年人失眠率高達38.2%,這些人群中9...
北京將推廣1萬輛氫燃料汽車4月7日,《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年~2025年)》(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2...
最近幾年,在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下,“智能家電”的概念開始興起。電信網、互聯網、電視網的三網融合,電視、手機、PADD...
北京已有237家醫院開展安檢為避免危險物品被帶進醫院,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中明確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