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凈值化轉型持續推進。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新發銀行理財產品7103只,其中凈值型產品6660只,數量凈值化率達93.76%。三季度新發產品成立規模4493.63億元,凈值型產品規模達4487.676億元,規模凈值化率達99.87%。其中,固定收益類產9
銀行理財行業市場如何?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周,又有三家上市銀行曬出去年成績單。1月17日,江陰銀行(4.310, 0.24, 5.90%)、廈門銀行(5.900, -0.01, -0.17%)、瑞豐銀行(6.980, 0.08, 1.16%)披露2022年度業績快報,此前,中信銀行(5.060, -0.02, -0.39%)、招商銀行(40.380, -0.30, -0.74%)、無錫銀行(5.820, 0.07, 1.22%)、常熟銀行(7.530, 0.06, 0.80%)、長沙銀行(6.920, 0.03, 0.44%)、平安銀行(15.110, 0.14, 0.94%)、張家港行(4.840, 0.10, 2.11%)等7家銀行也陸續披露了2022年的業績情況。
整體來看,各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同比均實現增長,其中,招商銀行成為股份行中首家資產總額突破10萬億元的銀行。另外,上述銀行的業績表現較為可觀,凈利潤增速大多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凈值化轉型持續推進。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新發銀行理財產品7103只,其中凈值型產品6660只,數量凈值化率達93.76%。三季度新發產品成立規模4493.63億元,凈值型產品規模達4487.676億元,規模凈值化率達99.87%。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仍為發行市場主流,發行數量占全市場的94.49%。從機構類型來看,農村商業銀行發行數量最多,理財子與城商行發行數量旗鼓相當。
在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大勢下,2022年成為綠色主題類理財產品爆發的一年。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受到投資者青睞,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開始積極布局。2022年,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工銀理財、農銀理財發行此類產品共計20只。
盡管上市銀行去年業績表現不俗,銀行板塊近3個月來股價上漲,但仍處于估值低谷。東方財富(22.670, -0.13, -0.57%)數據顯示,截至1月17日收盤,依然有9成的上市銀行市凈率小于1。在多家市場研究機構看來,在良好的業績基本盤下,銀行股估值大幅修復可期。
在新形勢下,2022年,養老理財產品、綠色低碳類理財產品、同業存單和存款類產品開始密集發布。其中,有關個人養老金制度從頂層設計到配套細則密集落地,養老理財迎歷史發展機遇。在理財產品方面,截至目前,養老理財產品數量達到51只,募集規模突破1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2021年末有所上升,如招商銀行,截至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0.96%,同比上升0.05個百分點。在招商銀行2022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招商銀行副行長朱江濤曾表示,招行的資產質量還會保持穩定。對公前三季度的不良生成主要是集中在房地產的行業,占比超過70%。零售端的風險比年初略有上升,主要是受房地產風險上升、疫情的沖擊以及自身收緊風險分類標準這三個因素的影響。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據統計,2022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1.8%,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比上年多增1.36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6%,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2.01萬億元,比上年多增6689億元。
財信證券研報認為,在房地產風險緩釋,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穩增長擴內需等多重因素共振下,市場主體信心有望加快恢復,2023年信貸“開門紅”可期,對應商業銀行業績穩步提升。
2022年隨著各家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基本整改完畢,商業銀行存續規模已降至不足5000億元,多數設有理財公司的銀行已將產品移至理財公司,這也使后者成為該類產品的市場主力,過去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野蠻生長”、高流動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整改完成后,現金管理類產品迎來新紀元。這也意味著,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后續發展將主要面臨三大趨勢:一是該類產品規模將隨風險準備金的增加而穩健增長;二是清算規則從“T+0”調整為“T+1”,僅保留1萬元上限的T+0快贖功能,收益分配也從現金分紅轉為紅利再投資,并新設強贖費用;三是產品收益率顯著縮窄,向貨幣基金靠攏,但在債市調整、理財凈值回撤時,現金類產品將更受投資者青睞。
正是在政策指引下,銀行理財業務得以實現規范可持續發展。2022年12月中旬,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暨理財公司年鑒(2022)》指出,監管政策對理財業務的前進和發展方向起著規范性和引導性的作用。在此環境下,理財公司穩健發展,產品規模穩定增長,凈值化轉型基本完成。
資管新規全面施行以來,截至目前,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穩步增長,凈值化轉型基本完成。業內分析認為,在政策指引及銀行業自身推動下,新規落地以來銀行理財業務實現規范可持續發展,未來將步入行業發展的全新階段,在更公平的資管環境中,投研實力與渠道能力將成為決定理財規模增長的核心因素。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
查看詳情
醫藥電商市場發展態勢如何?疫情期間,互聯網診療成為醫療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委屬委管醫院中...
工信部:2022年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6%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2022年,我國工業“壓艙石”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根據調查,一般工業領域的消防投入占行業建安支出的比例在3%-5%左右。以消防投入占行業建安支出3%的比例保守估計,...
電子認證是確認網絡主體及行為、保障權益、認定法律責任的有效手段,對構建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
國家外匯管理局:2023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影響渠道有望更趨平穩國家外匯管理局:2023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影響渠2...
俄中貿易額很快能達到2500億美元據塔斯社,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月17日表示,預計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每年2500億美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