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物聯網體系中,傳感器的作用尤為顯著,傳感器是農業物聯網中想要獲得實時顯得的終端設備。物聯網依托于傳感器感知到每個物體的情況、行動等數據。
目前,智慧農業中大多數環境參數如溫室內溫度、濕度、CO2濃度、土壤溫度、葉面濕度及光照度等都是通過物理傳感器實時采集,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營養元素傳感器等是目前智慧農業中幾種最常用的傳感器。
溫濕度傳感器:是目前智慧農業中應用范圍最廣的一類傳感器,廣泛用于溫室大棚、土壤、露天環境、植物葉面、糧食及蔬菜水果儲藏等過程中的溫濕度監測。其中空氣溫濕度傳感器用于檢測農業環境中空氣的溫濕度,通常安裝在溫室大棚或畜禽舍中空氣流通的遮陽處。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安裝在作物根部土壤中,安裝時根據作物的不同根系深度情況確定傳感器埋土深度,每大棚或溫室長度通常安裝2-4個不等,用以檢測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土壤溫度、水分含量及變動情況,便于及時和適量澆灌。
光照度傳感器:光照度是指物體被照明面上單位面積得到的光通量。智慧農業中的光照度傳感器普遍采用對弱光也具有較高靈敏度的硅蘭光伏探測器,具有便于安裝、防水性能好、測量范圍寬、傳輸距離遠等特點,尤其適用于農業溫室大棚,用來檢測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強度是否達到作物的最佳生長狀況,以決定是否需要補光或遮陽。
氣體傳感器:目前應用最多的是CO2含量傳感器和NH3含量傳感器。通過檢測溫室、大棚及畜禽舍中的CO2含量,來決定是否需要增施化肥或者是通風換氣。NH3含量傳感器用于檢測畜禽舍環境中的NH3含量,以決定是否需要清除糞便和通風換氣。
營養元素傳感器:一般用于無土栽培環境所調配的營養液中各種營養元素的含量檢測,也可以用于普通溫室、大棚中的土壤營養元素含量檢測,以決定是否需要施肥。
在農業物聯網體系中,傳感器的作用尤為顯著,傳感器是農業物聯網中想要獲得實時顯得的終端設備。物聯網依托于傳感器感知到每個物體的情況、行動等數據。
在果蔬水稻的種植方面,傳感器能夠準確的檢測指定區域內的的溫濕度、土壤溫濕度、CO2濃度、土壤PH值和光照強度等稻田種植環境信息,為水稻、果蔬環境監測系統提供了優良的數據統計和有效的解決辦法。這種長期以來的有效數據有助于相關部門做出一些經驗數據統計,方便以后的種植生產。鑫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出的土壤溫濕度傳感器,運用RFID技術,完成了對土壤溫濕度的實時監測,對水稻種植提供了強有力地監控條件。
在設施園藝方面,可以針對不同的花草、樹木,選用不同的傳感器,分別收集各種不同產業的土壤溫度、濕度、PH值、CO2濃度、雨水量、空氣濕度、氣壓、光照強度等影響作物生長的因素,為日后的設施園藝種環境的精準調控提供了強有力地科學數據。
在畜牧飼養方面,我們通常可以應用不同傳感器來收集畜禽飼養環境參數以及動物的行動特征和健康情況等信息,以便我們長時間觀察和統計哪種環境條件對動物的飼養比較有利。飼養人員可以經過對這些傳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后得到最佳的有利于飼養的參數。
在水產養殖方面,傳感器能夠監測水溫、溶解氧、水的PH值等對水魚類生長環境影響較大的環境參數,并且收集這些參數值。為以后的養殖提供更有利的科學依據。
在糧食儲藏方面,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糧倉內溫度過高有引起火災的可能性,此時制冷機就會啟動來降低糧倉內的溫度。倉庫內濕度較大會有引起糧食發霉的可能性,此時鼓風機就會運轉,使空氣流通來降低環境濕度。總之,這些操作都是為了確保最佳的儲藏環境,以達到最好的保鮮作用。
在冷鏈物流方面,溫度傳感器能夠有效的監測冷藏庫內的溫度,不至于使庫內溫度過高導致食品損壞。
圖表:2020-2022年智慧農業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 ? ? 根據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智慧農業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得知,目前,我國智慧農業依舊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得益于社會環境的支持以及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國智慧農業行業正在不斷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53億元,同比增長8.1%。
“十四五”時期將重點完善農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技術推廣應用,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規劃圍繞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三方面作出部署:
——建強基礎設施。規劃提出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提升農村寬帶網絡水平,推動農業生產加工和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發展智慧農業。規劃提出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數字田園、數字灌區和智慧農牧漁場。
——建設數字鄉村。規劃提出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促進農村教育、醫療、文化與數字化結合,提升鄉村治理和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我國農業的基本現狀是“大國小農”,農業產業發展仍然受限于農業從業人員匱乏、年齡老化、農業用地減少等問題,利用高新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是當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以農業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智慧農業”應運而生。
智慧農業是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跨界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階段。
整體而言,對比全球市場,我國智慧農業起步較晚,農業機械化、作業智能化程度遠低于其他領先國家,依舊處于成長初期,市場空間廣闊。得益于我國全方位政策紅利支持,財政投入不斷增加推動智慧農業市場快速發展,地域之間普及水平有所差異,市場競爭格局分散,但細分市場穩步發展。
目前我國智慧農業的研究及開發已初具規模,標準化技術和應用過程也相對較為成熟,但是由于農業物聯網架構下的智慧農業在我國運行時間比較晚,尚處于以示范項目引導的成長初期。我國在智慧農業領域基本形成一套從國家頂層設計到地方落實執行,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技術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的完整政策體系,引導上下聯動、多方參與、協同合作促進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智慧農業是解決我國人口與土地矛盾的重要路徑,根據國家戰略規劃,我國2025年農業數字經濟占農業增加值比例要從2021年的7.3%達到15%,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進展,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財政投入不斷增加推進行業快速發展,市場空間廣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智慧農業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十四五”規劃時處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在這個變局中,世界經濟中...
查看詳情
一、高爾夫用品行業市場規模1.行業發展概況目前,我國高爾夫運動行業的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大眾化,青少年參加高爾夫...
一、高爾夫球場建設歷程早在197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廖承志在接見日本客人時就提出,可以考慮建設高爾夫...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廣泛應用,信息化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物聯網、智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
一、封閉型俱樂部或球會 封閉型俱樂部或球會主要包含純會員制球會和私人球會。純會員制球會:中國目前有90%的球會是...
從國外的發展經驗看,商業化運作都是體育賽事的必然發展路徑,體育賽事作為具有觀賞價值的服務產品,擁有巨大的無形資...
一、國內主要高爾夫APP簡介1.百高高爾夫百高是一個在線高爾夫球場預訂及高爾夫旅游服務平臺,提供中文和日文等多種語B...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