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立醫療機構來說,其投資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部門,渠道相對單一。而對于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個人、社會、企業等均可以成為其投資主體,上市民營醫療機構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方式來滿足機構的資金需求。目前國內上市的民營醫療機構主要有愛爾眼科、通策醫療、金威
欲了解更多中國民營醫院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民營醫院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民營醫療VS公立醫療行業競爭優勢分析:
一、具備較好的服務體系
與公立醫療機構相比,民營醫院具備較好的服務體系,服務更加精細化、人性化。一方面,民營醫院不用承擔公立醫院由于就診人數過多而帶來的超負荷的工作量,在工作上也更多地注意服務上的細節問題,摒除了公立醫院存在的“掛號排隊長、診療等候時間長、劃價付費時間長、看病時間短、來回往返次數多”的服務弊端。
另一方面,民營醫院注重軟件建設,優美的醫院環境,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流程,甚至采取全程式陪同就醫等周到的醫療服務,獲得了許多患者的青睞。
二、就醫過程簡單快捷
相對于公立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規模一般相對較小,交費、取藥、就診一般不需要消費者跑來跑去,另外還會有專門的導診人員,整個就診過程較為方便。等候時間少也是民營醫療機構就診快捷的主要因素。
三、診療費用相對較低
由于國家對營利性醫院實行市場調節價,醫院可根據實際服務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定價,因此,這類醫院在一些高新醫療技術項目和特需服務方面可以靈活自主地定價,市場化程度高,價格靈活,總體上低于非營利性醫院。
民營醫院大多數為盈利性機構,相對于公立醫院的診療費用優勢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圖表看出:從近幾年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2018、2019年民營醫院的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已略微超過公立醫院的此部分費用,但民營醫院的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及入院病人均醫藥費總體上低于公立醫院。但是從趨勢上看,未來很有可能民營醫院在診療費用上的價格優勢將消失。
四、融資渠道相對較多
對于公立醫療機構來說,其投資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部門,渠道相對單一。而對于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個人、社會、企業等均可以成為其投資主體,上市民營醫療機構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方式來滿足機構的資金需求。目前國內上市的民營醫療機構主要有愛爾眼科、通策醫療、金威醫療、華潤醫療、三博腦科等。
五、管理機制靈活,水平較高
民營醫院是指由私人投資興建和管理的醫療機構,其最大的優勢在于經營靈活、效率高、收入較高。民營醫院通常人員較少,管理簡單,醫生的工作環境較為自由舒適。此外,民營醫院的薪資待遇相對較高,醫生的收入較豐厚,能夠滿足其個人和家庭的需求。同時,民營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較高,醫生的收入來源更為廣泛,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
民營醫療VS公立醫療行業競爭劣勢分析:
一、行業規范程度較低,社會信譽度低
民營醫療機構在我國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但由于缺乏規范化的管理以及長期惡性競爭,導致目前國內民營醫療機構行業整體的市場信譽較低。
在中國長期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的醫療服務體系中,社會辦醫雖然被認為是“后起之秀”,是化解公立醫療機構供需矛盾、提升醫療服務供給能力的重要一環,但民營醫療缺乏行業引導、管理不規范、社會信譽低、服務能力差等問題仍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痛點問題。
二、人才匱乏,診療水平受到影響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人才是機構發展的核心資源,相對于公立醫療機構,國內民營醫療機構的人才嚴重匱乏,成為制約民營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醫師人才培養來看,通過大學培養一個正規的醫科畢業生需要5-6年,讀碩士、博士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且這樣的人才還需要在醫院鍛煉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因此一個專業醫療人才的形成,至少需要花費10年的時間。而長期以來,中國人事制度下,公立醫院的鐵飯碗明顯更具吸引力,造成了長期民營醫療人才資源的短缺。
目前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主要由公立醫院退休醫生、部隊減編自主擇業人員以及剛畢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組成,流動性較大,并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結構。
此外,調查顯示,一些民營醫院,醫技人才年平均流失率為20%—25%,嚴重影響了民營醫院醫院服務提供和醫院人才隊伍建設。隨著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民營醫院的人才流失率日益加劇。
民營醫院人才流動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從老民營醫院向新開的民營醫院流動,從規模小的民營醫院向規模大的民營醫院流動,從待遇差的民營醫院向待遇好的民營醫院流動,從管理不規范的民營醫院向管理規范的民營醫院流動。
種種因素使得民營醫院面臨著人才困境。未來隨著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的逐漸順利鋪開,或將有效改變民營醫院的這一劣勢。
三、尚未完全納入醫保體系
近年來隨著政策推動,部分民營醫院也被納入了醫保體系,但數量仍不能滿足民營醫院的需求。在2013年11月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及將允許民營醫院納入醫保范圍。
2015年6月,國務院總理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要落實社會辦醫各項稅收優惠,將社會辦醫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在職稱評定、課題招標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我國即將迎來“允許在民營醫院就醫的患者使用醫保,將社會辦醫納入區域醫療資源規劃,取消數量和地點限制”的時代。隨后,部分省市開始將民營醫院納入醫保體系,如北京、安徽等地,民營醫院納入醫保體系正在逐步推進。
但至今,民營醫療機構在選擇、申請醫保方面就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首先是醫保的選擇。目前我國商保體系尚不完善,商業保險自身就存在著進程緩慢、經營不穩定、外資保險入場受限的諸多問題,民營醫院醫保大程度依賴商業保險,風險較大。
另一方面,醫保基金一家獨大,申請條件卻相對苛刻,拿廣州市為例,醫療機構的醫保申請條件對于民營醫院不管是在制度、系統,還是人員方面都有很多的限制與要求。
除此之外,很多地區的醫保定點醫院的認定,都是按照當地的千人均床位數來確定的,如果當地醫保定點醫院的床位數已經達到了千人床位數的標準要求,其余的民營醫院再想申請就很困難。按床位定醫保之類的政策,對民營醫院相當不利。
2019年以來,《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意見》等一系列國家文件都提出要“全面擴大社會辦醫納入醫保定點”,廣東等地也開始提出將符合條件的民辦中醫診所納入醫保定點范圍。長期來看,越來越多的民營醫院納入醫保是大勢所趨。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民營醫院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民營醫院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民營醫院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民營醫院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
查看詳情
欲了解更多中國民營醫院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民營醫院市場深度V...
合資鐵路行業市場分析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陸鎖國”變“陸聯國”戰略對接的重要項目,中老鐵路連接了中國...
近年來,國家財政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實現了快速增長。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基礎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3.2萬億元,比201...
亞太地區化工供需有望實現顯著增長,特別是中國將投產大量新產能,這將進一步加劇該地區化工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正在流...
欲了解更多中國民營醫院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民營醫院市場深度2...
伊朗石化行業制定的宏偉發展目標,未來伊朗石化產品產量將占到中東的41%左右。根據發展規劃,伊朗還將新建33個石化聯...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