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海水養殖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海水養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海水養殖行業將
水產品加工是漁業生產的延續,是連接漁業生產和流通的紐帶。水產品加工包括以魚、蝦、蟹、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冷凍品、腌制品、干制品、罐頭制品與熟食品等的食品加工業,以及以食用價值較低或不能食用的水產動植物以及食品加工的廢棄物等為原料,加工成魚粉、魚油、魚肝油、水解蛋白、魚膠、藻膠、碘、甲殼質等的非食品加工業。
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魚類養殖產量達到最高,隨后2022年魚類養殖產量迅速下跌,從最高的2845.77萬噸下跌至2670.98萬噸,下降幅度達到6.14%。2022年以后中國魚類養殖產量開始緩慢回升,到2022年中國魚類養殖產量回升至2761.36萬噸,同比上升1.95%。
如果你想了解海水養殖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海水養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海水養殖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海水養殖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海水養殖是利用沿海的淺海灘涂養殖海洋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包括淺海養殖、灘涂養殖、港灣養殖等。根據聯合國《藍碳》報告,地球上超過一半(55%)的生物碳或綠色碳捕獲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細菌、海藻、鹽沼植物和紅樹林。在海洋中凡不需投餌的漁業生產活動,就具有碳匯功能,海洋牧場是碳匯漁業的主要方式。
魚類養殖根據養殖的用水不同可以分為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從產量來看,淡水養殖的魚類產量占據主導地位。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淡水養殖魚類產量為2586.38萬噸,占總產量的比重為93.66%;海水養殖魚類產量為174.98萬噸,占總產量的比重為6.34%。
海水養殖分類方式多種多樣,按養殖對象可分為魚類、蝦類、蟹類、貝類、藻類、海珍等,而以貝類、藻類最為普遍,蝦類次之;按集約化程度可分為粗養、半精養、精養;按生產方式可分為單養、混養(如魚蝦)和間養(海帶和貽貝)。海水養殖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苗種、水產飼料、水產用藥、養殖用具等環節;中游為水產養殖環節,主要包括魚、蝦、蟹、貝、藻及觀賞魚等水生動植物養殖;下游主要為水產品加工及水產品流通環節。
水產養殖業在我國漁業產業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促進我國漁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國家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政策,為水產養殖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2023年6月28日,農業部漁業局發布《2022年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統計數據顯示,全年漁業經濟持續向好,水產品產量穩步增長,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漁民收入保持增長。
2022年全國漁業產值為15267.49億元,在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占比49.5%;其中海水養殖產值4638.84億元。在2022年全國水產品中,養殖產量5565.46萬噸,比上年增長3.17%;貝類海水養殖產量高達1569.58萬噸,同比增長2.85%。
據統計,我國海洋貝類養殖占海水養殖總量的近7成,近5年規模產量均增長15%以上,巨大的貝類養殖產業是豐富的 藍碳 資源。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 約93%的二氧化碳 儲存在海洋中并在海洋中循環。今年1月1日起,我國首個綜合性海洋碳匯核算標準——《海洋碳匯核算方法》國家行業標準正式實施。
隨著我國淺海貝類以及藻類養殖的興起,帶動了我國海洋養殖業的發展,到如今,我國海洋養殖業依舊以貝類及藻類養殖為主。相較于貝類和藻類產品,其它產品具有價格偏高,運輸困難等特點,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費能力的提高,人們對海洋水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加上我國冷鏈物流、水產品加工等行業的不斷發展完善,我國海洋養殖行業的其它產品將會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3年中國海水養殖行業發展分析
發達國家中海水養殖產業科技居世界領先地位的主要有挪威、日本、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國,養殖品種主要包括大西洋鮭、真鯛、牡蠣、金槍魚、對蝦和藻類等。上述國家海水養殖自然資源稟賦各異,產業發展各具特色,但產業發展普遍具有小而精,配套體系成熟完善,以及生態友好、高度集約、機械化和產業附加值高等共同特征,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藍碳,又稱“藍色碳匯”或“海洋碳匯”,特指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是相對于陸地森林固定的“綠碳”而言的。藍碳交易包括開發、測算、登記,促進海洋碳匯轉化為碳交易產品,是落實國家有關碳排放和碳交易政策安排的具體行動。
創新研發智能硬件和海水貝類養殖管理SaaS系統,通過部署海上 5G 光伏監測站、船舶高精度北斗定位裝置、水面、水下智能硬件及 SaaS 管理系統實現貝類固碳全程監測。采集貝類養殖過程中的固碳數據,合理規劃區域調度,實現貝類碳匯系統性、可視化智慧驅動,為市場推薦更精準的線上和線下購買渠道,提供水產品信息完整溯源支持。
隨著近年國家相關措施的施行及海洋養殖技術的發展,我國海水養殖行業向著注重品種結構的調整和產品質量提高的方向發展。新的養殖技術和品種不斷推出,養殖領域進一步拓展,各特優水產品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工廠化養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迅速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勢頭迅猛,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步提高。
隨著海洋生物科學和養殖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國海水養殖發展的規模和效益還有巨大的潛力。為此,一是科學制定海水養殖發展規劃,嚴格控制海域養殖規模,合理調整養殖結構,使海水養殖業沿著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運轉。二是積極推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海水健康養殖方式,探索新的海洋生態養殖模式及混養系統,利用海水的自然過濾功能來保持養殖場的清潔,減輕水產養殖造成的水體污染。
實現海水養殖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三是積極推進近海養殖網箱標準化改造,控制養殖密度,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積極拓展深水網箱等海洋離岸養殖,支持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積極發展島礁漁業養殖。四是加強水產原種場和良種場建設,完善海洋漁業水產良種體系,推廣應用現代育種技術,提高水產原良種覆蓋率和苗種質量。
另外,沿海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及其綜合執法隊伍,結合海水養殖尾水排放地方標準制定情況和群眾反映問題,對海水養殖排污口未經依法備案或違規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理處罰。會同農業農村(漁業)部門加強海水養殖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協作,提高執法針對性和時效性,重點針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養殖固體廢物丟棄和水體黑臭等突出問題,及時推動予以解決。
加強政策支持與組織實施 《意見》提出,沿海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對符合環保要求海水養殖活動的政策支持力度,對實施尾水集中處理、生態化處理的連片養殖區以及尾水達標排放率高的區域,從監測監管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對已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海水養殖規劃,規劃內單個海水養殖項目的環評內容根據規劃環評的分析論證情況依法予以簡化。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指導養殖主體將完善養殖環保設施設備作為養殖生產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出臺支持鼓勵政策,充分利用各級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其開展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網箱(浮球、浮筏等)環保改造、工廠化養殖循環水配套和養殖固體廢物收集處置等重點項目建設。
海水養殖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海水養殖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海水養殖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欲了解更多關于海水養殖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海水養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海水養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海水養殖是利用沿海的淺海灘涂養殖海洋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包括淺海養殖、灘涂養殖、港灣養殖等。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按養殖對象可分為: 魚類、蝦類、蟹類、貝類、藻類、海珍等,...
查看詳情
我國礦泉水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具有開發占用資源量大,產量小;占用礦點數多,生產規模小的特點。我國主流礦泉水品牌...
根據GB/T30766-2014《茶葉分類》,茶葉可以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六大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目前2...
通過調查發現,在城市便利店飽和度方面,與國際成熟市場相比,我國僅有少數幾個城市的飽和度低于2500人/店,達到了成...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自行車行業發展創造了新契機。2022年,全行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實現利潤超100億...
信息技術發展,5G時代已然到來。5G的廣泛運用使得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在教育行業乃至各個行業領域發揮著愈發...
紅豆杉是一種珍貴的樹種,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發展紅豆杉產業,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提高...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