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創新藥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創新藥行業
前三季度,醫藥行業指數基本呈現單邊下跌行情,進入四季度,行業指數在下探至疫情以來后的低點后實現小幅反彈,雖后期再次下探,但再次小幅快速反彈,未延續前三季度單邊下跌態勢,整體顯示醫藥行業在經歷長達 2 年半的調整后,底部基本確定,四季度市場在政策、業績、預期等多方面出現邊際向好跡象時,出現了止跌企穩跡象。
消息面上,港股創新藥龍頭藥明生物于近日公告,根據購回授權,公司獲準于香港交易所購回最多4.25億股股份,占于股東周年大會當日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0%。此舉或將彌補此前“PPT”重創,再次穩定市場信心。
如果你想了解創新藥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 《2022-2027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創新藥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創新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2023年,國內創新藥賽道將迎來重要標志的里程碑事件:“創新藥收入一哥”王座之人將大概率更迭。
2021年,恒瑞醫藥仍以創新藥收入破百億的規模碾壓式領先一眾仿轉創的老牌藥企和在為商業化苦苦掙扎的Biotech們。
2022年情況有所變化,恒瑞醫藥的領先優勢縮小,市場預測恒瑞當年收入在230-250億元(預測:創新藥收入100-120億、仿制藥130億)。恒瑞醫藥的追趕者2022年均獲得了迅速的進展,百濟神州創新藥產品收入為84.8億元,中國生物制藥創新藥凈收入達到67.5億元,翰森制藥創新藥收入約50.06億元,先聲藥業創新藥業務收入41.28億元。
這幾家追趕者的創新藥規模量級看似與恒瑞有一定距離,但增速已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其中百濟神州、先聲藥業2022年創新藥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7.3%、32.3%。
自2021年7月以來,創新藥賽道出現了較大的回落,主要有以下原因:疫情以來,創新藥賽道的投資較火熱,但仍缺乏穩定理性的估值體系,導致板塊存在一定泡沫,回調符合市場規律;藥品帶量采購的范圍逐步擴大,呈現常態化趨勢,部分創新藥醫保談判降幅較大,導致市場對藥企重磅產品的持續造血能力出現擔憂;針對熱門靶點的扎堆研發產生了激烈的低效競爭。伴隨監管標準收緊,新藥上市門檻提高,開發難度加大;多款創新藥的出海進程受挫,疊加地緣政治影響,創新藥進軍海外的國際化愿景受到質疑;美聯儲加息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增長走勢低迷,保守的投資策略占據市場主流,大家對于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新藥賽道認可度下降。過去兩年,資本市場風云突變,生物醫藥板塊開始震蕩下行的情況不斷出現,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疊加影響下,生物醫藥投融資市場降溫明顯。
從指數表現看,醫藥行業自2021年6月初開始調整,已歷經2年半的時間,調整原因包括醫保、集采、創新藥等醫藥政策影響、前期累積的漲幅過大、估值及業績等均需要消化、疫情后常規診療需要時間恢復、宏觀經濟和消費復蘇影響、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等。
經過較長時間調整后,在目前時間節點,上述影響因素已呈現較明顯的改善跡象。且通過近幾年行業低谷期的調整,行業確定性趨勢越來越顯著:創新已成確定性發展趨勢、醫保價格談判在常態化機制下逐步優化、集采等價格邊際影響有望減弱、國際化道路逐漸明晰、商業化落地速度加快且美聯儲加息周期獲獎結束。建議繼續關注行業的配置性機會和景氣度確定的細分領域。
與此同時,行業整體估值雖有所提升,但仍處于十年以來較低位置。雖四季度醫藥有所反彈,但與近 10 年行業整體估值比,目前行業的估值,無論是絕對還是相對估值都處于歷史底部區間。從中長期看,行業的需求確定且剛性,受益于老齡化進程、創新、消費復蘇等因素推動,估值水平未來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間。
短期來看,出海或是國內藥企打開局面的一劑良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統計,2018-2022 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整體呈增長態勢,年均同比增長率達 8.7%。與此同時,2022 年國內主流器械和制藥公司海外收入平均占比僅為 32%和 21%,提升空間巨大。長期來看,國產創新升級有望開啟藥企第二增長曲線,也為提升國際市場份額打下基礎。而作為國產創新升級的兩大要素,技術突破和產業鏈管理均是關鍵。投資邏輯上,在出海從“選擇項”變成“必選項”的背景下,看好核心產品具有國際化潛力、積極把握機遇的醫療制造企業。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看好具備研發和上下游整合能力的醫療制造企業。
創新藥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藥品行業的發展以產品驅動,良好的管理+領先的產品+優秀的渠道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型盈利藥企在管理和渠道方面有更加豐富的積淀,目前產品創新能力也初見成果。
此輪行情推動力回歸至產業技術及終端需求,基本面可驗證性強,行情具備行穩致遠特征。國內創新藥產業初步建設完成了相對完善的集政策、人才、資本三大要素創新生態系統,制度根本性變革和系統的成功建設帶動生產要素快速集合,后續產業結構得以重塑產業運行至研發升級,創新求真,國際融合階段,創新主體競爭格局從草莽時代的混沌走向分化。
首先,新藥上市加速。自2015年藥審改革之后,中國的臨床試驗申請與新藥評審流程都大大縮短,在保證安全性、有效性與質量管理的前提下,創新藥械在中國與全球上市的時間差已經大大縮短,甚至有機會實現同步。
其次,新藥品種進醫保加速。從創新藥進醫保的速度來看,產品上市到進醫保的時間,由原來的4-5年,大大縮短至現在的1年左右;甚至有些新藥在上市當年即可進醫保;雖然醫保談判中不可避免會面臨價格壓力,但由于納入醫保之后帶來的市場體量,基本上創新產品進入醫保之后的整體銷售額都會迅速上漲,達到峰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2022年度的醫保談判中,洛拉替尼、維布妥昔單抗、利司撲蘭口服液等創新藥物紛紛納入醫保,展示了國內創新藥發展預期也將在政策面回暖下逐漸修復。
三是,競爭加速。正是由于鼓勵創新的政策與環境,越來越多的藥械企業加速布局研發與商業化版圖。生物類似藥以及同類產品競爭使得首創產品獨享市場的時間大大縮短。而在一些熱門領域,例如ALK、PD-L1等,創新藥的競爭已是一片紅海。
總之,中國的生物創新藥在經歷過一輪冷與熱的洗禮之后,定價邏輯回歸到藥品價值本身,更加注重藥物創造的臨床價值、患者價值、社會價值等。
股與港股上市的創新藥企合并來看才是中國創新藥產業的完整生態,產品所跟蹤的指數港股占比約31%,大多數時間里,滬深港三地上市的成分股占比約各1/3,相對均衡。從嚴格定義來講,創新藥實際不會受到集采影響,因為國內的集采主要面向完全一致的仿制藥,例如對于國內已經獲批上市的PD-1藥物,已經可以視為充分競爭的市場,無需集采過度下壓其價格。
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未來,想要了解更多信息,點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2022-2027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
創新藥一般指創新藥物,創新藥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藥物。相對于仿制藥,創新藥物強調化學結構新穎或新的治療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獻或專利中,均未見報道。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現狀的...
查看詳情
高校后勤發展的新趨勢高校不予安排住宿 媒體:大趨勢隨著碩士研究生擴招,部分高校住宿資源緊張的問題愈加凸顯。從現2...
減肥藥賽道火熱 國內外企業爭相入場智飛生物日前公告,擬以現金收購宸安生物100%股權,將業務板塊延伸至糖尿病、肥G...
2023年全球旅游將達107.8億人次,總收入將達5萬億美元,其中出境游人次將超過12.6億,恢復至2019年峰值水平的86%。今...
滅生性除草劑是除草劑最大類別,常見的品種主要包括草甘膦、百草枯、草銨膦等產品。其中,草銨膦具有持效期長、殺草譜...
硅鋼,含硅為1.0~4.5%,含碳量小于0.08%的硅合金鋼叫做硅鋼。它具有導磁率高、矯頑力低、電阻系數大等特性,因而磁...
隨著現代社會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提高,身份鑒別的安全性、準確性、便利性要求也日益提高,傳統的密碼和磁卡等身份認...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