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海洋捕撈第一大國,相對于美國、挪威、日本等海洋強國,在作業方式、裝備水平及資源探測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需進一步發展現代化遠洋漁業,建設智能化、機械化船舶,提高深海捕撈和漁業裝備技術;形成捕撈、深加工、流通為一體的遠洋漁業價值鏈,增加
2023年12月6日-7日,受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托,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在山東省青島市組織召開漁業信息化管理研討會,研究探索“十五五”海洋捕撈業信息化發展思路及政策支持方向,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海洋捕撈領域的應用,提升海洋捕撈業信息化水平,助力海洋捕撈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漁船漁港處處長郭睿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會長李杰人主持會議,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宋文華、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監察局副局長劉均政出席會議,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分管負責同志致辭。
海洋漁業作為傳統第一產業漁業中重要組成部分,指通過在海洋中捕撈、采集和養殖水產動植物獲得水產品的一類生產活動,有著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海洋漁業包含海水養殖及海洋捕撈兩大產業,海水養殖主要由魚蝦類養殖、貝類養殖和藻類養殖三大類構成,按照養殖方式可分為灘涂養殖、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等;海洋捕撈業據離岸遠近分為近海捕撈、外海捕撈以及遠洋捕撈,按照作業方式可分為拖網、圍網、刺網、張網捕撈等。廣義的海洋漁業還包括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上下游產業,如漁船、漁具制造和海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產業。海洋漁業具有自然特性和經濟特性兩大屬性,其中自然特性主要包括有限性、差異性、波動性、季節性和易腐性等,經濟特性包括稀缺性和外部性。海洋漁業的壯大不斷推動我國漁業發展進程。
為確保遠洋漁業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遠洋漁業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遠洋漁業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遠洋漁業是中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始終秉承合作共贏、安全穩定、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深化遠洋漁業對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互利共贏合作,堅持走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為世界遠洋漁業發展和水產品供給作出積極貢獻。
我國是全球海洋捕撈第一大國,相對于美國、挪威、日本等海洋強國,在作業方式、裝備水平及資源探測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需進一步發展現代化遠洋漁業,建設智能化、機械化船舶,提高深海捕撈和漁業裝備技術;形成捕撈、深加工、流通為一體的遠洋漁業價值鏈,增加水產品附加值,打造集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水產品深加工、休閑漁業為一體的現代海洋漁業,完善碼頭、加工廠、冷庫、電廠及維修等配套設施。實現我國遠洋漁業資源開發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水產品為人類提供豐富的動物蛋白和其他關鍵營養成分。在過去的50年,在人口增長、人均收入提高、城市化發展和有效配送渠道的推動下,全球水產品產量保持穩定增長,食用水產品供應量年均增長3.2%,超過世界人口1.6%的增長率。海洋漁業是世界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世界水產品總量的70%;2007—2012年全球海洋漁業總產量保持穩中有升,其中海洋捕撈產量占世界漁業總產量的比重略有下降,而海水養殖持續發展、產量比重不斷提高(表1)。全球海洋漁業格局正面臨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2022年,中國擁有經批準的遠洋漁業企業177家,遠洋作業漁船2551艘(其中公海作業漁船1498艘),作業區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極海域,以及相關合作國家管轄海域,年產量232.8萬噸。
據FAO統計,2012年全球約有472萬艘漁船,其中有近70%用于海洋作業。數據顯示,中國的海洋漁業捕撈船數量逐年遞減,2010—2012年實現漁船數目5%的凈減少;日本受減船計劃和海嘯災害的雙重影響,其海洋漁船數量在2011年迅速下降;挪威、韓國及歐盟各成員國漁船數量減少的趨勢仍在繼續(表2)。總體而言,海洋漁業發達國家減船趨勢明顯,這一趨勢也反映出世界海洋漁業增長方式正在從產量增長型轉向質量與效益并重型。此外,世界各國在海洋資源保護方面也做出共同努力,如美國的馬格努森-史蒂文斯法案及之后的修正案就恢復過度捕撈的種群創立強制規定;FAO進一步推進“藍色增長”計劃,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全球海洋漁業產業發展開始注重資源養護。
海洋一直被視為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海洋資源已成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新基石。目前由于近海漁業資源開發趨于飽和,主要海洋國家逐漸將漁業發展范圍延伸至遠洋,導致全球海洋漁業資源壓力急劇增大。201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魚類種群狀況進行評估后發現,28.8%的魚類種群處于過度捕撈狀態,完全開發的種群占61.3%、低度開發的種群占9.9%;占世界海洋捕撈漁業產量24%的十大最多產魚種中多數處于完全開發狀態,已喪失增產能力,主要有秘魯鳀魚、北太平洋狹鱈、大西洋鯡、大西洋鱈、日本鯖和鰹魚等;由于市場需求量巨大,七大金槍魚物種中超1/3的種群處于過度捕撈狀態。由此可見,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狀況不容樂觀,養護和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為實現全球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漁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及海洋環境的保護應成為世界漁業關注的熱點。
遠洋漁業市場機遇分析
在世界范圍內,各地區魚類海水養殖情況呈現巨大的差異化,如挪威、智利、日本和韓國嚴重依賴海水養殖,而印度、越南、緬甸幾乎尚未開發海水養殖生產潛力(表3)。世界主要魚類養殖生產國在養殖方式上未見趨同,并且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分布也明顯不均衡。具體而言,挪威和智利以海水網箱養殖大西洋鮭為主,海水魚類養殖總量龐大;菲律賓海水養殖產量超過內陸養殖,海水養殖魚類中大多是遮目魚;越南內陸魚類養殖中超過一半為巨鲇,而海水養殖產量較少;中國魚類養殖方式多樣化,內陸和海水養殖產量均較為可觀。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遠洋漁業在漁船和捕撈裝備水平、漁業資源探測能力、科技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為適應和履行國際漁業治理新要求,在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基礎上,中國陸續發布了《“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關于促進“十四五”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遠洋漁業“監管提升年”行動方案》《遠洋漁業人才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對遠洋漁業發展作出規劃。
“十四五”期間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將繼續以推動遠洋漁業全產業鏈集聚發展,健全遠洋漁業發展支撐體系,提升遠洋漁業綜合治理能力,加大遠洋漁業發展保障力度為重點任務,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監管能力,深入參與國際漁業治理,完善政策體系,努力實現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中國遠洋漁業總產量和遠洋漁船規模保持穩定,行業整體素質和生產效益顯著提升,違規事件和安全事故明顯下降,區域與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監督管理和國際履約成效顯著提升。
漁業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漁業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漁業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未來,欲了解更多關于漁業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漁業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漁業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漁業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漁業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漁業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點企業狀況等...
查看詳情
一、兒童玩具行業概述玩具行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繁榮的行業,它涉及到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等各個年齡段的人群。玩具...
一、危化品行業概述危化品行業是指生產和銷售危險化學品的行業。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對...
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國內酒店的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了400%左右,價格普遍上漲2倍至3倍以上。這A...
一、智能材料行業概述智能材料行業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主要涉及智能材料、智能裝備、智能系統等領域的研發、...
一、紅外行業概述紅外熱成像儀產業或許已達到了邁入家庭生活的里程碑。截至2021年,我國紅外熱成像儀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一、加濕器行業概述加濕器行業是家電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生產和銷售各種類型的加濕器產品。加濕器的主要功能...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