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商品市場規模巨大,涉及的產業鏈較長,包括生產、貿易、物流、消費等環節。其中,貿易環節涉及中間商、交易所等,物流環節負責將商品從生產地運輸到消費地,消費環節包括制造業、服務業等。
一、大宗商品概述
大宗商品行業是一個涉及廣泛領域的市場,包括能源、金屬、農產品等。以下是對大宗商品行業的一些分析:
二、大宗商品市場規模分析
宗商品市場規模巨大,涉及的產業鏈較長,包括生產、貿易、物流、消費等環節。其中,貿易環節涉及中間商、交易所等,物流環節負責將商品從生產地運輸到消費地,消費環節包括制造業、服務業等。
大宗商品市場規模巨大,根據不同的數據來源和分析方法,具體的市場規模可能略有差異。但總體來說,大宗商品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
從歷史數據來看,大宗商品市場規模的增速一般在GDP增速的2倍左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9年全球GDP增速約為2.9%,而大宗商品市場增速則約為6.3%。因此,預計未來大宗商品市場規模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從具體品種來看,能源、金屬、農產品等是大宗商品的主要品種。其中,能源是大宗商品中規模最大的品種,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等。金屬品種包括銅、鋁、鐵礦石等,農產品品種包括大豆、玉米、小麥等。這些品種市場規模巨大,交易頻繁。
從地區分布來看,大宗商品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中國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進口國和消費國,而美國和歐洲則是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國和生產國。此外,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大宗商品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供需影響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受到供需關系的影響較大。例如,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時,價格可能會下跌;而當需求大于供應時,價格則可能上漲。此外,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如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貨幣政策、自然災害等。
綜合來看,當前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供應寬松,市場情緒謹慎。進入1月份,隨著前期宏觀利好消息被市場逐步消化,疊加多地天氣將處于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市場需求將繼續下降,加之春節臨近,終端企業需求將有所放緩,貿易商也將逐步季節性離市,整體交易活躍度下降。同時由于資金壓力趨于加大,供方為了回籠資金,會有意加快出貨速度,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趨于走低。
分項指數顯示,銷售量、供應量均呈上升走勢,供應量升幅有所收窄,庫存量呈下降走勢。其中,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連續兩個月出現回調,當月較11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至100.3%,為2023年僅高于1月份的第二低點。
陳林表示,從各主要商品情況來看,隨著節前消費端備貨預期增加,部分商品企業生產熱情依然高漲,2023年12月份商品整體產量有所增加,但受制于利潤、原料、限產、檢修等因素,部分商品生產企業逐漸下調生產計劃,市場供應增速減緩。
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至101.4%。在陳林看來,企業的冬儲行為及節前消費端備貨為大宗市場需求端提供支撐,銷售指數上漲,但受制于大宗市場行情低迷,企業冬儲的熱情不及往年,加之部分地區持續降雪,又進一步影響了市場需求,終端企業采購越發趨于謹慎,12月銷售指數增速僅表現為小幅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為99.8%,較11月份回落1.9個百分點,整體商品庫存量在連續兩個月增加后出現回落。
商品供應增速繼續減緩,銷售增速小幅回升。2023年12月,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至101.4%。各主要商品中,鐵礦石、原煤、有色金屬和汽車銷售量繼續增加,增速繼續加快;化工銷售量均有所增加,后期價格上漲恐難持續,故銷售增速有所減緩;鋼鐵方面,12月是鋼鐵行業的傳統淡季,今年大范圍暴雪寒潮天氣使得多地氣溫驟降,也加快了鋼市需求衰減的步伐,整體需求進入了季節性衰退期,市場銷售量出現下降;成品油方面,進入2023年12月,需求依舊平淡,且出口量受阻,對煉廠開工仍有制約,導致成品油銷售量下降。
行業淡季效應顯現,鋼鐵市場供需同步下降。2023年12月,鋼鐵銷售量較上月回落0.7%,終結了連續六個月銷售量的持續上升,顯示鋼鐵行業淡季效應顯現,市場需求有所下滑,帶動鋼材生產相應下降,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鋼材價格高位震蕩。預計2024年1月份,鋼材市場需求將繼續收縮。鋼材成交量降低,鋼材價格或小幅回落。
鋼廠節前補庫剛需,鐵礦石需求整體上升。2023年12月,鐵礦石銷售量較上月增加2.8%。持續虧損下,鋼廠補庫力度不強,原料采購謹慎,后續雖仍有補庫空間,但幅度低于往年。展望1月,前期鋼廠仍有補庫需求,疏港量或將持穩,隨著春節假期開始,鋼廠以消耗庫存為主,疏港量會出現明顯減量,預計1月疏港量有所回落。
分項指數顯示,2023年12月,大宗商品供應指數為100.3%,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從各主要商品情況來看,隨著預期節前消費端備貨增加,部分商品生產企業生產熱情依然高漲,本月商品整體產量有所增加,但受利潤、原料、限產、檢修等因素影響,部分商品生產企業逐漸下調生產計劃,市場供應增速減緩。 同期,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至101.4%,顯示企業的冬儲行為及節前消費端備貨為大宗市場需求端提供支撐,銷售指數上漲,本月銷售指數增速表現為小幅回升。各主要商品中,鐵礦石、原煤、有色金屬和汽車銷售量繼續增加,增速繼續加快,化工銷售量均有所增加。
2023年12月,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為99.8%,較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整體商品庫存量在連續兩個月增加后出現回落。從指數的變化情況看,本月銷售指數大于供應指數,庫存壓力減緩,加之多重因素影響下的限產檢修,商品供應增速減緩,導致市場庫存整體減少。從各主要商品庫存情況來看,鋼鐵、鐵礦石、有色金屬庫存量減少,其余品種庫存量繼續增加。
寒潮天氣加速需求的釋放,煤炭銷售整體增多。2023年12月,煤炭銷售量較上月增加1.6%,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下降格局。2023年12月以來,煤礦開工環比下降,長協煤發運穩定,社會庫存始終處于偏高水平。在高庫存制約下,終端仍以剛需補庫為主,終端需求整體依舊偏弱。進入1月,煤礦開工陸續恢復,冬季用煤旺季預期下,電廠需求繼續托底,但建材、化工等非電行業需求持續不振,對市場煤采購將有所減少。整體來看,上下游將延續分歧博弈局面,預計春節前夕或有階段性需求釋放,1月煤價整體或將維持震蕩偏弱行情。
今年大范圍暴雪寒潮天氣使得多地氣溫驟降,也加快了鋼市需求衰減的步伐,整體需求進入了季節性衰退期,市場銷售量出現下降;成品油方面,進入12月,需求依舊平淡,且出口量受阻,對煉廠開工仍有制約,導致成品油銷售量下降。本月鐵礦石、原煤、有色金屬和汽車銷售量較上月分別增加2.8%、1.6%、2.6%和7.1%,增速較上月分別增加3.7、3.2、1.2和1.8個百分點;化工銷售量較上月增加0.4%,增速較上月減緩0.8個百分點;本月鋼鐵和成品油銷售量較上月減少0.7%和1.1%。
商品庫存出現回落。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為99.8%,較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整體商品庫存量在連續兩個月增加后出現回落,從指數的變化情況看,本月銷售指數大于供應指數,庫存壓力減緩,加之多重因素影響下的限產檢修,商品供應增速減緩,導致市場庫存整體減少。從各主要商品庫存情況來看,鋼鐵、鐵礦石、有色金屬庫存量減少,其余品種庫存量繼續增加,但增速較上月均有所減緩。本月鋼鐵庫存量較上月減少0.4%,降幅較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鐵礦石、有色金屬庫存量較上月分別減少0.7%和0.6%;煤炭、成品油、化工和汽車庫存量較上月分別增加0.1%、1.8%、1.1%和0.4%,增速較上月分別減緩2.8、0.3、2.4和2.4個百分點。
出口量受阻,成品油市場銷售量下降。2023年12月,成品油銷售量較上月減少1.1%,近十一個月首次出現銷售量下降。從市場需求的情況來看,12月份以來,汽柴油產銷率均呈現先跌后漲趨勢,月內兩輪發改委限價均呈下調,汽油累計下調470元/噸,柴油下調450元/噸。從2023全年來看,多數時間成品油成本增長向終端價格傳導受阻,導致裂解價差和原油價格反向而行,僅在7月和8月期間,由于旺季和補庫等因素需求回暖,裂解價差和原油價格共振上漲。此外,2023年汽柴油基本面分化顯著,汽油多數時期處于去庫狀態,而柴油需求恢復不及預期,基本面呈現供應過剩格局。2024年,多家煉廠將開啟檢修,受檢修影響,如果按今年成品油收率測算,預計2024年汽柴煤生產減少量分別為902萬噸、1211萬噸、280萬噸,基本面或小幅收緊,柴油供應過剩局面有所緩解。
“從指數的變化情況看,2023年12月份銷售指數變化大于供應指數,庫存壓力減緩,加之多重因素影響下的限產檢修,商品供應增速減緩,導致市場庫存整體減少。”業內人士表示,從各主要商品庫存情況來看,鋼鐵、鐵礦石、有色金屬庫存量減少,其余品種庫存量繼續增加,但增速較上月均有所減緩。
展望2024年,陳林表示,我國經濟或仍將面臨一段時期的需求不足、動能偏弱問題,但向好運行的基礎較為堅實,一是我國有堅實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優勢,仍是全球供應鏈價值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二是各項穩經濟、促增長、優結構政策措施不斷取得成效;三是市場預期穩中趨好,2023年12月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9%,連續3個月上升,且2023年下半年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值高于上半年均值和2022年下半年均值,顯示企業信心不斷提振。在推進科技創新發展、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工作的全面落實下,2024年經濟有望繼續回升向好。
三、大宗商品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專業人士分享,當前我國大宗商品供應穩定且豐富,然而,由于氣溫降低以及農歷新年即將到來,終端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有望下滑。因此,我們預見到大宗商品交易活動會出現季節性的縮小,并且價格較為穩定卻可能微小調整。
近期,國內的新聞報道給我們的大宗商品市場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隨著供需兩端的雙向增長,倉庫存儲量減少必然導致某些產品價格輕微波動。然而,在考慮到一些季節性因素以及新年將至的背景下,終端消費者的購買力或許會有所下降,從而對物價形成不利影響。據初步統計顯示,中國大宗商品指數在上個月滑落至100.7%。盡管供應和銷量穩步上升,但漲幅有所放緩。目前,國內的大宗商品市場供給充足,因受季節轉換及新年將近等不利因素影響,預計未來幾個月的交易活躍度將有少許下降,可能導致價格小幅回調。
1月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3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0.7%,較2023年11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指數連續三個月出現回落。
大宗商品具有金融屬性,其價格波動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同時,金融市場的變化也會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影響。例如,當貨幣政策收緊時,市場流動性減少,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下跌。
目前,大宗商品行業競爭激烈,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包括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開拓市場等。同時,企業還需要關注行業的政策法規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
國際貿易活躍:大宗商品國際貿易活躍,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企業需要關注國際貿易政策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自身的出口策略。
“展望2024年,我國經濟或仍將面臨一段時期的需求不足、動能偏弱問題,一方面國內需求全面釋放仍需時間,另一方面是在全球經濟壓力和國際供應鏈結構性變化的情況下出口將面臨下行壓力。但經濟向好運行的基礎較為堅實,2024年經濟有望繼續回升向好。總的來看,當前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總體復蘇的格局并未發生改變,大宗商品整體環境預期繼續改善,我國油氣需求仍將是全球油氣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陳林預測。
四、大宗商品行業市場挑戰分析
大宗商品行業面臨著許多挑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挑戰:
價格波動:大宗商品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供需關系、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貨幣政策等,價格波動較大。這使得企業難以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從而難以制定長期的經營策略。
供需失衡:大宗商品供需關系復雜,有時會出現供過于求或需求不足的情況。這可能導致商品價格下跌或上漲,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
國際貿易環境變化: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環境不斷變化。各國之間的貿易政策、關稅壁壘等都可能對企業的出口策略產生影響。
行業競爭加劇:大宗商品行業競爭激烈,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才能贏得市場份額。這要求企業加大技術研發、產品質量、營銷等方面的投入,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環保法規趨嚴: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宗商品行業的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企業需要加大環保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以滿足法規的要求。
總之,大宗商品行業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市場,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進入2024年1月,市場需求將繼續下降,終端企業需求將有所放緩,貿易商也將逐步季節性離市,整體交易活躍度下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趨于走低。”陳林分析。
經濟運行基本平穩,2024年有望繼續回升向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23年1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小幅下降。從指數的結構變化來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企業生產活動持穩運行,新動能繼續穩定增長。但出口受季節性影響回落明顯,原材料與產成品價格指數差有所擴大。
想要了解更多大宗商品交易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大宗商品交易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中國大宗商品交易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大宗商品交易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大宗商品交易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
查看詳情
2024年1月5日,北京–– 由埃爾奧拉皇家委員會、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法國埃爾奧拉發展署提供支持的“埃爾奧拉:阿拉...
根據調研數據,跨境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全球零售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同時,跨境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不斷變化...
2023年以來,一系列利好小微企業的政策接續出臺,全面為小微企業融資、發展“保駕護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
隨著智能科技在家居場景的應用和落地,物聯網、人工智能、操作系統平臺等技術供應商成為智能按摩椅產業鏈上游玩家,一...
鐵路物流是在國內外現代物流業迅猛發展 、鐵路生產力布局不斷調整、運輸能力不斷釋放的情況下產生的,以鐵路貨運場站...
意見提出,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試點應用及商業化運營,推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和智能網聯汽車緊密聯M...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