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社會審美觀念的轉變以及社交媒體的催化,“顏值經濟”迅速崛起,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極。顏值經濟以個人形象管理為核心,涵蓋護膚品、化妝品、醫美服務、時尚服飾、健身塑形等多個領域,并逐步向全產業鏈生態擴展。在"顏值即正義"的消費主義浪潮下,顏值經濟正以指數級速度重構全球消費市場。
顏值經濟指的是圍繞顏值而發展起來的消費產業,包括美妝、醫美等多個方面。在互聯網時代,圖片和視頻等數據信息能夠便捷地傳遞,大量的人愿意為獲取和觀看相關內容付費,從而推動了顏值經濟的發展。當前,顏值經濟中的美妝和醫美領域尤為突出。2024年,美妝護膚以及醫美領域的用戶關注度持續增加,尤其是男士護膚和美妝產品的需求增長顯著。2024年5月,男士護膚和美妝廣告主數量分別同比增長了82.8%和77.8%。此外,社交媒體和直播帶貨等渠道也極大地推動了顏值經濟的發展。
1. 產業鏈條日趨完善,上下游協同效應顯著
顏值經濟已形成從上游原料研發、中游產品制造到下游服務消費的完整產業鏈。上游生物材料與技術創新成為競爭核心。中游國貨品牌加速崛起,珀萊雅、薇諾娜等品牌通過差異化定位搶占市場份額,2024年天貓雙十一銷售額躋身快消品牌前20。同時,外資品牌仍主導高端市場,如玻尿酸領域外資占比超50%。下游服務場景持續擴展,輕醫美(非手術類項目)成為主流。線上渠道占比提升,抖音、美團等平臺通過直播和本地化服務重構消費場景。
2. 消費群體多元化,需求分層明顯
年齡破圈:醫美消費者平均年齡從28.6歲升至34.2歲,35-50歲群體貢獻43.7%的增量,抗衰類項目需求激增。
性別拓展:男性醫美消費同比增長25%,瘦臉針、植發等項目成為熱門選擇;男性護膚市場,功效型產品(如控油、抗痘)更受青睞。
3. 競爭格局:頭部集中與長尾并存
醫美領域,頭部機構通過并購加速整合;中小機構則依賴價格戰和本地化服務生存。
化妝品市場呈現“兩超多強”格局,國際巨頭(如歐萊雅、雅詩蘭黛)與本土品牌(如完美日記、花西子)分庭抗禮,中高端市場成爭奪焦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顏值經濟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顏值經濟正處于從粗放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一方面,行業面臨多重挑戰: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價格戰頻發,中小品牌利潤空間受擠壓;消費者維權意識增強,虛假宣傳(如“容貌焦慮”營銷)和資質造假問題引發信任危機;技術轉化周期長、合規醫師缺口制約服務能力提升。
另一方面,政策紅利與技術創新為行業注入新動能。《綠色化妝品補貼目錄》推動環保包裝和天然成分產品滲透率提升;生物科技(如基因檢測指導護膚、干細胞抗衰)和智能設備(如家用美容儀、3D生物打印)開辟新增長極。此外,全球化布局深化,國產品牌通過ODM模式加速出海。
這一轉型期要求企業平衡短期收益與長期價值:上游企業需加大研發投入,中游品牌需強化用戶心智,下游機構則需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在顏值經濟的“黃金賽道”中持續領跑。
中國顏值經濟行業已從單一的產品消費升級為全產業鏈生態競爭,其市場規模、技術應用與消費場景的擴展速度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從需求端看,消費群體多元化(男性、銀發族、下沉市場)和需求分層(基礎護膚→抗衰→個性化定制)推動市場持續擴容;從供給端看,生物材料創新、AI技術賦能與政策規范化重塑行業格局。
未來五年,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綠色化與科技化并行,環保包裝和基因檢測技術滲透率提升;二是服務場景深度融合,醫美與健康管理、運動美容結合形成新業態;三是全球化布局加速,國產品牌通過技術輸出和文化賦能搶占海外市場。
然而,行業仍需破解兩大核心命題:其一,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與合規運營構建競爭壁壘,避免同質化內卷;其二,如何引導消費者理性追求“顏值”,避免過度營銷催生社會焦慮。總體而言,顏值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縮影,其發展不僅關乎消費市場的活力,更折射出社會價值觀與產業創新能力的深刻變遷。
想要了解更多顏值經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顏值經濟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