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連鎖行業的前景較為樂觀。盡管面臨全球經濟波動等外部挑戰,中國消費市場依然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2025年1-2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98%,顯示出消費市場的逐步復蘇。
零食行業的細分市場中,堅果種子零食因其天然健康的特性受到消費者青睞,預計未來五年其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整體零食行業的平均增長率。線上渠道中,內容電商發展迅速,預計到2029年其零售額將達到2,133億元。
在消費升級與渠道變革的雙重驅動下,中國零食連鎖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價值重構”的關鍵轉型期。2025年行業規模突破1.84萬億元,2020-2024年復合增長率達8.2%,量販零食渠道占比超40%,成為核心增長引擎。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零食連鎖行業全景洞察與戰略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一、市場發展現狀:萬億賽道的結構性裂變
1.1 市場規模與增長動能
2025年中國零食連鎖行業市場規模達1.84萬億元,量販零食渠道貢獻超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30%。這一增長背后,是三大核心驅動力的交織:
消費分級與渠道下沉:三四線城市便利店及社區團購銷量增速達25%,縣域市場成為主戰場。例如,萬辰集團旗下“好想來”門店簽約數量突破1.5萬家,縣域門店占比超60%;
健康化與場景化需求:低糖、低脂、高蛋白產品占比提升至38%,益生菌零食、代餐蛋白棒等細分品類增速超25%。場景化需求爆發,辦公室零食、代餐類需求增長25%,IP聯名款帶動銷量提升30%;
政策與技術紅利:國家“十五五”規劃將休閑食品納入健康中國戰略,推動綠色生產與標準化建設。AI研發縮短新品上市周期40%,區塊鏈溯源系統覆蓋率提升至40%,智能供應鏈管理降本增效顯著。
1.2 競爭格局:頭部壟斷與區域突圍
行業呈現“啞鈴型”競爭格局:
頭部企業:良品鋪子、三只松鼠通過全渠道布局(線上占比60%+線下體驗店)與IP生態構建(如“松鼠家族”衍生品年銷15億元)鞏固優勢;
區域品牌:鹽津鋪子、洽洽食品通過“千縣萬鎮”工程滲透縣域,縣域門店占比達58%,客單價較一線城市低30%但復購率高20%;
外資品牌:瑪氏、億滋等通過并購切入健康零食賽道,但因價格較高(高端產品單價為本土品牌1.8倍),2025年中國區營收增速放緩至5%。
1.3 用戶需求:從“解饞剛需”到“情緒消費”
Z世代(18-25歲):占比45%,偏好網紅零食、IP聯名款,復購率超60%,但年留存率僅23%,對“口感像工業品”的標準化產品接受度不足;
新中產(26-40歲):占比35%,關注功能性零食(如益生菌軟糖、低GI食品),年均消費超3000元,對“清潔標簽”產品需求旺盛;
銀發族(55歲以上):占比10%,青睞傳統糕點及藥食同源產品,線下商超為核心渠道,客單價為Z世代的1.9倍;
下沉市場:縣域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超65%,推動“9.9元包郵零食大禮包”銷量年增40%,但復購率不足一線城市的60%。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零食連鎖行業全景洞察與戰略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二、未來市場展望:技術融合與生態化協作
3.1 技術趨勢:從“規模效應”到“數據驅動”
智能制造:2030年定制化生產成本下降57%,來伊份打造的柔性供應鏈已實現48小時極速上新;
AI研發:良品鋪子通過AI算法分析消費者評論,將新品研發周期從18個月縮短至6個月,爆品成功率提升至35%;
元宇宙體驗:零食很忙在部分門店試點VR試吃設備,消費者可虛擬體驗新品口感,轉化率提升20%。
3.2 市場下沉:新興需求與全球化布局
功能性零食:202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降血糖”“抗炎癥”功能宣稱占比超60%;
場景革命:零食將徹底“去飽腹化”,演變為健身、露營、辦公場景的標配解決方案。例如,衛龍推出“登山能量包”,含辣條、堅果、電解質糖,單日銷量突破5萬份;
國際化突圍:中國零食品牌通過碳中和認證打開歐盟市場,每生產1公斤植物基零食可減排4.2公斤二氧化碳。
3.3 生態開放:打破“信息孤島”
協議統一:Matter標準在零食行業的應用,推動跨平臺設備聯動成功率提升至80%;
跨界協同:零食連鎖與能源管理結合,智能溫控設備與電網實時交互,動態調整家庭用電策略;
數據中臺:搭建家庭數據中臺,基于用戶行為畫像提供跨周期服務(如健康保險、術后護理)。
中國零食連鎖行業正處于政策紅利釋放期與技術成熟期的疊加窗口,市場規模持續擴容的背后,是技術迭代、政策引導與需求升級的多重共振。
想了解更多零食連鎖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零食連鎖行業全景洞察與戰略發展研究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