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終端設備是指可以在移動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通常具有接入互聯網的能力,并搭載各種操作系統。這些設備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定制化各種功能,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PDA智能終端、平板電腦、車載智能終端和可穿戴設備等。隨著5G網絡的普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以及物聯網生態的擴展,移動終端設備行業正經歷著從硬件驅動向軟硬協同發展的轉型。當前,全球移動終端設備市場已進入成熟期,市場競爭從單純的價格比拼轉向技術積累、生態構建和用戶體驗的深度較量。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終端消費市場,其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供應鏈整合水平對全球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近年來,移動終端設備行業經歷了顯著的發展。
智能手機作為市場的主流產品,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信通院數據顯示,2025年1~3月,智能手機出貨量6454.2部,同比增長1.2%。隨著5G技術的普及和消費升級,智能手機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平板電腦市場相對穩定,主要被蘋果、華為、三星等品牌占據。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達到852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19.5%。報告中指出,華為平板在本季度表現強勁,穩居中國市場出貨量首位。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移動終端設備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分析:
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等新興產品也不斷涌現,市場需求日益多元化,高端化趨勢明顯。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同比增長13%,出貨量達4660萬臺。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以及市場需求回升,整體增長加速。其中,三大主要產品品類——基礎手環,基礎手表以及智能手表均實現增長,成為推動市場擴張的主要動力。
移動終端設備行業上游的芯片設計、顯示屏制造、電池技術等關鍵環節與中游的終端制造、軟件開發形成緊密聯動,下游則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觸達多元化的用戶群體,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
在需求端,消費者對移動終端設備的期待已從基礎功能轉向個性化體驗。智能手機市場呈現兩極分化趨勢:高端機型通過折疊屏、高刷新率屏幕、影像系統升級吸引追求品質的用戶,而中低端市場則以性價比為核心競爭點,滿足新興市場和年輕群體的換機需求。與此同時,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健康監測手環等細分領域快速崛起,其與智能手機的聯動功能(如支付、通知同步)進一步拓展了應用場景。在企業級市場,平板電腦憑借便攜性與大屏優勢,在遠程辦公、教育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對設備續航能力、隱私安全及環保材料的關注度顯著提升,倒逼廠商在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中融入更多人性化考量。
供應端的競爭格局則呈現出“頭部集中化”與“創新差異化”并存的特征。國際品牌如蘋果、三星依托品牌溢價和技術壁壘占據高端市場,其操作系統、芯片研發能力形成生態護城河。國內廠商華為、小米、OPPO、vivo等通過供應鏈整合和渠道下沉,在中端市場構建起穩固的份額。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品牌借助細分市場(如游戲手機、女性專屬機型)的精準定位,逐步突破傳統巨頭的包圍圈。
供應鏈方面,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加速,從屏幕面板到攝像頭模組,本土供應商的崛起降低了對外依賴,但也面臨技術迭代壓力。產能布局上,廠商通過智能化生產線提升制造效率,同時在東南亞、印度等地建立生產基地以應對貿易壁壘和成本控制需求。
技術革新與政策導向正成為重塑移動終端設備市場供需關系的核心力量。5G通信技術的商用化不僅提升了設備的網絡連接速度,更催生了云游戲、AR/VR等高帶寬應用場景,推動終端設備向輕量化與高性能并重的方向演進。人工智能算法的優化使設備具備更強的本地化處理能力,例如實時翻譯、場景識別等功能的普及,進一步模糊了終端與云端的界限。
當前移動終端設備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供需關系的演變折射出行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轉型。需求端的多元化催生產品形態的創新,而供應端的技術壁壘與生態構建能力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未來,隨著6G通信、柔性顯示、生物識別等技術的成熟,移動終端設備將更緊密地融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場景,其邊界將進一步模糊。
然而,行業也面臨芯片短缺、地緣政治風險、用戶換機周期延長等挑戰。對于廠商而言,構建開放合作的生態體系、強化核心技術研發、關注可持續發展將成為破局之道。可以預見,移動終端設備行業將在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的雙重牽引下,持續推動全球數字化進程,為用戶創造更智能、更互聯的生活方式。
想要了解更多移動終端設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移動終端設備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