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與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中國體育旅游行業正經歷從“小眾愛好”向“大眾生活方式”的跨越式轉變。2022-2024年,行業在疫情反復、政策利好、技術賦能的三重影響下,展現出結構性復蘇與模式創新并存的特征:冰雪旅游、戶外露營、城市馬拉松等細分領域需求集中釋放,數字化工具與低碳理念加速重構產業生態。
與此同時,全球賽事經濟回暖、Z世代消費崛起、銀發群體健康訴求升級等趨勢,正為中國體育旅游行業打開新的增長窗口。
一、行業現狀:從“小眾賽道”到“國民生活方式”的跨越
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與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中國體育旅游行業正經歷從“小眾愛好”向“大眾生活方式”的跨越式轉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體育旅游行業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發現,體育旅游已突破傳統觀賽與戶外運動的邊界,形成“賽事觀賽+戶外運動+康養度假”三位一體的產業格局。
1.1 消費端:需求分層與場景重構
消費者需求呈現“金字塔式”分層:
基礎層:以城市馬拉松、騎行、徒步為代表的輕量化戶外運動,成為都市白領緩解壓力的首選。
進階層:冰雪運動、潛水、攀巖等技能型項目,吸引中高收入群體追求專業體驗。
頂層:體育主題度假、賽事IP朝圣等高端需求,推動體育旅游向“沉浸式文化體驗”升級。
場景重構方面,城市公園、廢棄工廠被改造為攀巖館、滑板公園,激活存量空間;鄉村依托山水資源開發漂流、溯溪等輕戶外項目,助力鄉村振興;虛擬場景如元宇宙體育公園、數字馬拉松,突破物理限制,吸引Z世代群體。
1.2 供給端:產業融合與生態共建
體育旅游產業鏈從“單一環節競爭”轉向“全鏈條協同”:
上游:體育賽事IP、訓練基地、自然景觀資源開發加速。例如,北京冬奧會遺產帶動崇禮滑雪小鎮年接待游客超5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億元。
中游:產品服務創新涌現。廈門馬拉松推出“賽事+旅游+消費”模式,帶動周邊消費超5億元;某戶外品牌推出“親子徒步+自然教育”產品,單月營收突破千萬元。
下游:消費渠道多元化。OTA平臺與景區、航空公司合作推出“機票+酒店+活動”套餐,提升供應鏈協同效率。
生態共建方面,企業通過“縱向整合+橫向聯盟”構建生態:
縱向整合:向上游延伸至裝備制造、培訓服務,向下游拓展至保險、醫療等配套產業。
橫向聯盟:與地方政府共建體育旅游示范區,共享政策紅利。
二、市場規模與趨勢:萬億藍海下的結構性機遇
2.1 規模增長:從“千億級”到“萬億級”的跨越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體育旅游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維持在17%左右。這一增速遠超傳統旅游行業,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2.2 驅動因素:政策、技術、消費三重共振
政策紅利:國家將體育旅游納入“十五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30年建成100個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的目標。地方層面,吉林、新疆等冰雪大省推出“冰雪+旅游”專項補貼,浙江、廣東等地發力“水上運動+文旅”融合。
技術賦能:VR/AR技術使游客可在家中體驗極限運動,或在虛擬環境中感受賽事氛圍;大數據分析幫助企業精準匹配游客需求,優化產品和服務。
消費升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與健康意識增強,推動體育旅游從“參與運動”轉向“生活方式”。
2.3 細分賽道:冰雪、戶外、賽事三大引擎
冰雪旅游:哈爾濱亞冬會的舉辦,帶動冰雪旅游需求激增。某冰雪度假村RevPAR(每間可售房收入)達1500元/間夜,淡季入住率提升至70%。
戶外探險:登山、騎行、徒步等項目成為年輕人新寵。某戶外探險公司客戶復購率達50%,通過“探險+文化”生態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體育賽事旅游: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新風尚。廈門馬拉松吸引全球3萬名跑者參賽,帶動周邊消費超5億元,復購率達40%。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體育旅游行業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
三、產業鏈剖析:全鏈條協同與價值重構
3.1 產業鏈結構:從“線性制造”到“生態協同”
體育旅游產業鏈涵蓋上游資源開發、中游產品服務、下游消費渠道三大環節,并與多產業深度融合:
上游: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體育賽事主辦方、體育培訓資源等開發與建設。
中游:賽事運營、戶外探險、康養度假等產品服務創新。
下游:面向國內游客及境外游客的消費渠道拓展。
3.2 競爭格局:頭部企業崛起與區域特色凸顯
頭部企業:凱撒同盛、眾信旅游、探路者等品牌,憑借品牌影響力、服務質量、產品創新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區域特色:江蘇城市足球聯賽帶動省內景區預訂暴漲超300%,證明“賽事+旅游”模式的強大活力。
3.3 全球化布局:從“本土競爭”到“國際合作”
中國體育旅游企業加速出海:
歐洲市場:某企業收購瑞士滑雪度假村,提供“滑雪+葡萄酒莊園”一體化服務,客戶滿意度提升35%。
技術標準輸出:某企業主導制定《體育旅游智慧服務國際標準》,推動中國技術走向全球。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認為,未來屬于掌握核心資源、布局新興賽道、構建生態閉環的協同化集團。企業需聚焦技術創新、場景融合、可持續發展三大方向,通過合理的項目選址、科學的規劃方案設計、多元化的投資融資模式選擇以及高效的風險管理策略,把握中國體育旅游行業的巨大市場機遇,實現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想了解更多體育旅游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體育旅游行業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