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業是一個廣泛的行業,它涉及從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提取物質和化學反應,生產出各種化學品、燃料和石油產品的過程。石油化工工業的產品范圍十分廣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及天然氣加工、化學品制造、煉油、塑料加工、涂料制造、肥料制造、合成纖維以及其他化學品產品等。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化工產品生產國,中國石油化工行業始終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自20世紀中葉起步以來,該行業經歷了從基礎煉油到高端化工材料生產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涵蓋油氣開采、煉化加工、合成材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
數據顯示,2024年石化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6.28萬億元,比2023年增長2.1%;利潤總額7897.1億元,比2023年下降8.8%;進出口總額9488.1億美元,比2023年下降2.4%。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底石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2183萬家,比2023年增加1676家。“十四五”前4年,石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持續增加,表明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業在健康成長,并躍上規模以上企業這一新的平臺。
進出口方面,受產品價格低位的影響,2024年我國石化行業進出口量增價降,呈現4個變化:
一是原油進口量下降的變化。2024年原油進口量為5.53億噸,同比下降1.9%,原油對外依存度下降0.7個百分點至72.2%。
二是原油加工量下降的變化。2024年原油加工量為7.08億噸,同比下降1.6%,主要是受到成品油市場收縮和下游需求不旺的影響。
三是主要石化產品價格繼續下降的變化。2024年原油及主要石化產品價格繼續走低,多數化工產品價格同比環比均以降為主,尤其是下半年產品價格下降尤甚。
四是汽油銷售量下降的變化。這也表明,新能源汽車在2024年滲透率已超過45%的情況下,對傳統成品油市場的影響開始顯現。由此可見,煉化企業“油轉化”“油轉特”已成為主要趨勢。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石油化工行業呈現出“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并行”的特征。一方面,行業通過整合資源、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煉化一體化和園區化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例如,東部沿海地區依托港口優勢,建設了多個世界級煉化基地,實現了從單一燃料生產向“油頭化尾”的轉型。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則聚焦細分領域,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如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等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環保與安全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議題。近年來,政府持續加碼環保監管,推動企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實施碳捕集與利用技術,并加大對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廢水廢氣的治理力度。部分企業已開始布局循環經濟,通過副產品綜合利用、廢料再生技術減少資源浪費。例如,煉化過程中產生的硫磺、氫氣等副產物被轉化為化工原料或清潔能源,形成閉環產業鏈。
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成為破局關鍵。行業加速引入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智能工廠的建設顯著提升了設備運行效率和產品穩定性,同時通過實時監測與預測性維護降低了事故風險。此外,生物基材料、可降解塑料等新興領域的探索,為行業開辟了差異化競爭的新賽道。
當前,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正處于“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倒逼企業重新審視發展模式:國際油價波動加劇、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需求的沖擊、全球貿易格局重塑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以及“雙碳”目標下碳排放約束的強化,使得粗放式增長模式難以為繼。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升級催生了對高端化學品的需求,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對高性能材料的依賴度持續提升,為行業提供了結構性增長空間。在此背景下,企業需在堅守能源安全底線的同時,加速向“科技驅動、綠色低碳、市場導向”的新型發展模式轉型,方能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占據先機。
1、綠色低碳化:從末端治理到全流程減碳
未來,行業將全面貫徹“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低碳理念。通過推廣電加熱替代燃煤、發展綠氫煉化、建設零碳園區等措施,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生物航煤、生物塑料等可再生資源的應用將逐步擴大,碳捕集與封存(CCUS)技術或成為大型石化基地的標配。
2、高端化與差異化:新材料引領價值升級
隨著新能源電池、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發展,特種樹脂、高性能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高端產品需求激增。企業需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壁壘,搶占高附加值市場。例如,聚烯烴彈性體(POE)的國產化進程將加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3、智能化與數字化:重構生產與運營模式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普及將推動生產全流程智能化。數字孿生技術可實現裝置運行模擬與優化,AI算法助力供應鏈精準預測,區塊鏈技術提升原料溯源與交易透明度。此外,遠程運維、無人化倉儲等場景的應用,將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4、區域協同與全球化布局:構建韌性供應鏈
國內將形成“東部高端化、西部資源化、中部集約化”的區域發展格局。西部地區依托煤炭與鹽化工優勢,發展煤制烯烴、可降解塑料等特色產業鏈;東部沿海則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建設海外煉化基地,規避貿易壁壘風險。
5、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ESG成為核心競爭力
環保法規的細化與碳交易市場的完善,將倒逼企業提升ESG表現。投資者對綠色項目的偏好、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認可,促使企業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披露環境績效。未來,ESG評級或成為融資、招投標的關鍵門檻,推動行業向更可持續的方向演進。
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系統性變革。從傳統能源加工向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延伸,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從單一生產向全產業鏈協同升級,這一進程既充滿挑戰,也孕育著巨大機遇。未來,行業需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綠色低碳為底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安全、高效、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在此過程中,龍頭企業應發揮引領作用,通過開放合作與生態共建,帶動中小企業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隨著全球能源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深化,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有望在全球價值鏈中實現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跨越,為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石油化工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