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計量器具行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多樣化和市場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之一,在計量器具的研發、生產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計量器具行業前景廣闊。隨著國家對計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以及全球計量器具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計量器具行業將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在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浪潮中,計量器具作為現代工業的“眼睛”和“神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價值重構。從傳統機械式測量工具到集成量子傳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的智能設備,中國計量器具行業已突破單一工具屬性,成為驅動高端制造、綠色能源、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的核心基礎設施。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計量器具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前瞻報告》指出,行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技術自主化、場景多元化、生態全球化成為三大核心特征。
一、市場發展現狀:技術驅動下的結構性變革
(一)需求側:從工業制造到民生領域的全面滲透
計量器具的應用邊界正被技術突破重新定義。在工業領域,新能源汽車電池熱管理系統對電磁計量精度的要求達到微安級,推動高精度電流傳感器需求激增;半導體制造中,0.1納米級激光干涉儀成為12英寸晶圓廠擴產的關鍵設備,其測量精度直接影響芯片良率。在民生領域,智慧醫療設備需通過計量校準確保診斷準確性,遠程血壓計、便攜式血糖儀等家用醫療設備的計量認證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二)供給側:國產替代與高端突破并行
國產計量器具的技術突破正在改寫全球競爭格局。以光學計量儀器為例,中科光電通過承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率先實現0.1納米級激光干涉儀的批量化生產,打破國外壟斷;天準科技在機器視覺檢測領域占據顯著市場份額,其開發的AI缺陷識別系統誤判率大幅降低,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零部件等領域。
(三)政策端:頂層設計構建發展新范式
國家政策對計量器具行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將計量技術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則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在量子計量、智能傳感等前沿領域的投入。
二、市場規模與趨勢: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三重引擎
(一)市場規模:持續擴張與結構優化并存
中國計量器具行業正處于規模化增長與高端化轉型的雙重通道。中研普華預測,到2030年,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特定規模大關,年復合增長率保持高位。這種增長不僅源于傳統工業領域對計量設備更新換代的需求,更得益于新興產業對高精度、智能化計量工具的爆發式需求。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管理系統(BMS)的計量需求年增速超特定比例,推動電磁兼容測試設備、絕緣監測儀等細分市場快速增長;在半導體制造領域,晶圓檢測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帶動激光干涉儀、原子力顯微鏡等高端設備的國產化替代進程加速。
(二)趨勢一:智能化——從“測量工具”到“決策中樞”
智能計量器具正成為行業技術升級的核心方向。通過集成傳感器、通信模塊與AI算法,設備實現從“被動測量”到“主動感知”的跨越。例如,智能電表不僅可實時監測用電數據,還能通過機器學習預測設備故障,為能源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在工業互聯網場景中,嵌入5G模塊的在線監測系統可實現多設備數據的實時交互,將計量效率大幅提升。中研普華指出,到2030年,具備工業互聯網功能的智能計量設備滲透率將大幅提升,基于深度學習的自適應校準系統將成為行業標配。
(三)趨勢二:綠色化——低碳技術重塑產業價值鏈
在全球“雙碳”目標下,綠色計量技術正從邊緣創新轉向主流賽道。新型計量器具在設計階段即融入低碳理念,通過優化材料選擇、改進工藝流程降低能耗。例如,采用光子芯片的量子傳感器,其能耗僅為傳統設備的特定比例,且測量精度提升;在能源計量領域,智能流量計可實時監測管道泄漏,幫助企業減少特定比例的能源浪費。更深遠的影響在于,綠色計量正在催生新的商業模式——部分企業通過提供碳排放計量服務,幫助客戶制定節能減排方案,開辟了“計量+碳管理”的萬億級市場。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計量器具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前瞻報告》顯示:
三、產業鏈重構:從線性競爭到生態共生
(一)上游: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突破
產業鏈上游的國產化進程是行業自主可控的關鍵。在高精度光學玻璃領域,福晶科技、奧普光電等企業已實現KDP晶體、氟化鎂窗口片等高端材料的自主化生產,國產化率大幅提升,但超精密光學鍍膜設備仍依賴進口。傳感器領域,國內企業通過并購整合與技術攻關,逐步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中研普華指出,到2030年,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將大幅提升,這將顯著降低中國計量器具的生產成本,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
(二)中游:制造模式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中游制造企業正從單一設備供應商轉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例如,廣電計量通過建設全國性的計量校準實驗基地,為客戶提供涵蓋“設備銷售+校準服務+數據管理”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半導體領域,中科飛測開發了晶圓缺陷檢測與量測一體化平臺,將設備銷售與工藝優化服務深度綁定。這種轉型不僅提升了企業的附加值,更通過數據積累構建起技術壁壘——企業可基于海量測量數據開發預測性維護模型,形成“設備+數據+算法”的閉環生態。
(三)下游:新興場景催生萬億級市場
下游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是行業增長的核心動力。在智能制造領域,工業4.0對在線、動態、實時測量的需求激增,推動工業計量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在綠色經濟領域,碳排放計量與能源效率監測技術成為新支柱;在民生領域,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場景對計量數據的依賴度提升。中研普華預測,到2030年,新興場景對計量器具的需求占比將大幅提升,成為行業增長的核心引擎。
未來的計量器具企業將呈現三大特征:一是技術密集型,量子傳感、光子芯片等前沿技術將成為標配;二是服務導向型,從材料供應到技術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三是全球布局型,通過技術輸出、標準制定、資本運作構建全球產業生態。
想了解更多計量器具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計量器具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前瞻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