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表示,工信部將與有關部門一起研究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提高企業和產品的準入門檻,完善補貼資金的申報程序,同時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銷售使用環節的在線監管,以此治理“騙補”亂象,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在新政出臺前夕,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出現“斷崖式”下跌,凸顯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政策依賴過強,而離開補貼就虧損的現象則顯現出行業生態的脆弱。在補貼政策走到第7個年頭的當下,新能源汽車企業想要立足發展,必須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強市場化運營,早日擺脫離不開補貼這根“拐杖”的現狀。
補貼政策收緊,行業面臨洗牌
在中國車市火爆的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度名列全球第一,然而年末的“騙保”事件卻讓行業走勢急轉直下。從去年12月至今,工信部對新能源騙補的車企相繼開出高額罰單,最高達8億元。
在近日召開2016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基本上做到了與全球同步發展。在新能源汽車的起步階段,政府給用戶一定的補貼,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出現了個別企業法律意識淡薄、鋌而走險騙取國家財政補貼的資金。
苗圩預計,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較去年還會有一個可觀的增長,同時將會有一大批新產品陸續投放市場。苗圩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調整補貼政策,提高企業和產品的準入門檻,完善補貼資金的申報程序,同時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銷售使用環節的在線監管,以此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工信部部長的表態基本給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的政策走向定了調。補貼收緊難以避免,靠巨額補貼支撐起來的火爆表象是否會煙消云散?
新能源汽車陷“有補就有騙”怪圈
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如今深陷“有補貼就有騙補”的怪圈之中。在首批4家企業被處罰之后,業內流傳的一份“騙補名單”中共涉及93家相關企業,足以窺見行業補貼亂象之一隅。
亂象一:補貼已成車企實現盈利的重要手段。據吃到8億“最大罰單”的金龍汽車公告,減少補助與處罰疊加,將直接減少2016年凈利潤3.15億元。同樣,宇通客車財報顯示,2015年宇通客車銷售新能源汽車所獲政府補助為68.57億元,高出其當年凈利潤近兩倍。離開補貼,大部分車企的盈利情況都十分堪憂。
亂象二:沒有補貼就幾乎沒有銷量。數據顯示,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銷量僅為5400輛,同比大幅下降6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則只有3908輛,甚至不及比亞迪一家車企的2016年的月均銷量數據。業內人士表示,國補政策未定,地方補貼未到位是車企“有車不敢賣”的根本原因。
亂象三:監管不嚴,弄虛作假騙補花樣百出。補貼程序存漏洞以及地方審核不嚴等問題也給車企騙取補貼大開了方便之門,以致于有些車企將審核過的車輛棄置,或將電池組拆下組裝新車后再吃下一輪補貼等亂象屢屢發生。
為何補貼亂象屢治屢犯?業內認為,過度補貼是亂象之根本。一是補貼總額高,2016年相關補貼金額高達3900億元;二是補貼不合理,有的車種補貼甚至高過車的成本。過度的補貼必然妨礙市場化,使得企業想法設法騙補貼,卻在市場運維上懈怠,百害而無一利。
新能源汽車如何擺脫政策“拐杖”?
今年已經是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第7個年頭,但整個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態來看,一旦離開政策保護便成了無法獨立行走的跛子。補貼政策的收緊必然帶來行業的洗牌和陣痛,不過,在這場洗牌中,一些好的跡象也在悄然出現,那些專心研發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也將脫穎而出。
首先,在新政實施前“空窗期”內,部分車企選擇自掏腰包進行補貼為銷量“保駕”。吉利、華泰、比亞迪等廠商基本做到了分文未漲或1萬元內的小幅漲價,說明車企對市場推廣的重視已不同以往,眼光更加長遠。
其次,不少車企開始降本增效。一些車企已要求供應商降低“三電”價格,并壓低廠商和經銷商的新車利潤。業內人士表示,主車廠很難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向上游電池供應廠的成本提出更高要求是目前最合理的降本手段。
長遠來看,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下降是正常且合理的。車企要發展,就必須實現規模化成本下降、加強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全國市場的推廣,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市場規模。
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補貼的歷史使命尚未完結。為了讓行業獲得健康快速的發展,必須雙管齊下。一要改革補貼方式,借鑒歐美補貼制度的經驗,以退稅方式代替直接補貼,從根源上杜絕騙保。二要加強監管審核,讓補貼給到最需要的企業手中,讓行業發展獲得最大化收益。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當下的裝配式建筑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影響的產業鏈的鏈條
智能馬桶蓋(也稱智能潔身器)起源于美國,最初用于醫療
智能機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機器人,這是因為它有相當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