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快速增長,眼科光學儀器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眼科光學儀器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眼科光學儀器行業的市場規模、眼科光學儀器市場供需求狀況、眼科光學儀器市場競爭狀況和眼科光學儀器主要企業經營情況、眼科光學儀器市場主要企業的市場占有...
光學儀器行業競爭情況總結以及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光學儀器是由單個或多個光學器件組合構成。光學儀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成實像的光學儀器,如幻燈機、照相機等;另一類是成虛像的光學儀器,如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等。
光學儀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照度計,熔點儀,目鏡、物鏡,紫外輻照計,經緯儀、水準儀,色差儀,光譜儀、光度計,其他光學儀器,刀具預調儀,分光儀,垂準儀,夜視儀,影像儀,投影儀,折射儀,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棱鏡、透鏡,濾光片、濾色片,激光水平儀,激光測距儀等數個子類別。
光學儀器中成虛像的光學儀器占比超過一半,并且,隨著成虛像的光學儀器的市場需求增大,成虛像的光學儀器的市場份額在慢慢增大,未來幾年,成實像的光學儀器市場份額還將下降,成虛像的光學儀器市場份額還將上升。
成虛像光學儀器有如顯微鏡,望遠鏡、分析儀等產品,這些產品在生活中非常少見,因為這些產品主要用于工農業生產、資源勘探、空間探索、科學實驗、國防建設等領域中。成實像光學儀器有如幻燈機、照相機等,這些產品主要用于社會生活中比較多,比如開會,教學,私人使用等。
2017年我國的光學儀器的各個細分產品出口量較2016年都有所上升,其中照相機及分析儀類的光學儀器在光學儀器進口數量中占比最大,分析儀和顯微鏡產品的進口金額占比排名第一、第二。在2017年的光學儀器的出口產品中,分析儀和照相機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占比排名第一、第二。
近年來,我國光學儀器行業迅速發展,朝著高性能、高精度、高靈敏、高可靠性、智能化、自動化等方向發展,伴隨著下游應用領域需求的日益增長,近年來國內光學儀器制造行業市場規模也呈現擴張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光學儀器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269家。全國累計生產光學儀器超過8000萬臺,實現銷售收入643.1億元。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的光學儀器制造企業的利潤總額為57.9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6%。
一、現有企業間競爭
目前我國光學儀器的生產制造企業有數千家,其中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應用地區也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華北地區,企業集中度高,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更激烈。
二、潛在進入者分析
我國光學儀器大部分是內資企業,但是也有一部分外國企業在中國建廠投資,進入我國光學儀器市場,并且依靠自身的品牌效應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三、替代品威脅分析
光學儀器的品類非常多,對于部分光學儀器經過多年的更新和創新,帶來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產品技術和質量也越來越高,例如醫療類的光學儀器,這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產品一直在創新。而像幻燈機和照相機也一直在更新換代,在一定程度上,手機照相能替代照相機照相,但是不可能完全替代。
四、供應商議價能力
對于醫療類和是實驗類的光學儀器,生產企業都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和資質的企業,生產企業也比較少,這些企業的議價能力就比較高。對于放大器、顯微鏡、照相機,生產的企業較多,所以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就會比較弱。
五、客戶議價能力
對于老客戶或者大客戶來講,議價能力會對于新客戶和小客戶更大一點,此外購買精密光學儀器的客戶的議價能力比購買普通光學儀器的能力弱。
六、競爭結構特點總結
圖表:光學儀器生產企業地區競爭結構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企查查
光學儀器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還用于印染、造紙工業,花生也是一味中...
黑豆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又名烏豆,味甘性平。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黑豆皮提取物能夠提高機體對鐵元...
2018年11月入宅黃道吉日一覽 2018年11月8日/戊戍年十月小初一/星期四/執日/金匱(黃道)/龍日沖(戊戌)狗 201...
餅干的主要原料是小麥面粉,再添加糖類,油脂,蛋品,乳品等輔料。根據配方和生產工藝的不同,甜餅干可分為韌性餅干和...
開店的思維如果再不變,好日子可能要到頭了。據大材研究長期對200多家重點公司的持續關注,從渠道合作模式,到銷售網5...
中國智能制造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同樣也是大部分處于研發階段,僅16%的企業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從智能制造的經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