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前所未有的沖擊,今年各地加大穩投資力度,推出一大批重大基建項目,在資金支持方面中央財政支持力度也前所未有。而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下稱“基建”)投資被看作今年穩投資的一大關鍵。
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前所未有的沖擊,今年各地加大穩投資力度,推出一大批重大基建項目,在資金支持方面中央財政支持力度也前所未有。而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下稱“基建”)投資被看作今年穩投資的一大關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2.7%。在疫情沖擊下基建投資增速轉正并不容易,但這一增速卻低于市場預期。
從近兩年各地公布的投資計劃可以看出,基礎建設投資力度有增無減,重點項目依舊以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城市開發三大板塊持續推進。混凝土行業近年來快速發展,在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帶來了嚴峻挑戰。所以,推廣生產和使用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減少天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保護環境,提高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年限,減少維護成本,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那么,未來基建投資行業市場行情如何?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基礎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顯示
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從信息基礎設施看,取得跨越式發展和進步,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網絡用戶超過12億。預計2019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將恢復至10%以上,鋼材需求將有小幅回升。
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2019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2月10~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部署了諸多重點基建領域相關工作,包括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等。
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城市化進程必不可少的物質保證,是實現國家或區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重要條件,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運行的基礎;是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經濟布局合理化的前提;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
我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生產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曾經是國民經濟“瓶頸”的基礎產業生產能力和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鄉面貌極大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經濟運行基礎更加牢固,經濟發展潛力不斷增強。
如何提高基建投資的有效性,避免低效無效投資?一個關鍵的衡量標準,就是看項目是否真正有益于惠民生補短板。基建投資確實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但那些只對GDP數字增長有貢獻、對民生改善益處不多的投資,我們寧可棄之不要。像有的地方占用耕地挖湖造景,有的地方浪費水資源、土地資源搞一些“形象工程”,就是華而不實的低效無效投資,必須堅決摒棄。而類似老舊小區改造、停車場建設、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縣級公立醫院改造提升等許多投資項目,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能促消費、惠民生,又有利于調結構、增后勁,事半功倍、一舉多得,就值得積極推進。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9.7%,兩年平均增長2.3%,實現穩步恢復。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基建投資依然空間廣闊、機會充足。
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范圍,疫情對全年經濟增速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新基建”投資需求并非疫情催生,疫情只是加快了“新基建”的進程。據悉,國家發改委今日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①信息基礎設施;②融合基礎設施;③創新基礎設施。
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持續跟蹤研究。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聯合相關部門,深化研究、強化統籌、完善制度,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①加強頂層設計;②優化政策環境;③抓好項目建設;④做好統籌協調。
中國銀行研究院測算,2020年“新基建”七大重點領域投資總規模約為1.2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從信息基礎設施看,取得跨越式發展和進步,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網絡用戶超過12億。
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2019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2月10~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部署了諸多重點基建領域相關工作,包括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等。中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生產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曾經是國民經濟“瓶頸”的基礎產業生產能力和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鄉面貌極大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經濟運行基礎更加牢固,經濟發展潛力不斷增強。
當前形勢下,各國都在積極尋找新工業革命的“命門”,以期在未來發展中占據主動。當下,從跟跑到領跑,中國5G技術讓全球矚目。通過大力發展“新基建”,制度優勢將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實現大逆轉,中國不僅有望領跑數字經濟、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等產業,還將促使中國制造業、中國的實體經濟在新一輪世界競賽中處于更強的地位。“新基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5G通信等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有望顯著提升制造業效率,帶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新基建是什么時候提出的?“新基建”全稱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投資領域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新基建”短短的三個字蘊含了發展的無限能量。據悉,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會議提出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我國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需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新基建的關注重點是信息產業,其中以5G建設尤為關鍵;同時,信息產業的發展與深化,可以往人工智能化、工業數字化、萬物網絡化等產業鏈縱深發展。人工智能化,如大數據中心建設、政府、企業上云等;工業數字化,如工業機器人、教育、醫療信息化等;萬物網絡化,如5G、網絡建設(窄帶物聯網NB-IoT、IPv6)、北斗系統等。
據預測,單是5G網絡,到2025年的建設投資便將累計達到1.2萬億元。盡管眼下“新基建”的投資規模還比不上傳統基建領域,但后勁十足。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可以預計,“新基建”將逐步帶動數字經濟的繁榮,不斷孕育新的建設需求,進而撬動更大規模投資、形成正向循環。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基礎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0-2025年中國基礎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基礎建設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基礎建設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基礎建設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
查看詳情
華為再招201萬元年薪“天才少年”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又有2名畢業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三年內,華中科技大學已有62...
咖啡是用經過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來的飲料。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其與可可、茶同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飲品。咖啡市...
強化飼料行業前景現狀如何?未來強化飼料發展趨勢怎么樣?我國強化飼料工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其成長發展歷程基本上與改革...
全球大蟹價格持續攀升近幾年,國人對于海鮮的消費力逐年上升。據Hodges報道的數據,截至4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活蟹8...
食品是什么?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2...
驢奶富含功能性乳清蛋白與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延壽,增強抵強力和免疫力,保肝護胃,美白肌膚等獨特功能作用。驢乳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