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當今文化與商業深度融合的時代,IP(知識產權)已成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涵蓋文學、動漫、影視、游戲、實體產品等多個領域。近年來,IP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還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2024年國內市場年度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為1551億元,同比增長10.7%,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了IP授權市場的繁榮。而預測2025年中國年度授權商品零售額將達到1675億元,更凸顯了IP行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數據來源:中國玩協、中研普華整理
二、IP行業現狀分析
(一)市場規模與增長態勢
從市場規模來看,IP行業近年來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除了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的顯著增長外,IP在其他相關領域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例如,在游戲領域,2024年前三季度,僅中國游戲IP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就已高達1960億元,顯示出用戶對IP游戲的強烈需求和付費意愿。在潮玩領域,2023年我國潮玩產業總價值約600億元,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IP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預計2026年攀升至1101億元,年均增速超20%。
這種增長態勢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對文化娛樂和精神消費的需求不斷增加,IP產品作為一種兼具文化內涵和娛樂屬性的商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另一方面,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為IP的傳播和推廣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加速了IP的商業化進程。
(二)IP源頭與拓展方向
現實中IP源頭類型多種多樣,文學、動漫、影視劇、游戲和實體形象等都能成為IP的源頭。以文學為例,眾多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游戲、動漫等作品,實現了IP的多領域拓展。如《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以及《斗羅大陸》《慶余年》等網絡文學IP改編的電視劇,都受到了廣泛關注。
動漫IP也不甘示弱,如《羅小黑戰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動漫電影的成功上映,展現了中國原創動漫IP的巨大潛力。游戲IP方面,中國原創游戲IP占據了近五成的市場份額,頭部“老牌”IP持續在國內市場釋放影響力,并且游戲與影視、動漫、文學等領域的IP聯動日益緊密。
(三)政策支持與法律保護
國家對IP行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十四五”規劃將“文化數字化”列為戰略重點,直接推動IP全產業鏈的政策傾斜。地方政府也通過稅收優惠、產業園區建設等方式,加速IP孵化與商業化進程。例如,上海“全球影視創制中心”計劃、成都“數字文創城”等項目,均以IP為核心構建產業集群。
在法律保護方面,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逐漸落地,在建立審查制度、培育知識產權、懲治侵權行為等方面不斷細化。法律的完善規范了版權市場運行,釋放了鼓勵原創的信號。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新《著作權法》細化作品定義,增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四)消費群體特征
Z世代(1995 - 2009年出生)已成為IP消費主力。這一群體不再滿足于單向消費,而是通過“二創”、聯名款、虛擬社交等方式深度參與IP生態。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注重情緒價值和文化認同,盲盒、潮玩等IP衍生品成為“快樂消費”代表,相關品類消費意愿超過寵物。例如,泡泡瑪特等企業通過“新市場、新渠道、新品類、新潮流”策略拓展海外市場,2024年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38.9%,東南亞市場增速達619.1%。
三、IP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IP同質化問題
隨著IP市場的快速發展,IP同質化問題逐漸凸顯。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風熱門IP類型,導致市場上出現大量風格相似、內容雷同的IP產品。這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例如,在盲盒市場,部分品牌推出的產品在設計、玩法上缺乏創新,只是簡單地模仿熱門款式,難以吸引消費者的長期關注。
(二)版權保護體系漏洞
盡管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但版權保護體系仍存漏洞。盜版衍生品導致行業年損失超200億元。在互聯網環境下,侵權行為更加隱蔽和便捷,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平臺銷售盜版IP產品,嚴重損害了原創者的權益和市場的正常秩序。而且,版權維權成本高、取證難等問題也制約了版權保護的有效實施。
(三)國際競爭加劇
迪士尼、萬代南夢宮等國際巨頭加速布局中國市場,本土IP面臨“文化折扣”風險。這些國際巨頭擁有豐富的IP資源和成熟的運營經驗,在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和市場推廣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相比之下,本土IP在國際化程度、品牌建設和運營能力上還有待提高,在國際競爭中面臨較大壓力。
四、IP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技術驅動:虛實融合的消費新范式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IP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預測,元宇宙、腦機接口等技術將推動IP消費向“超現實體驗”升級。例如,用戶或可通過腦電波與虛擬IP互動,或在AR眼鏡中“穿戴”數字服飾。這種體驗升級將催生千億級增量市場。以虛擬偶像為例,隨著實時動作捕捉技術和全息投影技術的發展,虛擬偶像的演出和互動效果將更加逼真,為粉絲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體驗,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相關周邊產品和參與虛擬活動。
(二)跨界融合:產業邊界拓展
IP將突破文化領域,成為連接產業的“通用語言”。醫療IP可植入健康監測功能,汽車IP可聯動車載娛樂系統,甚至農業IP可通過區塊鏈追溯產品全生命周期。這種跨界融合將重構傳統產業鏈價值。例如,一些汽車品牌與知名動漫、游戲IP合作,推出聯名款車型,不僅提升了車型的吸引力和時尚感,還借助IP的粉絲基礎擴大了市場影響力。
(三)文化輸出與本土化運營
國潮IP崛起和本土化運營將推動市場多元化。如《哪吒2》衍生品收入超50億元,泰國迪莫系列聯名成功展示了本土化運營的魅力。隨著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潮IP將有更多機會走向世界。同時,在海外市場進行本土化運營,根據當地文化特點和消費需求調整IP產品和營銷策略,將有助于提高國潮IP在國際市場的接受度和競爭力。
(四)ESG理念滲透
環保主題IP(如“零碳熊貓”)通過綠色供應鏈設計,社會公益IP(如“鄉村兒童守護者”)借助用戶行為捐贈機制,使IP從商業符號升維為社會價值載體。在當今社會,消費者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關注。IP行業融入ESG理念,不僅能夠提升IP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價值,還能吸引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消費者。
五、案例分析
(一)《黑神話:悟空》IP引爆市場
以中國經典名著《西游記》世界觀為架構的游戲《黑神話:悟空》全球上線,迅速霸榜多游戲平臺,各類聯動品牌、周邊產品也紛紛“出圈”。6月8日,《黑神話:悟空》游戲開始預售,“天命人”手辦的游戲典藏版實體禮盒也同步在電商平臺上架,限量1萬套,瞬間被搶完。除了手辦,與游戲聯名的咖啡也迎來了銷售熱潮。
該游戲IP的成功得益于其對中國經典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新演繹,通過高品質的游戲畫面和精彩的劇情,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玩家的關注。同時,其多元化的聯動和周邊產品開發策略,進一步擴大了IP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為游戲IP的商業化運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二)Labubu IP全球爆火
最新上市的Labubu3.0系列盲盒在美國、英國等地經常“幾分鐘內”售罄,讓泡泡瑪特的業績翻番。Labubu等IP在全球爆火,一方面得益于其獨特的設計和可愛的形象,符合全球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泡泡瑪特通過有效的市場推廣和渠道布局,將IP產品推向了全球市場。此外,Labubu IP還通過與明星合作、舉辦主題展覽等方式,提升了IP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了IP價值的最大化。
......
欲了解更多關于IP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IP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