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我國南海海域可燃冰試采目前已連續試采達6周,累計產量超過23萬立方米,其間經受臺風"苗柏"考驗的我國可燃冰試采工程取得超預期的突破。
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南海神狐海域試采平臺獲取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1日14時52分,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采已連續試采達42天,累計產量超過23.5萬立方米。在此期間,可燃冰試采平臺遭遇了今年第2號臺風"苗柏"正面襲擊。經試采平臺工作團隊精心部署,臺風未對平臺安全及試采工作造成影響,可燃冰保持平穩持續產氣。我國通過可燃冰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自主創新,最終超預期完成試采工程目標,取得可燃冰試開采的歷史性突破。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試采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介紹,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礦藏開采出天然氣,并試氣點火,至5月18日,最高產量達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過1.6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圓滿完成預定目標。5月18日,國土資源部宣布我國海域首次可燃冰試采成功。至5月26日,試采井連續產氣16天,平均日產超過1萬立方米。5月27日開始,按照施工方案整體安排開展溫度、壓力變化對儲層、井底、井筒、氣體流量等影響的科學測試與研究工作。至6月10日14時52分,總產氣量達21萬立方米,平均日產7000立方米,獲得各項測試數據264萬組。目前試采平臺產氣過程平穩,井底狀況良好,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10日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珠江口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自5月10日點火測試以來,至6月10日已連續產氣達31天,實現了試采工作的"滿月"記錄。
南海海域是我國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區,全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相當于1000億噸石油,其中有800億噸在南海。試采現場指揮部地質組組長陸敬安說,勘探顯示,神狐海域有11個礦體、面積128平方公里,資源儲存量相當于1.5億噸石油儲量。
目前,我國已經連續超過22天從位于神狐海域的可燃冰礦藏中采天然氣,平均日產超過8000立方米,而且還圈定了兩個超過1000億立方米級的礦藏。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裝飾裝修材料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在國務院年初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