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智能收音機市場發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智能收音機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智能收音機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智能收音機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
如果說“D計劃”是華為全面擁抱AI的第一關,那么華為已經在移動端上進行了小型實驗。
開發AI芯片是“達芬奇”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華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半導體部門海思(HiSilicon)的工程師負責設計華為自己的AI芯片,用于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華為經理表示,雖然華為目前使用英偉達的芯片來為其服務器增加AI功能,但華為希望逐步減少對美國公司的依賴。
這位經理表示,當華為為客戶建立網絡和數據中心時,“如果我們也能提供人工智能,那將是一個差異化因素。”
不過,創建英偉達的替代品將是一場艱苦的戰斗。 這家美國公司在加速深度學習算法芯片的市場上享有幾乎壟斷的地位。許多公司都嚴重依賴英偉達將AI帶入自己的產品中。
在芯片產業,行業實力前20%的企業拿走了80%的利潤。
包括華為在內,很多中國公司搶占市場的方式是提供低價產品,占據低端市場,積累資本,然后再逐漸往上爬升。但是,這樣的方法在芯片行業行不通,因為大家都會購買技術最好的產品。而過去幾十年來,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技術最好的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飛快的。
如果制作出一款技術或者性能沒有那么好的芯片,就占據不了市場,自然也無法迭代。
“英偉達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因為它的芯片,還因為它們在軟件框架和工具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依圖科技的人工智能研究員吳雙說:“現在英偉達的市場地位相當不錯。”依圖是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圖像識別創業公司,已經籌集了超過2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華為擁有龐大的研發資源,在開拓新業務方面也保持著良好的記錄。這家公司已經超越了許多全球電信設備和智能手機的競爭對手,最初是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后來加強技術在價值鏈上攀升。
在華為的18萬名員工中,有超過8萬人參與研發。華為在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俄羅斯和印度都設有研究中心。去年,華為在研發上花費了130多億美元。
光榮的業績與略顯尷尬的美國境遇
盡管取代英偉達的可能性不大,但華為以前也曾對其他大型美國技術供應商構成挑戰。華為曾在幾乎所有的華為手機中使用高通的芯片。然而,在過去的七年中,它通過開發自己的移動芯片,同時積累了越來越多與無線技術相關的重要專利,將自己變成了高通的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華為去年發布的旗艦智能手機,就搭載了自己的芯片組,其中具備AI能力。
為數據中心開發新的AI芯片是一項艱苦的戰役,跟英偉達一樣,除了單純造芯之外,更重要的是構建龐大的軟硬件和開發者生態系統,目前華為在消費者端已經開始走出第一步去“練兵”。
這支先頭部隊就是HiAI。
HiAI包括“芯-端-云”三層,芯片層包括NPU的加速、豐富的算子和芯片級的安全保護;端層包括端側的全場景用戶感知和交互體驗,賦予APP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的能力。云層則是通過華為移動服務(HMS)、AppGallery等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使用。
這是華為以NPU為基礎,在移動端構建生態圈的一次嘗試,現在這個生態圈上已經聚集了45萬開發者,可以看做是微型的“達芬奇項目”。
與光榮業績并存的是華為在美國市場的境遇。
在美國,華為推廣人工智能技術的雄心可能面臨著最大的阻力。2012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指責華為和中興可能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其結果導致華為的電信部門實際上被禁止進入美國。
華為的手機業務在今年早些時候也遇到了類似的障礙。華為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達成協議在美國銷售華為智能手機,但由于立法者的反對,該協議在最后時刻破裂。
數據中心之爭仍在初期,最終鹿死誰手?
今年,“中興事件”給國內企業敲響了警鐘,華為的造芯計劃在這個時間節點顯得愈發必要,也成為整個中國產業發展的關鍵。
市場觀察家The Linley Group的首席分析師Linley Gwennap在Linley處理器大會發表專題演講之前接受《EE Times》的訪問時表示,目前芯片產業競爭態勢顯示機器學習芯片的許多舉動正開始轉向低功耗的客戶端,然而,在高性能的數據中心芯片之間,競爭仍處于初期階段。
Gwennap說:“Arm已經主宰了CPU的IP領域,也接管了GPU,但AI引擎為核心芯片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讓其他公司也能取得一個好的開始。”
Gwennap表示,目前根據其統計數據顯示,有多達40家公司都在設計客制的AI芯片,其中許多都鎖定了數據中心應用。但在這個領域,英偉達的Volta GPU目前地位穩固,并成為亞馬遜等巨頭所選擇的訓練引擎。
現在,谷歌自己研發了TPU,已經到了第三代,還有微軟也在開發基于FPGA的Brainwave。百度在剛剛結束的AI Creat大會上公布了自研芯片昆侖,但也沒有更詳細的數據。
英特爾旗下的Nervana最近明確表示,要到2019年才會投產芯片。深度學習新創公司Graphcore聲稱將在今年稍晚發布新芯片,而比特幣ASIC制造商比特大陸則在去年底宣布研發用于數據中心的AI芯片的計劃。
最終,能在這場仍算是新戰場中獲勝的芯片將是集性能、功耗和芯片尺寸等優勢于一的最佳組合。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北京時間2018年7月15日晚23點,2018俄羅斯世界杯壓軸大戲將登場,高盧雄雞法國與格子軍團克羅地亞將在莫斯科盧日尼基?...
退休后拿什么養老?如何確保一個高品質的老年生活?不管現在年輕還是年長,養老都是一個我們不可逃避的話題。隨著社會變...
A股近期走勢低迷,自年初至現在經歷過大盤下跌14.2%。與此同時,超過200家上市公司出現破凈,破凈數量創歷史新高。當...
7月份,一場重要的年中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會為今年下半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去年同期,201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
4天工作制7月14日消息,13日在北京發布的《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建議,2030年實現“做四休三”...
經過八年奮斗的國產手機廠商小米終于在香港上市了,整個手機圈乃至科技行業最熱的話題幾乎離不開小米。不過,華為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