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鑒定供需格局迎變局,如何對需求擴大的領域增加市場十分重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帶動了國家整體家庭整體收入和品位提升,收藏群體不斷擴大。從目前收藏情形來看,有超過50年以上的物品都將有人收藏;并且出現不同的收入群體將收...
中國近200年來也是文化遺產的主要流失國,海外中國文物數量大、質量精。據有關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流失海外文物或可達500萬件,分藏于世界各地的文博機構以及私人藏家手中。
回歸之路——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它們何時才能回到故土
中國近200年來也是文化遺產的主要流失國,海外中國文物數量大、質量精。據有關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流失海外文物或可達500萬件,分藏于世界各地的文博機構以及私人藏家手中。
日前,“2018’全球視野的文化遺產’國際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3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圍繞會議議題“全球視野的文化遺產”展開探討,共同聚焦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據悉,中國作為文化遺產大國,目前擁有世界遺產53項,其中文化遺產36項,文化與自然雙遺產4項,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官方普查登記的文化遺產資源浩如煙海,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近76.7萬件;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登記近87萬件。
《回歸之路》
在近四十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的背景下,中國文物流失的情況是非常的嚴重。相對于正規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而言,這些未經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都可以歸入到流失文物的范疇內。這其中除了很小一部分成為博物館館藏外,大部分的流失文物都囤積在大大小小的收藏者和文物經營者手上。相當數量的文物還以各種途徑流失到了海外。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至少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其中一、二級文物的數量達100余萬件。
在科學的考古發掘時,往往需要詳細記錄文物出土的地層及出土位置等原始信息。這些資料和信息是開展考古科學研究的基礎。而流失文物由于盜掘者的任意破壞,往往缺乏明確的地層和器物共存關系等關鍵信息。當這些流失文物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專業學者普遍不愿意主動去研究這些新出現的材料。這是文化上的巨大漏洞,對中華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造成了巨大的缺失。
另一方面,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現象的突破和繁榮,許多是來自于一次次的意外發現。如宋代石鼓文和鐘鼎彝器的發現,促成了中國金石學的誕生,涌現出《集古錄》、《考古圖》、《歷代鐘鼎彝器款識》等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19世紀末期,大量被當成中藥材買賣的刻字“龍骨”的發現,直接導致了甲骨文這一文字形態的確立,產生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唐蘭、陳夢家、容庚等一大批重要的學者!事實上,當時這些意外的發現并不具備現代意義上的考古概念,所有的學術成果幾乎都是建立在對流失文物的關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礎之上。
近年來,一些非國有的文化機構通過多方的努力,相繼讓一些珍貴的流失文物回流中國,并且以開辦博物館的方式讓這些文物得以成系列的聚攏、保存和陳列。然而,所有這一切其實只是實現了流失文物在物理空間上的回流,并未真正實現其價值的回歸。許多機構只注重流失文物的投資價值,而完全或部分忽視了流失文物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研究,是這類流失文物無法得到專業學者和權威學術機構認可和采信的重要原因。只有堅決摒棄以保值、升值為目標,摒棄以膚淺的拍賣價格進行簡單比對的商業訴求,讓流失文物回歸到考古類型學的基本學術研究體系中來,才能重新恢復其應有的文化地位。
相關文章
美司法部長塞申斯被迫辭職,特朗普終向“...長春長生公司被處罰沒款91億元人類歷史上首次!中國的“嫦娥四號”到底...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啟動“全球商會合作網”...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新年首個調研釋放強烈信...推薦文章
回歸之路——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如何通過大學教育培養出一位網絡“大神”?杜嘉班納發布視頻致歉聲明 用中文說“對...阿嬌51公斤Selina55公斤,真實體重曝光,...“不男不女”“娘”等標簽,傷害了多少好...守正出新,民營院團釋放活力繁榮申城舞臺10次雨果獎、7次星云獎、4次軌跡獎…這部...今天什么日子?蔡卓妍、宋慧喬、斯嘉麗·...12歲李嫣初登雜志封面,自信的女孩最美!深扒D&G黑歷史:在國外欺負過那么多人,...排行榜
一代女神傳奇今晨謝幕,王丹鳳逝世享年94歲她寫下“永失我愛”,她是李詠的搭檔、老...她,在外漂泊80年,是今年春晚舞臺上最年...結婚16年的妻子棄他而去之后,他畫了一幅...正月初一不能倒垃圾?春節到了,來復習一...逝者 |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逝世,琴聲感...每年上萬集的電視劇播一次就消失,誰干的...美國女高中生舞會上一身中國旗袍艷驚四座...與親生父母相認一年后,美籍華裔“斷橋女...“你好,我是星探!”藝考生未入學就被影...回歸之路——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它們何時才能回到故土日期:2018年11月23日 20:38:34 作者:吳強華
中國近200年來也是文化遺產的主要流失國,海外中國文物數量大、質量精。據有關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流失海外文物或可達500萬件,分藏于世界各地的文博機構以及私人藏家手中。
日前,“2018’全球視野的文化遺產’國際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3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圍繞會議議題“全球視野的文化遺產”展開探討,共同聚焦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據悉,中國作為文化遺產大國,目前擁有世界遺產53項,其中文化遺產36項,文化與自然雙遺產4項,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官方普查登記的文化遺產資源浩如煙海,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近76.7萬件;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登記近87萬件。
如何讓數以萬計的海外文物回歸故土,這篇《回歸之路》或許有所啟發。
《回歸之路》
在近四十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的背景下,中國文物流失的情況是非常的嚴重。相對于正規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而言,這些未經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都可以歸入到流失文物的范疇內。這其中除了很小一部分成為博物館館藏外,大部分的流失文物都囤積在大大小小的收藏者和文物經營者手上。相當數量的文物還以各種途徑流失到了海外。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至少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其中一、二級文物的數量達100余萬件。
在科學的考古發掘時,往往需要詳細記錄文物出土的地層及出土位置等原始信息。這些資料和信息是開展考古科學研究的基礎。而流失文物由于盜掘者的任意破壞,往往缺乏明確的地層和器物共存關系等關鍵信息。當這些流失文物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專業學者普遍不愿意主動去研究這些新出現的材料。這是文化上的巨大漏洞,對中華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造成了巨大的缺失。
另一方面,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現象的突破和繁榮,許多是來自于一次次的意外發現。如宋代石鼓文和鐘鼎彝器的發現,促成了中國金石學的誕生,涌現出《集古錄》、《考古圖》、《歷代鐘鼎彝器款識》等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19世紀末期,大量被當成中藥材買賣的刻字“龍骨”的發現,直接導致了甲骨文這一文字形態的確立,產生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唐蘭、陳夢家、容庚等一大批重要的學者!事實上,當時這些意外的發現并不具備現代意義上的考古概念,所有的學術成果幾乎都是建立在對流失文物的關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礎之上。
近年來,一些非國有的文化機構通過多方的努力,相繼讓一些珍貴的流失文物回流中國,并且以開辦博物館的方式讓這些文物得以成系列的聚攏、保存和陳列。然而,所有這一切其實只是實現了流失文物在物理空間上的回流,并未真正實現其價值的回歸。許多機構只注重流失文物的投資價值,而完全或部分忽視了流失文物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研究,是這類流失文物無法得到專業學者和權威學術機構認可和采信的重要原因。只有堅決摒棄以保值、升值為目標,摒棄以膚淺的拍賣價格進行簡單比對的商業訴求,讓流失文物回歸到考古類型學的基本學術研究體系中來,才能重新恢復其應有的文化地位。
這里提到的文物上的采信,指的是考古界、博物館界普遍相信的某種學術事實或學術結論,并以此用來作為研究同類文物的依據。流失文物的回歸,本質上就是通過多方學術努力以恢復其可“采信”身份的“回歸之路”。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基礎工作:
第一、系列化和專題性的收藏,在藏品達到一定數量后,是可以發生質變的。中國一批新出現的非國有專題博物館,比如以“建立中國古陶文明坐標”為目標,由路東之先生創辦的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館;以收藏越地文物為特點的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以收藏系列中國北朝石刻藝術為專題的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都是這方面的代表。
第二、公開的展陳是回歸的必要條件。在接受觀眾檢驗的同時,也給更多的學者提供了深入研究所必要的資料。我們從十年前開始舉辦專題展。2011年在深圳舉辦的《永遠的北朝——北朝石刻藝術展》歷時四年三個月,累計總參觀人數超過100萬人次。2018年在深圳舉辦《翟門生的世界——絲綢之路上的使者》,三個月參觀人數突破10萬人。期間吸引不少海內外的學者專程前來觀摩和研究。
第三、圍繞系列化和專題性的藏品為研究對象展開跨學科的交叉研究,是通過多方求證達致價值回歸的必由之路。我們歷時多年精心編撰的《永遠的北朝》一書,通過對流失海外北朝圍屏石床文物的系統研究,其中的資料和觀點被海內外學者在相關學術領域不斷引用。今年11月中旬將與日本學界聯合舉辦《翟門生的世界——石刻上的南北朝》學術研討會,都是往這個方向的努力和舉措。目前日本學者研究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的學術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中國學者。我們希望對館藏文物的研究不僅限于本國的學者,而是歡迎有不同國籍背景和視野的學者來共同參與。不僅僅限于本領域的權威學者,也歡迎跨學科的學者共同參與研究。
由于歷史的原因,發達國家的博物館擁有和保存了發展中國家的大量文物。在遵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的前提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學者可以共同加強對這些流失文物的交流和研究,其合作成果可以通過合辦展覽的形式與發展中國家的民眾共同分享。因為這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遺產。
知道了有那么多寶物流失海外了,那么中國有哪些寶物是最值錢的呢?
中國最值錢的十大文物:中國國寶級文物個個價值連城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先人們留下了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非常珍貴也是國寶級的最值錢的文物。那么大家知道是哪些文物嗎?
中國最值錢的十大文物
一、大禹治水圖玉山
大禹治水圖玉山是中國最值錢的十大文物 之一,這件文物是乾隆皇帝親自籌劃雕琢而成的,總共用了10年的時間目前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面,這個文物采用比較珍貴的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琢而成。
二、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時期的文物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這件龐大的樂器是青銅鑄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的高低排序起來懸掛在大型的鐘架上面。
三、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是唐朝的文物,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這件文物的壺腹兩側用模具沖壓舞馬圖,特別的精美。這件文物是在1970年的時候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四、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1995年出土于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徐州博物館。是一件非常值錢的文物,是用1576克金絲連綴起,另外還有4248塊大小不一的和田白玉和青玉組成的非常的名貴,這種玉的質量很好而且玉也多。
五、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是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這件文物十分珍貴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是春秋時期越國的青銅器。這把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所以至今都是完好的千年不銹。
六、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中國最值錢的十大文物之一,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商朝晚起的青銅禮器和祭祀用品。這件文物是目前世界出土最大的青銅器。
七、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這件文物是1987年出土于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目前被收藏在法門寺博物館。這件文物是用金銀打造的非常珍貴,是盛唐時期鎏金技藝的精品,也是佛門法器。
八、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唐朝時期的酒器,這件文物于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目前被收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這件文物是唐代時期做工精湛的一件玉器,選用紅色瑪瑙琢制,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看起來十分精美。
九、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這件珍貴的文物于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是東漢時期的青銅器,目前被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是中國最值錢的十大文物之一,1986年的時候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十、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這是北宋畫家家張擇端的精品杰作。是中國國寶級文物,目前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畫生動的紀錄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的人們的生活狀況。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18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學排名在2018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排行榜中,清華大學雄居排行榜榜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
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5屆全球年會在廣州開幕11月24日,國際金融論壇第15屆全球年會在廣州開幕。國際金融論壇主席、5...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經濟學專業介紹經濟學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
養狗之前三思而行 寵物狗莫變流浪狗此前,我們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了有人養的寵物狗,但是流浪狗的管理問題是否更值得...
網絡工程專業介紹及就業前景網絡工程專業簡介網絡工程專業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網和通信網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基...
物聯網工程專業介紹及就業方向前景分析物聯網工程本科專業介紹物聯網應用從技術層面講主要涉及三個部分,即對外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