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
商業銀行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從商業銀行的發展來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英國模式,商業銀行主要融通短期商業資金,具有放貸期限短,流動性高的特點。即以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就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此種經營模式對銀行來說比較安全可靠。另一種是德國式,其業務是綜合式。商業銀行不僅融通短期商業資金,而且還融通長期固定資本,即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中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模式。為了適應中國分業經營的現時特點和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新《商業銀行法》對原來商業銀行法不得混業經營的有關規定進行了修改。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該修正案對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作了兩處修改:一是刪去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二是刪去第七十五條第三項中的“存貸比例”。特別是第二處,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
如果以總資產規模來做為市場規模的衡量標準,2018-2020年我國商業銀行的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約為209.96萬億元,到了2020年,規模已經達到了265.79萬億元。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數據,近三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水平有所波動,2018年,商業銀行凈利潤18302億元,2019年增長至19932億元,但2020年卻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為19392億元,同比下降了2.7%。整體來看,2020年商業銀行凈利潤下滑主要歸因于兩方面,一是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二是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6年中國商業銀行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商業銀行是作為貨幣資本的貸出者與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來實現資本的融通、并從吸收資金的成本與發放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的差額中,獲取利益收入,形成銀行利潤。商業銀行的供給情況可以通過其吸收存款能力的角度進行分析,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相關數據,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規模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8年吸收存款148.64萬億元,到2020年已經達到191.18萬億元,供給能力也隨之增強。
圖表:2018-2020年我國商業銀行供給規模(單位: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一)被動型負債
儲蓄存款:城鄉居民將暫時不用或結余的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一種存款活動。基本形式包括活期儲蓄、定期儲蓄、華僑人民幣儲蓄。
儲蓄的特點:
1、儲蓄行為的自主性
儲蓄行為的自主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儲蓄對象是私有的,就是儲蓄者所要儲蓄的貨幣資金的所有權歸儲戶所有,儲戶自己有權支配,這是儲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證和必要前提;二是儲戶進行儲蓄是自我需要的結果。儲蓄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自己將來的某種需要,這種儲蓄的自主性反映了自我服務的需求,不論是保值或增值的儲蓄都是對儲戶有利的,因而貨幣所有者愿意從事儲蓄活動。
2、儲蓄對象的暫時閑置性和積累性
儲蓄動機產生于個人取得收入以后扣除消費部分的結余。這部分結余構成了個人能進行儲蓄的物質前提。同時,儲蓄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消費,這也說明了儲蓄對象的閑置具有暫時性。儲蓄的積累性是指儲戶在貨幣資金上量的積累。它的含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儲蓄行為對儲戶個人具有積累財富的作用;其次,從貨幣資金代表社會財富的角度考察,貨幣儲蓄過程也是社會財富的積累過程。
3、儲蓄價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儲蓄是一種信用行為,信用具有還本付息的特征。儲蓄的還本付息特征使它具有明顯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儲戶將貨幣資金存人銀行等儲蓄機構,首先考慮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積累財富的作用。如果連本金都保不住,儲戶是不會參加儲蓄的。因此,儲蓄的保值性是儲戶進行儲蓄的最低要求,也是儲蓄的基本特征;其次,儲戶將貨幣資金存入銀行等儲蓄機構,經過一段時間,不但要取回本金,還要帶來利息,這是信用行為的基本要求。儲蓄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儲蓄的收益水平。
(二)主動型負債
(1)發行債券。指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從貨幣或資本市場融入資金。以前我國只有三家政策性銀行發行過金融債。自央行2004年6月發布《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2005年5月發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后,一般商業銀行陸續開始發售次級債和金融債,發行債券逐漸開始成為商業銀行資金來源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2)對央行負債。指商業銀行從央行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目前主要形式為再貸款、再貼現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對央行負債的產生基于兩個目的:一是增加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緩解流動性不足;二是央行調控市場貨幣供應量,實施貨幣政策意圖。
(3)對同業負債。指商業銀行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目前對同業負債主要有同業拆入(期限不得超過4個月)和借款(4個月以上的拆入,目前借入方僅限于外資銀行在中國分支機構)、票據轉出、信貸資產轉出回購、債券正回購等實現形式,其中同業拆入和借款一般建立在信用基礎上,而其他幾種都是以現有資產為抵押融入資金。
(4)協議存款。指商業銀行按政策規定從保險公司、社保基金、郵政儲蓄和貨幣市場基金等單位引進大額存放資金,并約定期限和利率。
根據上述對2018-2020年我國商業銀行供給規模的分析,現對將來商業銀行的供給能力做出如下預測: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商業銀行的供給規模將進一步增長,到2026年,供給規模能達到406.83萬億元。
圖表:2021-2026年我國商業銀行供給規模預測(單位: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想要了解更多商業銀行行業詳細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6年中國商業銀行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商業銀行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
查看詳情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不孕不育癥將被列入21世紀人類三大疾病之一,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因此不孕不育的治療技術A...
據公開資料顯示,全球碳納米管生產企業已超百家,年產能超萬噸。需求端來看,全球汽車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預計2025年...
中國互聯網廣告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網絡,互聯網帶我們走進了大數據時...
中國直播平臺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廣播電視詞典對直播界定為“廣播電視節目的后期(haobc)合成、播出同時進行的播L...
復合氨基酸市場發展前景?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氨基酸是人體生命運動中所必須的基本物質。其生理作用是促進蛋白質合成、...
乳制品行業進入專業營養新時代近年來,有關A2型蛋白質的研究成果頻出。a2?牛奶公司通過‘全奶戰略’,不斷研發各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