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18點,已有26家披露三季報。其中只有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實現前三季度營收過千億、歸母凈利潤過百億,逾五成公司出現營收同比下滑或歸母凈利潤出現負增長,行業兩極分化明顯。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我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產量為77.4GWh,環比增長5.6%,同比增長37.4%。其中動力電池產量占比約為90.3%。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產量為533.7GWh,同比增長44.9%,其中動力電池產量占比約92.1%。
截至10月31日18點,已有26家披露三季報。其中只有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實現前三季度營收過千億、歸母凈利潤過百億,逾五成公司出現營收同比下滑或歸母凈利潤出現負增長,行業兩極分化明顯。
具體來看,比亞迪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222.75億元,同比增長58%,實現凈利潤213.67億元,同比增長130%,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中,第三季度營收1621.51億元,同比增長38.49%;凈利潤104.13億元。
寧德時代緊隨其后,2023年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4.31億元,同比增長8.28%;實現歸母凈利潤104.28億元,同比增長10.66%。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46.77億元,同比增長40.10%實現歸母凈利潤311.45億元,同比增長77.05%。
據韓國研究機構SNEResearch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企業排行榜前十中,中國企業占了6家,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中創新航。目前6家企業中僅中創新航尚未發布三季報,除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的另外3家公司,其營收或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億緯鋰能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5.53億元,同比增長34.16%;實現歸母凈利潤12.73億元,同比下降2.53%;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8.99億元,同比下降8.54%。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5.29億元,同比增長46.31%;實現歸母凈利潤34.24億元,同比增長28.47%。
國軒高科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5.39億元,同比增長12.98%;實現歸母凈利潤8314.49萬元,同比下降2.82%;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539.45萬元,同比增長108.26%。而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7.78億元,同比增長50.96%;實現歸母凈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94.65%。
欣旺達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0.83億元,同比下降18.72%;實現歸母凈利潤3.65億元,同比增長15.74%;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40億元,同比增長1.33%。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3.19億元,同比下降6.19%;實現歸母凈利潤8.04億元,同比增長16.89%。
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545.9GWh,累計同比增長達148.5%。與之相對的,去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294.6GWh,累計同比增長90.7%。可以看到,2022年動力電池累計產量是累計裝車量的1.85倍。
從2022年至今,有50多家企業對外公布的億元以上投資項目超過125個,總投資預算超過1.4萬億,產能規劃超過2500GWh,動力電池產業已經成為科技進步和資本積累的熱土。
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求的動力電池產能約1000GWh,目前行業的產能已經達4800GWh,出現嚴重的過剩。
這種態勢也一直持續到今年。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為119.2GWh,累計同比增長43.5%。今年前5個月動力電池累計產量為233.5GWh,累計同比增長34.7%。對比來看,今年前5個月動力電池的產量接近裝車量的二倍,動力電池產量遠高于需求。
從產業鏈角度不難發現種種數據均得出一個結論,如今鋰電池產能大幅擴張,遠高于預測的需求量,動力電池產量與裝車量之差日益增加,而這也直接對鋰電池上游企業造成影響。
從需求端來看,2023年以來,電動汽車增速放緩,動力電池市場受去庫存影響,鋰電池客戶排產不積極,導致整個負極材料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甚至疲軟。從供給端來看,經過前幾年行業大幅度擴產,包括行業頭部企業在內的負極材料廠家均進入產能釋放期,整個負極材料行業供需已經反轉,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主動停產也是尚太科技自身調整落后產能的積極舉措。
越來越多的上游企業意識到了危機,除了主動縮減產能外,也有企業開始精化鋰電投資規模。電解液一線廠商多氟多就發布公告稱,結合當前市場環境變化及公司實際情況,將此前募集資金規模從不超過55億元調整為不超過20億元,主要募投項目“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項目”募投金額由44億元大幅縮減至15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政策層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強化,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增長,車企也紛紛下場切入動力電池領域。
除了大眾、寶馬、通用、福特、豐田等擁有技術和資金實力的國際巨頭外,廣汽、長城、吉利、上汽等自主車企也積極通過自研、自建、合建、入股等方式入局。在市場漸成風口之時,各路跨界玩家還在不斷涌入鋰電賽道,乘勢布局戰新賽道,探尋業績新增長極。
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已有超24家公司傳出跨界布局電池新能源賽道新動態,擬跨界的企業所在的行業形形色色,涉及房地產、環保、服裝、化工、物流、LED、酒業等多個領域。
而這樣的競爭環境中,動力電池廠商只能不斷擴產量,盡量多地搶占市場份額。隨著動力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滿足市場需求的前半程使命也逐漸完成,下半程的戰爭正式打響,那就是站在行業健康發展的層面,把握目前的投資和技術趨勢,保持產業規模優勢與避免產能浪費應該達到相對平衡,促使產業邁向高質量躍升發展的階段。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同比增長62.8%,占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5%,高于上年同期8.3個百分點,整個新能源市場依舊處在快速增長階段。上述十家企業中,比亞迪銷量繼續在高基數上維持高增速,累計銷量超過100萬輛,理想、廣汽和一汽同比增速均超過一倍。
海外產能規劃超575GWh
2019年被稱為“白名單”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廢止,日韓電池企業入華的大門正式開啟,業內紛紛為本土動力電池企業捏一把汗時,卻不承想,短短數年間,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代表的本土企業不僅堅守住了中國市場,更快速邁向全球。
根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至少有8家中國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出海投建新的生產基地,新增產能超200GWh,中國動力電池正在加速邁入全球化發展新階段。
早在2018年,寧德時代于德國圖林根州建立起第一座海外工廠生產鋰離子電池電芯,目前一期14GWh產能正式實現投產,約為每年3000萬枚汽車電池,足以為約35萬輛搭載40 KWh電池的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隨后,是遠景動力、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企業紛紛宣布出海布局產能,欲通過本地化生產更貼近客戶并把握產業快速發展機遇。
單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寧德時代歐洲地區總裁Matthias Zentgraf對外透露,該公司欲在今年年底前在其新的德國電池工廠安裝6條電池生產線,并希望在6月份前將產能由一期的14GWh提升至24GWh,從而滿足日漸高漲的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與梅賽德斯奔馳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后的一年后,輝能科技于今年5月官宣將于2024年起在法國投建其第一座海外超級工廠,并將在未來10年內實現120GWh固態電池產能建設。
若結合過去數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已公開的出海布局規劃,根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至此已有超575GWh海外規劃產能。
《2023-2028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詳情
國際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6500CEU滾裝船的日租金達11萬美元/天,較去年同期的6萬美元/天8...
高分子材料有:橡膠、纖維、薄膜、淀粉、塑料、粘合劑、涂料等。高分子材料也叫聚合物材料,是指將動植物體內的高分子...
環保活性炭是一種新型活性炭,專門運用于環保領域。 主要用于工業上的空氣凈化與水處理,這種活性炭通常都用于環保領...
當前我國海洋經濟正在經歷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持續穩定;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科技興海戰...
雞精等調味品屬于剛性需求,需求增長背后的動力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消費結構改善的需求。伴隨著我國社零增速回暖...
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