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抗過敏藥,就能防過敏?
答案:錯誤。
吃海鮮過敏是因其富含大量異種蛋白,而不同的海產品所含的異種蛋白和引起過敏的機理不盡相同,僅僅是皮膚瘙癢或拉肚子的輕微過敏反應,可自行緩解,不需提前服藥;而過敏癥狀較重(如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的人群,需切斷過敏原,單靠藥物不能預防。此外,部分海鮮如蝦、蟹、金槍魚等,含有較高的組氨酸,可能影響抗組織胺類的抗過敏藥發揮作用,服藥期間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對于可能引起的嚴重過敏癥,不提倡吃抗過敏藥的做法。
生吃海鮮,寄生蟲、細菌隱患大?
答案:是的。
海鮮中的寄生蟲和細菌較多,最好不要生吃。不少沿海居民將剛剛打撈上來的海鮮直接蘸芥末生吃或稍微煮會兒就吃,醉蝦醉蟹更是江浙人最愛的美食。但生的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中會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吃沒有熟透的海鮮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瀉、腹痛和嘔吐等癥狀。
副溶血性弧菌耐熱性強,80℃以上才能殺滅;而潛在的寄生蟲卵以及加工過程中沾染的病菌,一般要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能徹底殺滅。醉蝦醉蟹僅僅用高度的白酒浸泡,不能殺滅致病微生物。因此,建議不要吃生海鮮,一定要徹底煮熟;死蝦蟹和貝類最好不吃。
海鮮+柿子,會肚子疼?
答案:錯誤。
專家表示,海鮮富含的蛋白質會與水果和茶葉中的鞣酸結合,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引發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與果膠、纖維素黏在一起的話,有可能會形成結石。但是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或者與大量的牛肉、雞肉、雞蛋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都有可能導致肚子疼。所以只要把螃蟹煮熟,不過量吃柿子,對身體就沒有太大影響。
海鮮+維生素C=砒霜?
答案:錯誤。
網上傳言:“海鮮中富集的五價砷化合物可能會與維生素C反應,產生劇毒的砒霜。”實際上,正規渠道出售的海鮮都會經過有關部門的檢測,砷含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要達到中毒效應,需要吃150公斤海鮮和十幾斤水果,這遠遠超過胃的承載力。
服用止咳藥吃海鮮,會引起過敏?
答案:是的。
服用止咳藥后吃海鮮,可能會出現皮膚潮紅、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等不適癥狀。這是由組胺引起的過敏現象。部分魚類含有較高組氨酸,在體內經過酶的作用形成組胺。一些藥物會影響胃腸和肝臟中的單胺氧化酶組胺的滅活,如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和復方甘草片等。
專家建議服用止咳藥、康唑等西藥和鹿茸等中藥期間,不要吃海鮮。停藥后短期內也不要食用。
海鮮+啤酒,誘發痛風?
答案:是的。
海鮮加啤酒之所以被稱為“痛風套餐”,是因為某些魚類(比如沙丁魚、鳳尾魚、三文魚等)、貝類以及蝦蟹有較多高嘌呤,如果大量飲酒會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時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就有可能誘發痛風。可以說,酒精與海鮮各自都是痛風的高風險因素,加在一起是“雪上加霜”。專家提醒,不僅是啤酒,各類含酒精的飲料,如果不注意飲用量,也可能成為痛風高危人群的風險因素。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當下的裝配式建筑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影響的產業鏈的鏈條
智能馬桶蓋(也稱智能潔身器)起源于美國,最初用于醫療
智能機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機器人,這是因為它有相當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