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中國低溫共燒陶瓷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
低溫共燒陶瓷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低溫共燒陶瓷行業的市場規模、低溫共燒陶瓷市場供需求狀況、低溫共燒陶瓷市場競爭狀況和低溫共燒陶瓷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低溫共燒陶瓷行業的未來發展做...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首一路狂奔的中國建陶業,其發展脈絡基本上以大規模、低成本為主線,窯爐越建越長、產能越來越大,與此相對應,產業規模、品牌數量、渠道店面、從業人員……無不高速膨脹。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厥滓宦房癖嫉闹袊ㄌ諛I,其發展脈絡基本上以大規模、低成本為主線,窯爐越建越長、產能越來越大,與此相對應,產業規模、品牌數量、渠道店面、從業人員……無不高速膨脹。
以窯爐單線產能為例,過去日產幾千平方,后來到了1、2萬,再后來是3、4萬,現在超過5萬平方。產能的膨脹,一方面得益于生產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卻是規?;?、低成本的極致演繹。在經營目標的確立上,規模和數量,始終被排在質量和效益的前面。
這樣的發展模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顯然與中國樓市乃至宏觀經濟高度匹配,可以說是一種最聰明的選擇。在這種模式的主導下,一切以數量和規模為中心,追求大規模、低成本、高增長,成了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在這種模式的主導下,企業所有的生產要素、市場要素,都是按照這種模式來匹配的,比如窯爐,越大越長、產量就越高,成本就越低,在終端就越有競爭力。
當然,不是說規模大了就不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規?;瞧浔厝悔厔?,但是這種規模,卻不是按產品品質的最佳要求來匹配的,比如生產某一類產品,以最高的品質為標準,所有資源和生產要素,都以此來配備,窯爐該建多長就建多長,壓機需要多大就配多大,需要什么樣的高品質原料就采購什么樣的高品質原料,將質量永遠放在價格的前面,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從追求大規模、低成本轉移到高品質、高效益之路上來。
中國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大國情懷,什么都想做大,什么都想爭第一。但是,大和強,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不一定強;強,也不一定大。在市場漲潮的階段,大,可能比強發展的更快更好;但是,在市場退潮的時候,強,卻比大更具抗風險能力。
目前的建陶行業,明顯是大而不強。除了規模,品牌、品質、創新、人才、設計、營銷、自動化、智能化、國際化……許多維度都跟陶瓷強國存在巨大的差距,許多核心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鏈都還控制在別人手里??杀氖?,我們的許多的企業,規模做大、做久了,似乎有點飄飄然,規模全球第一、產能全球第一、銷售全球第一、員工全球第一……稀里糊涂地把大當做了強,認為自己又大又強。其實不然,中興通訊規模夠大了吧?一個小小的芯片,就能掐住其咽喉,而陶瓷行業這樣“命門”至今仍然比比皆是。
過去,企業越大,顯得越有實力,無論是終端競爭力還是品牌影響力,似乎都非常強大,現在看來,大,不一定是優勢,反而有可能是包袱。在消費升級、需求萎縮的新形勢下,規模型企業面臨的市場壓力首當其沖,陷入開工不足、產品爆倉、銷售下滑的窘境。就生產制造而言,大企業不得不采取全品類策略,但是,幾乎在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有諸多中小企業占據著該領域前三甲的地位,這不能不令大企業尷尬。
2018年,行業終于走到了“量”與“質”分水嶺。
由數量規模型轉向質量效益型,這是新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但對于許多企業而言,這樣的轉變并不容易,嘴里喊著轉型升級,可所有的戰略決策、資源配置、運營模式等,卻依然還是原來的套路。
幾十年來,企業的增長,包括營收、利潤、稅金、員工收入等,是靠不斷地建設新的生產基地、擴建生產線、開辟新渠道、推出新品牌而實現的;什么時候,企業的生產基地、窯爐數量、產量規模減少了,而銷售、利潤、稅金和員工收入卻不降反增,這個時候,才算是轉型成功,真正邁入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的發展之路。
2018年上半年,行業產量首次出現兩位數負增長,導致許多企業銷售業績大幅下滑。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也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在需求數量不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企業要想持續增長,就必須從原來的拼規模、拼成本、拼價格,轉移到未來的拼質量、拼品牌、拼服務上來。
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消費需求升級,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需求萎縮、消費升級,會逼迫企業主動淘汰那些低質低價的產品,繼而加大研發力度,開發更高附加值的新品。
30多年的發展歷程和運營模式,使行業第一代企業家對規模數量型發展之路運用得得心應手,企業也由此建立起了與之相匹配的發展模式,但是,現在要讓他們切換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上來,說實話,許多企業、許多老板都改變不了這種思想和觀念,操作起來顯得生疏而又笨拙,即便勉強轉換,但在實際運作中,其決策、管理、運營,又會不知不覺跑到數量規模型的窠臼中去。
這就是轉型升級的癥結所在、難點所在。習慣性的決策思維是最強大的,也是最可怕的,當公司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長期以來都以數量規模為指導,包括公司的資源配置、KPI考核等等,現在要換一個賽道,換一種游戲規則,短時間內,企業是很難調整和適應的。而越是大企業,這樣的轉換就越困難。
30多年的高速發展,行業取得了非凡成就,造就了一大批巨無霸式的企業。在行業轉型升級的今天,過往幾乎所有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都像冰山般在消融。新時代的行業巨無霸,一定是在規模之外,在質量、品牌、創新等其它維度具有強大領先優勢的企業。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今年3月,李嘉誠退休,李澤鉅正式接管父親的萬億商業帝國, 旗下已有175年歷史的屈臣氏也交到了李澤鉅手中。近日,長...
地方債敘事,A面是,歷經了過去十年政府投資高速增長、融資平臺失控擴張之后,地方債務風險其實已經隱性集聚。只不過2...
8月14日晚間,成都市路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于8月14日收到公司董事長周維剛,董事王繼偉、邱小玲、馮梅及羅...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03月 全國磷礦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產量為1392.3萬噸。2017年04月 全國磷...
河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促進家具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提出將全面推進家具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03月 全國鐵礦石原礦為11361萬噸。2017年04月 全國鐵礦石原礦為10337.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