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公路網絡已基本形成,大規模建設后必然帶來繁重的養護任務,公路養護已由傳統的"搶修時代"過渡到"全面養護時代"。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22年末,公路養護里程535.01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比重約99.6%,接近100%,說明目前
"公路養護"就是對公路的保養與維護,保養側重于從建成通車開始的全過程養護,維護側重于對被破壞的部分進行修復。
為保持公路經常處于完好狀態,防止其使用質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所進行的作業。
公路建成通車后,因承受車輪的磨損和沖擊,受到暴雨、洪水、風沙、冰雪、日曬、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蝕和風化,以及人為的破壞和修建時遺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質量會逐漸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車后必須采取養護維修措施,并不斷進行更新改善。公路養護必須及時修復損壞部分,否則將導致修復工程的投資加大,縮短公路的使用壽命,并給用路者造成損失。公路維修還必須注意進行緊急服務和搶修,保持公路暢通無阻。在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公路養護還要對原有技術標準過低的路段、構造物和沿線設施進行局部改善、更新和添建,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
1、日常養護
對公路各組成部分(包括附屬設施)每年按需要進行頻繁的日常作業,其目的是保持公路原有良好狀態和服務水平。日常養護的作業項目主要有:路面及其他部分的清掃;輕微損壞的修補和設施的零星更換;割草和樹枝修剪;冬季除雪除冰;以及為恢復偶爾中斷的交通進行緊急處理。
2、定期養護
在公路使用期限內所進行的、可編制程序的、較大的養護作業。定期養護作業主要項目有:輔助設施的改進;路面磨耗層的更新或修復;路面標線、涵洞及附屬設施的修復;金屬橋的重新油漆等。
3、特別養護
把嚴重惡化的路況改善到原有狀態的作業。特別養護作業項目有:加強和改建已破損的路面結構;修復已破壞的路基和涵洞;防治外部因素對公路的損害,如穩定邊坡、防治坍方、添建擋土墻、改善排水設施、防治水毀、預防雪崩、砍伐樹木等。
4、改善工程
對公路在新建或改建時遺留下的缺陷進行的改善作業。改善工程項目主要有:改善卡脖子路段,提高通行能力;校正路拱和超高,改善行車視距;調整交叉道和進入口,消除事故多發點,以策安全;采取防噪聲措施;擴建和改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添建路旁休息區,以提高公路服務水平等。
由于公路既是國家基礎設施又具有收費的特性,因此,必須經常保持公路的完整狀態,及時修復損壞部分,保證行車安全、暢通、舒適,以提高運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養護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僅會對道路及其設施本身造成潛在危害,也會對行車的駕乘人員構成嚴重生命威脅。
公路的養護維修作業還具有彌補原有路面強度不足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補強作用。補強不僅能增強原有路面的薄弱環節,還可以相對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從而滿足公路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
復原性是指經過養護維修后的路面應該能完全恢復路面原有的各項使用性能,也就是說其平整度、摩擦性能、承載能力、噪聲等使用性能應滿足公路安全、快速、舒適的基本要求,而不能因為道路的養護維修而有所下降。
養護維修作業必須是快速的,盡可能地減少對交通的干擾、縮短交通擾亂的時間。
鑒于公路業主單位管理人員有限,養護工藝技術日益復雜,其專業技術力量存在局限性的現狀,隨即產生了圍繞高速公路養護所出現的除養護施工以外的設計、監理、技術咨詢、檢測等新興業務。
由于高速公路養護項目相對新建項目來說工程規模較小,而對路況和病害熟悉的施工單位更有利于"對癥下藥"、保證養護質量等原因,目前國內許多省份的高速公路養護雖然引入了招投標機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所"走樣",業主不希望施工單位每年頻繁變動,因而施工隊伍基本多為業主自己組建或業主的長期合作伙伴,養護國有單位長期壟斷市場,養護施工的競爭機制還很難在養護市場中真正發揮作用。
在體制與市場夾縫中發展起來的一批民營企業,與管養路段的國有養護單位相比,具有負擔小、技術更快、經營方式靈活等優勢。這些民營企業業務性較強,一般擁有一種或數種比較成熟的養護技術和設備。并且為了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必然緊跟國際最新的養護技術潮流,針對國內市場研發有針對性的產品,且民營養護企業的出現,切入點多為預防性養護,這對于傳統的養護市場是一種有益的補充。但目前的養護體制仍然是民營企業難以跨越的一道門檻。
由于養護體制改革進程緩慢,在許多地方,計劃經濟形式和地方保護色彩仍然明顯,高速公路的養護也基本由各高速集團自己的養護公司所承攬。另外,目前公路管養單位對民營養護公司的不信任感還普遍存在。民營企業目前主要的市場,在技術要求較低、工作內容簡單、規模小、進入門檻較低的日常養護維修保養領域,如綠化管護、路面保潔、沿線設施養護、路面病害修補等。
圖表:2020-2022年中國公路養護行業市場需求分析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中研普華研究院
根據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公路養護行業市場調研與前景分析預測報告》分析得知,目前,中國公路網絡已基本形成,大規模建設后必然帶來繁重的養護任務,公路養護已由傳統的"搶修時代"過渡到"全面養護時代"。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22年末,公路養護里程535.01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比重約99.6%,接近100%,說明目前我國公路養護覆蓋水平較高。
從近幾年的發展方向來看,一些較新的養護技術都是由民營養護企業從國外引入國內的,發展趨勢為養護快速化、對交通的的影響最小化;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部分技術也傾向于低碳、環保方向,就地再生的廣泛應用就是最好的證明。
1、計劃經濟性強,市場經濟性弱。
公路養護管理和生產均采用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即任務指令安排、經費按計劃下達、人員計劃調配、財務統一報賬、單位事業性質、工資固定發放、獎金平均分配。雖然有些采用企業化管理,但也基本上流于表層上。在養護工人中,大鍋飯、鐵飯碗的觀念根深蒂固。
2、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水平落后。
目前,養護行業絕大多數仍是養路工區養護模式,每個工區約30人左右,養護里程國首干線在2公里左右,縣鄉道在4公里左右,采用人工養護為主,機械設備簡單、陳舊,養護手段落后,養護水平較低,一般的工區只會對公路作小修保養,掃掃路面、補補裂逢、清理溝渠等,公路的改建、大中修及水毀工程無法應付,競爭能力低。
3、員工素質低,富余人員包袱沉重。
公路養護一線人才大量缺乏;養路工冗員較多、且綜合素質、技術能力參差不齊;大部分員工的改革意識不強;錄用養路工亂招亂錄的現象較突出。
4、不具備法人資格,沒有經營資金。
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公路養護工區為公路養護中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人主體,沒有法人資格,不獨立核算,也沒有屬于自己的產權,事企不分、職責不明,日常工作按照上級計劃安排生產,撥多少錢做多少事,沒有資金節余,更沒有自有資金、流動資金,甚至沒有銀行賬戶。
5、沒有競爭意識,缺乏危機感。
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模式下,我國公路養護行業享受著原有體制的優越性,是事業單位性質,實行條條管理,公路是自己管,日常養護也是自己負責,沒有人與之競爭,員工養成一切依賴上級,過著高枕無憂的"吃皇糧"生活。由于單位沒有參與市場競爭,員工不知道市場競爭的概念,沒有危機感。
6、對核心競爭力的認識出現誤區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自擁有的資源,是處于核心地位的資源。一些地方的公路部門對核心競爭力的認識出現誤區,把企業一般意義的資源認作核心競爭力,簡單地認為公路養護單位的樓房建得漂亮點、豪華點、占地多一點就有競爭力,因此沒有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更新機械設備和培養人才,形成技能與知識的結合。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公路養護行業市場調研與前景分析預測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工信部、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
查看詳情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城市園林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一、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規9...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應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應急產業在我國是新興產業。2...
產業互聯網是指以生產者為主要用戶,通過在生產、交易、融資和流通等各個環節的網絡滲透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節約資源等...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城市園林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城市園林綠化布局分析一1...
一、技術迭代促使團餐業進行信息化變革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技術極大地改變了消費者市場的商業業態和消費習慣,支...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應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應急產業發展現狀國內應7...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