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的順利施行,需要生態學、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栽培學和環境工程等多學科的參與。對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與維護涉及生態穩定性、生態可塑性及穩態轉化等多種生態學理論。
生態修復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目前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治理、礦山復墾、園林綠化等且均有上市公司涉足。其中,園林綠化上市公司相對較多,競爭比較激烈;而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治理、礦山復墾等領域則還沒有具有龍頭市場地位的公司。在生態修復行業的企業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部分可以說是代表了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從企業市場占比來看,由于涉及生態修復的企業非常多,大大小小的企業超過一萬家,因此目前盡管部分上市企業生態修復業務表現良好,但市場份額仍然非常低。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情況來看,2019年該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較高,較2018年增長了37.2%,遠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累計增速。
生態修復的順利施行,需要生態學、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栽培學和環境工程等多學科的參與。對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與維護涉及生態穩定性、生態可塑性及穩態轉化等多種生態學理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態修復市場容量迅速擴大,帶動了行業內企業的高速發展。對于生態修復,由于細分業務領域眾多,行業尚無較為權威官方的規定界定范圍和技術標準,因此行業內企業眾多、且類別繁雜。
如果你想了解生態修復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咨詢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生態修復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2016-2019年,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且增速也呈現出上升趨勢。2016年,國內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640億元,到2019年,全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到38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3.62%。受疫情影響,2020-2021年行業增速降低,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4012億元。隨著政府對生態治理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生態理念的日趨成熟,從原有“先破壞后治理,邊建設邊破壞,邊破壞邊治理”的模式向“邊建設、邊保護、邊治理”的模式過渡。對歷史遺留破壞進行生態治理修復,對新建項目進行生態康復的需求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迫切需要理念先進、技術領先、維護成本低廉的生態治理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國在生態治理及修復的投資整體呈上升趨勢,生態治理及修復的整體市場前景向好。
生態修復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當地環境的生態功能和生物結構,并能持續健康發展。使環境實現自我發展和自然演替,恢復生物鏈平衡、重現原始的自然狀態。隨著環境問題日趨復雜以及相關環保政策規定的不斷加強,生態修復對專業技術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一方面,生態修復工程涵蓋恢復生態學、森林生態學、植物生理、林學、園林景觀、土壤學、水土保持、巖土工程、土木工程、工程機械、建筑材料、化學材料等多個學科,需要因地制宜的選擇適用技術措施或技術組合,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保證修復效果,技術難度要求高;另一方面,由于實地環境的復雜性,通常需要針對性的進行研發、設計、落地實施及后期管理的一體化修復能力,確保項目效果的完整性與持續性,實現生態修復的目的。因此生態修復領域需要較高的技術實力。
生態修復行業資金密集型。生態環境建設行業的核心業務為工程施工,其特點決定了本行業資金密集型的特征,該特征主要體現在各業務環節中,如生態修復業務的單項要素修復、主體工程施工、養護管理等環節均需占用大量的營運資金。此外,行業內企業與下游客戶(尤其是市政客戶)的結算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資金實力已成為生態環境建設企業擴大業務規模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經濟周期性。生態修復領域與經濟周期相關,但其波動程度相對較弱。經濟快速發展對于能源和資源的需求急劇上升,同時導致生態承載壓力過大,生態環境惡化,急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大生態修復資金的投入。相反,當經濟發展趨于平緩時,生態修復領域的投入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已經形成,生態修復領域的投入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如果修復資金匱乏,后期維護投入不夠。很多生態修復工程難以持續,資金匱乏是首要原因。據統計,有九成左右的土壤修復項目因資金不到位而延期或停滯。另外,前期修復資金不足,導致后期維護投入也不夠。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天然林和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順利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穩步推進,300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升,選聘110.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成為生態護林員。
到2025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提升到24.1%,森林蓄積量將達到190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將達到57%,濕地保護率將達到5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的比例將超過18%。到2035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明顯增加,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實牢固。
生態修復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生態修復及治理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利工程生態修復、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態修復工程等領域。
一方面,隨著國內生態環境建設逐漸深入,環境治理的難度逐漸加大,以及生態修復工作涉及的植物、肥料、工程、機械、安全等專業知識,企業必須擁有足夠豐富的項目經驗,才能應對各種地域、各種氣候的待治理環境類型,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另一方面企業過往擁有相似的項目經驗、實施效果、積累的商業信譽也往往成為客戶篩選生態環境治理供應商的關鍵要素之一。因此,新進入企業由于缺乏相應的業績和行業經驗支撐,在項目競爭過程中不具備優勢,同時也難以具備承接復雜項目的能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未來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一方面,我國政府大力支持生態修復行業的發展,通過出臺多項政策,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企業也在不斷創新,推動行業的發展。據預測,到2022年,我國生態修復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54.5億元,較2017年增長56.5%。
此外,技術創新也將為生態修復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技術的進步,改善了生態修復過程的效率,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修復成效,同時也使得修復技術更加經濟可行。據報道,未來,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創新技術,將進一步提升生態修復行業的發展。
總之,隨著政府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的推動,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前景樂觀。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業的監管,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實現我國綠色發展的美好愿景。
欲了解更多市場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生態修復不是指將生態系統完全恢復...
查看詳情
非常規油氣發展分析非常規油氣發展如何?目前,國內常規油氣資源整體處于“兩高”階段(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產量...
煤層氣開采行業如何 煤層氣開采行業發展分析煤層氣開采方式主要包括井下煤層氣抽采和地面鉆采煤層氣兩大類。井下抽采...
臨床質譜檢測是指質譜技術在臨床檢驗的應用,質譜技術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主要涉及臨床生化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
細胞與基因治療行業如何細胞與基因治療(CGT)逐漸成為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繼小分子、大分子靶向療法之后的C...
電鍍工業園區發展分析電鍍工業園區發展如何?近年來,由于新材料技術的普及以及環保技術的不斷完善,電鍍工業園區發展...
欲了解更多中國數字電纜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數字電纜行業市場5...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