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淡水養殖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養殖淡水魚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淡水養
相關數據顯示,20年來,我國水產養殖的產量一直占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2/3左右,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1/3以上的動物蛋白來源。隨著遺傳育種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國水產養殖業逐漸擺脫了對野生種的依賴。魚類新品種的培育,也極大促進了相關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鯽魚和鯉魚產量已從1983年的4.8萬噸和8.6萬噸增至2020年的274.9萬噸和289.6萬噸。鯉魚、鯽魚、羅非魚、中國對蝦、扇貝等已形成系列新品種,實現了品種的更新換代。2022年,我國大約有550個水產養殖種類,其中具有一定養殖規模的土著種約280個,引進種約80個,人工培育品種約200個。
如果你想了解淡水養殖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養殖淡水魚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淡水養殖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淡水養殖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水產行業是指涉及水產品的生產、養殖、捕撈、加工、貿易及相關服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產業,包括海洋水產業和淡水水產業,涵蓋從水域中獲取和養殖水產品到產品加工及銷售等環節。水產/水產加工品分類有鮮活品、冷凍品、干制品、腌制品等。水產行業可分為捕撈業、養殖業、加工業、貿易和流通業、服務業。
由于產地廣泛、交通運輸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加上水產養殖的全面推廣,我國水產品消費區域分布廣泛,根據布瑞克集團市場部門水產品團隊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主要水產品消費區域集中在華東、華南、華中地區,主要原因在于華南、華中、華東同時也是我國傳統三大核心水產養殖區,水產品價格相對便宜,消費市場下沉渠道容易打通。其中人均水產品消費較高的地區有海南、廣東、上海、福建等省份,人均消費量超過25公斤。華北、東北、西南地區水產品消費量則不如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西北和西藏青海地區相對偏少,主要原因是受到冷鏈、交通等因素的制約,進一步加大了市場開發的難度,因此家禽牲畜成為百姓日常獲取蛋白質的主要渠道。
我國是世界上淡水水域最大的國家之一,總面積達1759.4萬公頃,內陸淡水水域以長江、黃河、黑龍江和珠江四大河流為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分布有2800多個大小湖泊、5000多條大小河流以及眾多的水庫、池塘。湖北荊州漁業資源豐富,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122萬噸,占全國淡水產品產量的3.76%。
荊州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周昌俊介紹,目前,荊州市擁有3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建成4個國家級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4個國家級原良種場,有水產類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省級龍頭企業25家,活鮮淡水產品年交易量達140萬噸,洪湖清水蟹、監利小龍蝦、公安龜鱉、石首長吻鮠等一批優質水產品名揚海內外。荊州擁有荊州魚糕、洪湖蓮藕、荊沙財魚、筆架魚肚、監利小龍蝦、洪湖清水蟹等淡水產品菜式和優質食材,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荊州味道。荊州淡水漁業已然成為荊州的特色產業和農民的致富產業。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學術期刊總編審潘澎表示,湖北是淡水漁業大省,占全國淡水產品產量接近1/7,荊州以其深厚的漁業歷史底蘊和扎實的產業基礎,在湖北漁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潘澎指出,大食物觀的提出,給包括淡水漁業在內的漁業如何提升水產品供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務。希望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就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設施漁業和智慧漁業建設、淡水產品加工及產業鏈延伸發展等領域問題,與參會專家代表相互學習交流,共謀全國淡水漁業高質量發展。
淡水養殖是通過對池塘、水庫、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內陸水域(含微咸水)水生物繁育進行人工干預控制,并獲取水產品的過程,是內陸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淡水養殖屬于規模較大的經濟型產業,該行業同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們生存與就業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緊密聯系。
國內淡水養殖可分為池塘養殖、湖泊養殖、河道養殖、水庫養殖、稻田養殖、圍欄養殖、工廠化養殖及網箱養殖等。其中池塘、湖泊河道、水庫以及稻田養殖主要根據養殖水域條件來區分,在我國具有較長的歷史;圍欄、工廠化和網箱養殖秉持先進的養殖理念,采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備,屬于集約化養殖模式。
另一方面,我國水產品需求持續增長,水產飼料市場仍然處于趨勢性增長的過程中。從生產端的角度來看,飼料行業壁壘較低,同質化競爭相對嚴重,相對于普通飼料,特水料在研發和生產工藝上具備更高壁壘。國內形成規模化養殖的特種水產種類并不多,未來更多特種經濟動物實現規模化養殖,將帶動特種水產配合飼料行業進一步擴容。
中國水產養殖的產量一直占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2/3左右,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1/3以上的動物蛋白來源。隨著遺傳育種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國水產養殖業逐漸擺脫了對野生種的依賴。
魚類新品種的培育,也極大促進了相關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鯽魚和鯉魚產量已從1983年的4.8萬噸和8.6萬噸增至2020年的274.9萬噸和289.6萬噸。鯉魚、鯽魚、羅非魚、中國對蝦、扇貝等已形成系列新品種,實現了品種更新換代。2022年,我國大約有550個水產養殖種類,其中具有一定養殖規模的土著種約280個,引進種約80個,人工培育品種約200個。
據漁業統計年鑒數據,2020年中國鯽魚淡水養殖產量最多地區為華東地區占比46.15%;其次中南地區鯽魚淡水養殖產量占比為29.61%,再次是西南地區鯽魚淡水養殖產量占比13.2%。
其中2020年中國鯽魚淡水養殖產量最多地區為江蘇604898噸,其次是湖北地區鯽魚淡水養殖產量353832噸;再次是江西地區淡水鯽魚養殖產量為231645噸。
此前,海天味業在官方旗艦店推出了“金湯酸菜魚”和“青花椒烤魚”兩款水產預制菜產品;近日,盒馬也正式發布水產預制菜系列新品“盒馬寶鮮”,推出了一系列水產預制菜。生產端,國聯水產自深度布局水產預制菜以來,已經打造出面包蝦、調味小龍蝦、烤魚、酸菜魚等億元級銷量大單品;河南的預制菜企業農都農業、澳嘉食品也在今年擴大產能,進一步加碼小龍蝦、甲魚等水產預制菜。目前水產預制菜整條產業鏈上主要涉及五大類企業,其中,水產類企業有多年的收購存儲原料的經驗,資金實力雄厚,可以為穩定的原料供應提供保障。
淡水養殖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隨著核污染水排放,人們對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的食品安全,產生了疑慮。在該事件發生后,世界各國紛紛宣布停止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我國更是全面暫停進口,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決定自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國內市場一片不安。
淡水漁業的發展除了育種,還有不斷革新的養殖模式與養殖技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研究員劉興國介紹了池塘設施養殖發展狀況,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他介紹了池塘生態工程設施養殖、塘—壩設施養殖、池塘圈養、池塘流水槽養殖、池塘底排污養殖、漁菜結合設施養殖、集裝箱—池塘結合設施養殖、稻田設施養殖、漁光互補等養殖方式的優勢和不足,并以生動的案例,展示了設施化養殖的優勢;提出開展設施養殖應研究了解養殖動物習性、滿足動物福利養殖要求、構建環境友好養殖系統、建立工業化管理體系等發展建議。
上海海洋大學劉其根教授在題為“科學養護漁業資源,共建和諧河湖生態”的演講中提出,魚類是水生態系統的主要結構組成,在水體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特別是抑藻、控磷和固碳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劉其根分析了我國內陸水域魚類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內陸水域魚類資源衰退的主要驅動因素,以及如何科學養護漁業資源,維護河湖生態健康。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水產品總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正讓農業變得更加智能,而在水產養殖領域,智慧漁業也成為構建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助推藍色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智慧漁業要推進智慧漁場建設,加快池塘、工廠化循環水、深水網箱、魚菜共生等養殖模式的數字化改造,推進水質在線監測、智能增氧、精準飼喂、尾水處理、疫病防控、水產品分級分揀等技術應用。
若你想要了解更多養殖淡水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養殖淡水魚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養殖淡水魚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養殖淡水魚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養殖淡水魚行業的市場規模、養殖淡水魚市場供需求狀況、養殖淡水魚市場競爭狀況和養殖淡水魚主要企業經營情況、養殖淡水魚市場主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對養...
查看詳情
60歲及以上人口超2.6億,且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于較低水平官方。這意味著,我國新增人口減少、...
微軟發布Windows 11更新,包含人工智能助手Copilot當地時間10月31日,微軟宣布推出Windows 11 2023更新(也稱為Win...
深圳出臺人才新政,重啟人才落戶補貼近日,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帶動了醫療服...
我國種子行業發展起步較晚,種子市場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緩慢發展,在當時特殊的內外部環境下,種子...
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中國分別...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