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行業基本介紹
一、軍民融合行業定義
軍民融合產業是實現軍民融合發展的基礎和重要途徑。軍民融合產業是指將軍民兩用技術應用于生產以及應用于經濟社會軍事各相關領域,為其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產業。軍民融合產業以國防科技工業在經濟技術方面的優勢為核心和依托,通過軍、民領域間的雙向交流互動所形成的產業。
軍民融合產業這樣一種類型的產業,既承擔國防軍事等涉“軍”任務,又參與“民用”市場經濟活動。從軍民融合本質內涵來看,軍民融合產業不是獨立于“軍”和“民”的產業,而是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體系之中,同時服務“軍”和“民”雙方市場需求的產業。
二、軍民融合行業市場主體
軍民融合行業市場主體主要包括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產業的主體,可以將這些主體粗略地分為軍工事業單位、軍工企業(包括轉制后的軍工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多種所有制企業)、研究所(包括大學、軍事和地方研究所)四種具有較為突出特征的、可以參與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的微觀主體。
三、軍民融合行業基本分類
1、核工業
核工業是軍民結合型工業,涉及核燃料研究、生產、加工,核能開發利用,核武器研制、生產等領域。核工業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和地位,一個國家的核工業發展水平能集中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個工業基礎和科學技術水平。
2、航空工業
航空工業是研制、生產和修理航空器的軍民結合型工業,通常包括航空飛行器、動力裝置、機載設備、機載武器等多種產品制造和修理行業。航空工業是建設獨立自主鞏固國防的重要基礎。
3、航天工業
航天工業特指從事研制與生產航天器、航天運載器及其所載設備和地面保障設備的工業,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軍民結合型的高技術產業之一。航天工業引導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導致產業結構向高層次轉化,使得研究所、企業、高校建立了緊密的業務聯系,優化了產業結構。
4、船舶工業
船舶工業承擔各種軍民用艦船及其他浮動工具的設計、建造、維修和試驗及其配套設備生產的重工業。一方面為海軍建設提供全套現代化艦船裝備,另一方面又為國民經濟中的水運交通、能源運輸、水產漁業和海洋開發等提供必需的物質手段。
5、兵器工業
兵器工業包括坦克、裝甲戰斗車輛、槍械、火炮、火箭、戰術導彈、彈藥、爆破器材和工程器材等。
6、信息電子
信息電子產業是軍事電子信息裝備的主要來源,除了作為獨立裝備提供給軍方外,其裝載平臺幾乎覆蓋了陸、海、空和各種主戰武器,形成復雜的武器集成系統。
圖表:軍民融合相關概念解釋
軍民融合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實質是解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極大程度相割裂的問題,期望構筑存在廣泛信息交互和交換的體系,促進軍事和經濟建設的資源合理配置,從而實現體系的開放-變革-重塑-新生。
促進軍民融合向深層發展的核心,是在軍民融合發展的系統性指導下,梳理各影響因素,分析各影響因素的相互關系,建立描述各因素系統、協調的模型,實現可量化、可評估的軍民融合發展體系架構。
軍民融合是一項涉及眾多領域和多個要素的復雜性系統工程,軍民融合是軍民共用,軍民共享和軍民協同的過程。其要義主要包括:技術和產品上軍民融合發展,軍用高技術可順暢向民用領域知識產權轉移,民用技術和產品具有為軍事建設服務的機制,資源和能力體系共享共用,國防采辦和國防動員領域實現軍民融合,政策法律法規和行政管理體系實現軍民融合。軍民融合中亟待解決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通用性,軍用標準與民用標準的兼容性,軍民法規融合過程中評價與轉化激勵的模式與方法,軍民融合協調機制的建立等。
軍民融合是一個自組織系統,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是系統自組織進化的內在動力和源泉,協同是自組織的形式和手段。軍民融合要做到有序,需要軍民融合系統內各要素之間協同,通過序參量支配,使各要素之間在空間、時間上形成新的有序結構。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軍民融合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