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嬰幼兒輔食行業經歷了從家庭自制到工業化生產的發展歷程,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輔食行業的原料來源更加多樣,產品品類不斷豐富,產品質量持續提升,滿足了消費者對多元化嬰幼兒輔食的需求。
在中國,90/95后父母成為嬰幼兒輔食產品的消費主力,他們追求配料表“成分透明化”,關注產品的安全性和營養成分。此外,嬰幼兒輔食油市場也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和科學育兒理念普及的雙重驅動下迎來黃金發展期。
一、行業現狀:科學育兒驅動下的千億級賽道
2025年,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迎來歷史性拐點:市場規模突破1500億元,滲透率從2022年的35.1%躍升至45%,成為全球第二大單一消費市場。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嬰幼兒輔食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指出,
行業呈現“啞鈴型”競爭格局:外資品牌(亨氏、嘉寶、小皮)占據高端市場35%份額,通過“全球供應鏈+本土化研發”鞏固優勢;本土品牌(英氏、貝因美、小鹿藍藍)以40%中端市場份額實現彎道超車,英氏“十二時辰”輔食禮盒與故宮文創聯名,單季銷售額同比激增180%;新銳品牌(寶寶饞了、秋田滿滿)聚焦細分賽道,通過“成分透明化+社群運營”搶占Z世代用戶,寶寶饞了“無添加果泥”復購率超45%。
二、市場規模與結構:從“基礎營養”到“精準喂養”的質變
2.1 總量增長:五年復合增長率12.8%的黃金賽道
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從2022年的527億元擴張至2025年的1500億元,2020-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12.8%。中研普華預測,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年增速超10%。這一增長得益于三大結構性變化:
渠道重構:線上渠道占比從2020年的35%躍升至2025年的60%,抖音、小紅書等社交電商貢獻超30%增量,抖音輔食直播間單月銷售額破2000萬元;
價格分層:高端產品(單價超50元/盒)占比從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0%,有機認證產品溢價率達40%;下沉市場(三線及以下城市)貢獻增量超50%,客單價年增12%;
品類爆發:輔零食類(磨牙棒、溶豆)占比達57%,果蔬制品(果泥、蔬菜泥)增速最快,2024年同比增25%;主食類(米粉、面條)占比33%,佐餐調味類(肉松、醬料)占比10%。
2.2 消費分層:從“安全底線”到“功能溢價”的躍遷
消費者決策因素呈現“成分黨”特征:成分表關注度達92%,無添加(78%)、有機認證(65%)、低糖低鹽(55%)為三大核心訴求,60%消費者愿為“零添加”支付30%溢價。細分需求催生三大功能賽道:
低敏市場:0-6歲兒童食物過敏患病率高達40.9%,低敏輔食年增速超30%,某國產奶粉企業將母乳低聚糖(HMO)產業化,產品溢價300%;
醫療協同:三甲醫院開設“兒童營養門診”,定制化方案收費達3000元/療程,基因檢測定制輔食(如針對乳糖不耐受)客單價達500元,復購率超60%;
銀發經濟:針對老年人口腔需求開發“易吞咽輔食”,某品牌代餐粥在藥店渠道月銷超10萬盒。
2.3 場景革命:從“家庭餐桌”到“全域場景”的滲透
輔食消費場景呈現“碎片化+即時化”特征:
戶外場景:便攜裝占比超30%,某品牌推出“防曬輔食包”,集紫外線檢測、溫度控制、營養補給于一體,上市首月銷售額破500萬元;
早教場景:早教+輔食體驗店客單價提升50%,某品牌與金寶貝合作推出“輔食DIY課程”,單店年營收超200萬元;
跨境場景:東南亞市場(印尼、越南)年增20%,本土化產品(如添加椰漿的米粉)占比超30%,跨境電商出口額突破50億元,頭部品牌占比超60%。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嬰幼兒輔食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顯示:三、產業鏈解析:從原料溯源到全球供應鏈的重構
3.1 上游:從“粗放供應”到“技術壁壘”的升級
原料端:有機原料(燕麥、藜麥)70%依賴進口,2025年價格同比漲15%;某品牌與北大荒集團共建“有機農場”,實現燕麥自給率60%,成本降低25%;
技術端:超高壓滅菌(HPP)技術覆蓋率達40%,保留95%以上營養,某品牌采用HPP技術的果泥產品溢價率達50%;
設備端:國產無菌灌裝線替代率超60%,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5%,某品牌引進德國克朗斯生產線,單線產能從3噸/小時提升至8噸/小時。
3.2 中游:從“代工模式”到“生態閉環”的轉型
生產模式:頭部企業自建工廠占比從2020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60%,某品牌投資10億元建設“智慧工廠”,實現從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裝的全流程自動化;
研發創新:研發投入占比從2020年的2%提升至2025年的5%,某品牌與中科院合作開發“微膠囊技術”,將維生素D3生物利用率提升至85%,溢價率達40%;
質量管控:區塊鏈溯源系統覆蓋率達80%,某品牌“一物一碼”系統實現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召回成本降低70%。
3.3 下游:從“流量爭奪”到“用戶運營”的進化
線上渠道:直播電商占比超40%,某品牌與李佳琦合作專場,單場銷售額破3000萬元;私域流量貢獻超40%復購,某品牌社群運營轉化率達15%;
線下渠道:社區母嬰店占比超30%,某品牌推出“智能貨架”,通過人臉識別推送個性化輔食方案,試點門店客單價提升35%;
跨界融合:某品牌與迪士尼聯名推出“冰雪奇緣”輔食禮盒,首發銷量破10萬套;與餓了么合作“輔食即時達”,30分鐘送達覆蓋200個城市。
2025年,中國嬰幼兒輔食行業正從“規模競爭”轉向“生態競爭”,其技術實力與市場影響力已躋身全球前列。從中研普華的研究數據看,輔食不僅是科學育兒的“入口”,更是中國食品工業升級的“樣板間”。
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化、RCEP紅利釋放、中國標準納入全球供應鏈,中國有望通過“技術輸出+文化輸出+標準輸出”三輪驅動,打造全球嬰幼兒食品創新中心。
想了解更多嬰幼兒輔食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嬰幼兒輔食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