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是指通過各種技術和設備將電能、熱能、機械能等能量形式存儲起來,并在需要時釋放的行業。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整合、分布式能源管理、移動設備供電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強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是現代能源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政策環境
我國儲能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正在穩步推進。2013年,我國開始電力儲能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并于2014年成立了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50),歸口管理電力儲能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2023年2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了新型儲能標準體系的框架,將其分為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試驗、施工驗收、并網運行、檢修監測、運行維護、安全應急等八個方面。
到2025年,我國計劃在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可逆燃料電池儲能、超級電容儲能、飛輪儲能、超導儲能等領域形成較為完善的系列標準。此外,我國也在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技術交流,深度參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工作,推動儲能標準的國際化。目前,新型儲能標準體系框架已基本建立,涵蓋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試驗、施工驗收、并網運行、檢修監測、運行維護、安全應急等多個關鍵領域。
此外,在國家“雙碳”戰略指引下,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均明確提出要加快儲能標準體系建設。當前我國儲能標準體系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框架結構。從標準層級來看,主要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四個層級。從內容分類來看,主要涵蓋電池技術、系統集成、安全運行、并網管理、梯次利用等關鍵領域,這些標準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了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
2、技術環境
當前,中國儲能市場已形成以電化學儲能為主導、抽水蓄能為傳統基石的多元化技術格局,鋰離子電池憑借其高能量密度和快速響應能力占據主流地位,而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氫儲能等新型技術也在加速突破。
鋰離子電池短期內仍是儲能市場的主力,但其能量密度提升、循環壽命延長、低溫性能優化仍是技術攻關重點。頭部企業通過材料體系創新(如磷酸鐵鋰向錳鐵鋰升級)和結構設計(大容量電芯、模塊化集成)持續降低成本,而固態電池的研發有望破解安全性瓶頸。與此同時,鈉離子電池憑借資源豐富性和成本優勢,在低能量密度需求場景中開辟差異化市場;液流電池因長時儲能特性在電網級項目中嶄露頭角;氫儲能在跨季節儲能和工業脫碳場景中的戰略價值逐漸顯現。技術路線的分化促使企業聚焦細分領域,形成“主流技術規?;?長尾技術特色化”的生態格局。
3、市場環境
在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通過參與調峰調頻服務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器”,構網型技術增強電網抗擾動能力;在新能源側,光儲一體化項目通過平滑出力曲線降低棄風棄光率,沙漠戈壁大基地配套儲能加速落地;在用戶側,工商業儲能依托分時電價差實現經濟性突破,數據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場景催生高可靠儲能需求。此外,儲能與電動汽車、氫能等產業的協同創新(如V2G、光儲充一體化)正在重構能源消費模式,而人工智能與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將推動儲能系統向“自適應決策”的智能化階段演進。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發展預測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在政策、技術、市場的共振下,中國儲能行業已從初期探索邁向規?;l展的關鍵階段。一方面,鋰電池產業鏈的成熟與成本持續下探為行業奠定了產業化基礎,另一方面,新型儲能技術的涌現正在重塑競爭格局。然而,行業也面臨技術路線選擇、安全性提升、商業模式不清晰等挑戰。如何在規?;瘮U張中平衡技術創新與風險管控,如何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成為下一階段的核心命題。從電網側到用戶側,從集中式到分布式,儲能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而其與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釋放產業價值。未來十年,行業將經歷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型,企業需在技術迭代、全球化布局、生態協同中構建核心競爭力。
行業短期內仍需應對技術標準缺失導致的設備兼容性難題、低質低價競爭引發的安全隱患,以及海外貿易壁壘加劇的出口風險。破解之道在于構建“技術-標準-監管”三位一體的體系:加快制定電化學儲能安全設計、消防驗收等國家標準;建立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推動保險、金融工具創新以分攤運營風險。對于企業而言,縱向深耕核心技術、橫向拓展“儲能+”生態(如與光伏、充電樁企業聯合開發解決方案)、布局海外本土化產能,將成為穿越周期波動的關鍵策略。
中國儲能行業正站在規模爆發與質量升級的轉折點。技術創新的迭代速度、政策機制的適配程度、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將共同決定行業能否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未來十年,伴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速,儲能產業將在技術多元性、應用廣泛性、市場成熟度三個維度實現跨越式發展:鋰電儲能繼續主導短時高頻場景,長時儲能技術逐步實現商業化突破;電網側大型儲能與用戶側分布式儲能形成互補,虛擬電廠聚合資源提升系統靈活性;國內市場在政策護航下穩健增長,而具備技術、成本優勢的中國企業將在全球儲能供應鏈中占據核心地位。
這一進程中,行業需警惕低水平重復建設,強化產學研協同攻關,以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推動能源轉型,最終實現從“儲能大國”向“儲能強國”的躍升。儲能不僅關乎能源安全,更是中國搶占全球綠色科技制高點、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抓手,其發展軌跡將深刻影響未來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想要了解更多儲能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發展預測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