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去傳統因子迫在眉睫,高鐵廣告擁抱互聯網才能轉型升級并獲得提升!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園區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產業園區是...
預計2019~2021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鐵路市場規模將達到約7萬億日元,西歐達到約6萬億日元,拉動全球需求。
日媒稱,全球最大鐵道相關展銷會“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Innotrans)”日前在柏林舉行。在約11.2萬平方米的會場內,100多輛鐵路車輛排成排。室外的展示用軌道長達3500米。匯聚于寬闊會場內的約3000家企業展出了應對數字時代的新一代交通(移動)技術和鐵路車輛。面向未來,企業將何去何從?人類交通的理想狀態將如何變化?
據日經中文網10月9日報道,基礎設施和服務等鐵路產業整體市場將持續增長。預計2019~2021年將成為年平均達到1853億歐元的大型市場,比2011~2013年增加兩成。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作為緩解交通擁堵的舉措,鐵路建設不斷推進。而在西歐,老化基礎設施的更新需求正在增加。預計2019~2021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鐵路市場規模將達到約7萬億日元,西歐達到約6萬億日元,拉動全球需求。
報道稱,在匯聚鐵路技術精華的高鐵領域,各國企業展開開發競賽。日本企業1964年開發出全球第一條高速鐵路“新干線”。在歐洲,法國“TGV”和德國“ICE”等成為新干線的強敵,在中國也誕生了高鐵。各家企業把硬件和軟件結合起來展開訂單競爭,日本企業的地位很難說堅如磐石。
各鐵路車輛企業之所以研發高速鐵路,是因為與地鐵等相比,容易迎來大型項目。但在部分項目上,建設成本等成為課題,面臨中止和延期的風險。
報道稱,在跨境項目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歐美和中國的鐵路車輛企業正在加速推進重組。中國兩家國有企業于2015年合并,全面拓展海外市場。德國西門子和法國阿爾斯通計劃2018年內合并業務,以追趕中國中車。歐洲和中國的大型鐵路車輛企業把信號系統和車輛零部件等企業納入旗下,加強功能,正展開發揮綜合實力的訂單爭奪戰。
另一方面,從日本企業來看,最大制造商日立將以英國為基地,進攻歐洲市場。但從業務規模來看,排在日本首位的日立也不到1萬億日元,遠遠落后于海外企業,這是現實。
報道稱,在技術方面,“物聯網(IoT)”不斷浸透,有可能改變交通工具的未來。消費者可以根據電子車票獲得站內信息等,運營商則有望通過車輛遠程監控和遠程運行管理提高效率。這似乎將有助于提高乘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調整勢在必行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因地制宜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商品住房庫存不足...
近兩年來,“環保”一直是壓在制造業企業頭頂的一座大山。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環保督查已經成為常態,包括建筑陶瓷等多...
北京時間10月10日上午消息,歐盟反壟斷監管者3個月前因為谷歌涉嫌利用Android系統阻礙競爭對手發展而對其處以43.4億歐...
10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NBCnews報道,日常用品包裹上耶魯大學研發的“機器人皮膚”后,可化身柔軟的機器人,還能移-...
傳說泰山為盤古開天辟地后其頭顱幻化而成,因此中國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近日,蘭舍硅藻泥全國...
提速降費口號喊了好幾年,三大通訊運營商卻還是難以避免被消費者“吐槽”的境地。日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