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8%(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2019年同期增長13.6%,兩年平均增長6.6%。
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8%(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2019年同期增長13.6%,兩年平均增長6.6%。從環比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2%。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8%,兩年平均增長7.0%。
分三大門類看,5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制造業增長9.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0%。
分經濟類型看,5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股份制企業增長8.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5%;私營企業增長9.1%。
分行業看,5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3%,紡織業下降3.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8.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9%,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3.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5.9%,汽車制造業增長0.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7.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8.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2.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4%。
分產品看,5月份,612種產品中有428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鋼材12469萬噸,同比增長7.9%;水泥24307萬噸,下降3.2%;十種有色金屬545萬噸,增長10.3%;乙烯228萬噸,增長23.7%;汽車209.6萬輛,下降4.0%,其中,新能源汽車23.7萬輛,增長166.3%;發電量6478億千瓦時,增長7.9%;原油加工量6050萬噸,增長4.4%。
據了解,近年來工業機器人開始在各個領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以物流、制造業為代表的行業中被廣泛應用,幫助實現降本增效。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2020-2025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從結構上來看,工業機器人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和執行機構組成,分別對應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從成本上來看,核心零部件占工業機器人成本大頭,約72%左右。多軸工業機器人的成本構成中,機械本體約占22%;伺服系統約占24%;減速器系統約占36%;控制系統約占12%;其他外設約占6%。
圖表: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工業機器人行業供需格局預測
1.推動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入應用,提升機器人產品智能化水平。大力發展智能服務機器人,以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分析和智能決策為重點,推進教育娛樂、醫療康復、養老陪護等特定應用場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推進工業機器人智能化升級,以機器視覺、自主決策為突破方向,重點開發搬運、檢測、裝配、噴涂、打磨、焊接、碼垛等領域的智能工業機器人,實現高危險、高潔凈度等特定生產場景的快速響應,全面提升工業機器人控制、傳感、協作和決策性能。選擇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包裝印刷等廣東優勢產業領域,推動智能工業機器人應用示范。
2.智能終端產品。加快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北斗導航等新興技術在智能終端的應用,發展智能手機、智能翻譯機、車載智能終端等產品和設備。鼓勵智能終端技術和產品與手機游戲、視頻應用、位置服務、社交網絡等領域深度融合,創新商業模式。進一步推進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等地的北斗衛星應用產業基地建設,開發交通、家居、城市管理等領域的北斗智能終端產品,加強北斗衛星技術在各大領域的應用。
3.智能可穿戴設備。重點突破輕量級操作系統、低功耗高性能芯片、柔性顯示、高密度儲能、快速無線充電、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提升可穿戴設備的低功耗設計和研發水平,加快技術成果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耳機、智能(AR/VR)眼鏡、智能服裝等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鼓勵企業面向健康、醫療、體育、人身安全、工業等領域,積極研發特種用途的可穿戴產品,促進智能可穿戴設備創新,大力豐富應用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4.智能無人駕駛運載設備。大力發展消費類和商用類無人機、商用類無人船、軍民兩用類無人艇,力爭攻克發動機控制系統、數據鏈通信及導航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微型無人機、智能無人機等產品開發和產業化。加快推動環境感知、通信、自主控制、新材料、自動靠離泊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應用,加強海洋、安防、環保、農業、航運、軍用等領域無人機(船、艇)產品研發和產業化。著力發展無人駕駛汽車,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平臺。
5.智能制造。推動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控制、行為分析與事件識別等智能技術在智能裝備領域的應用,提高數控機床、工業智能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等智能裝備的實用性、安全性。建設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無人工廠,形成智能柔性生產方式,實現自動化和高效率的智能生產。應用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提升智能制造在研發設計、生產運營、遠程運維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形成動態優化的管理流程。
6.智慧政府。采用人工智能、知識管理、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打造智能辦公系統。建設統一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和信息資源庫,開發適用于政府服務與決策的人工智能服務平臺。推動自然語言處理、服務機器人在政府熱線、門戶網站、服務窗口的應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效能。依托生物特征識別、視頻理解、跨媒體融合等技術創新,發展人證合一、視頻監控、圖像搜索等典型應用,促進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開發應用。采用智能感知、智能識別、智能跟蹤技術,開發智能監管系統。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政策評估、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環節中的應用,支撐政府科學化決策。
想要了解關于工業機器人市場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2020-2025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相關新聞推薦:
《2021-2026年中國加工中心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加工中心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詳情
美油跌逾1%止步四日連漲走勢周三(6月16日)美油跌逾1%,尾盤報收71.66美元/桶,結束了連續四日連漲走勢,盤中觸及...
黑石擬以30億美元收購SOHO中國6月16日消息,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PE巨頭黑石集團接近達成以約30億美元估值收購SOH...
數字人民幣冬奧支持場景更多據了解,為測試數字人民幣冬奧支持場景鋪設成效,今年上半年,石景山區以“服務智慧冬奧 ...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6月7日~11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88∶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6...
日本“空中汽車”首次試飛據《朝日新聞》報道,由日本岡山縣倉敷市的企業家等人士發起的“空中汽車”項目取得進展,日...
健康體檢行業迎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健康體檢行業作為疾病醫療的預防端及整個健康產業鏈的入口端,在國家預防醫學、公共衛...